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的话     
<正>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在全国汽车行业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本刊东方时评将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就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规划发展目标、充电设施商业模式、蓄电池回收利用等问题提出商榷。近期,全球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发生多起起火燃烧事故,如菲斯科Karma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在重大交通事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新能源车10年规划中前五年,100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车保有量.或是“十二·五”电动车专项规划中各类电动车保有量达到百万辆的目标,都是需要实现的。而这其中的关键零部件就是动力蓄电池。  相似文献   

3.
<正>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形势,《规划》明确了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五项主要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六项保障措施,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策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划》要求,到201 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都在快速并行发展,且电驱成为主要的驱动方式。节能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怎样有效地控制提升能量的使用效率,增加整车的续驶里程是整车电驱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环节,因此制动能量回馈控制成为现阶段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电动汽车整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系统架构及具体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能源车来说,车辆减速时的制动能量回收是重要的节能手段之一,分别对纯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搭载48 V电池轻混混合动力车型3种新能源车进行WLTC(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全球统一轻型车测试循环)工况试验,测量车辆在减速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回收能量,对能量回收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新能源车制动能量回收的节能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6.
《天津汽车》2011,(11):8-8
备受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多个渠道的消息显示,该规划最快有望在2011年底出台。与此前主要强调纯电动汽车路线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将加大混合动力汽车扶持力度。在规划出台前夕,得到利好消息的各大车企,不约而同加速了布局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车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框架是由国家新能源汽车专家组提出的,具体的“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要由各省、市、自治区制订后才能提出。  相似文献   

8.
资迅速递     
《汽车维修》2012,(8):48
我国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国政府网7月9日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  相似文献   

9.
张久英 《时代汽车》2014,(10):34-35
"混合动力技术是在新能源车上必须要采用的。比如电机的控制、能量的回收,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都是必需的技术。我原来也提到一个观点,混合动力汽车可能是个过渡的产品,但是混合动力技术会永远地发展并存在下去。"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总经理任勇在接受《时代汽车》的采访时表示,长安汽车肯定是不会放弃混合动力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10,(38):10-10
<正>最近,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初稿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如最终定稿并经国务院批准,将成为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展目标提出了"市场规模世界第一"。具体而言,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量达到1500万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