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石漠化现状、治理目标和治理模式,以及治理措施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等,本文介绍公路工程防护措施、生物工程的防护措施,工程防护和生物防护的有机结合,以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强了区域石漠化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岩石边坡采用的几种主要的生态防护技术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优缺点。对结合我省近几年高速公路岩石边坡防护工程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成本低、高效率、效果好的新的生态防护模式,将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冲刷防护临界高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前高速公路边坡冲刷防护设计往往千篇一律,不论路堤高与低,一个统一模式,需要防护的地方未能很好地防护,而部分不需防护的地方都大量设计了防护工程。为此,本文结合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工程实际,采用试验观测与调研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江苏地区降雨条件下,高速公路边坡坡长对坡面冲刷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了江苏省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冲刷防护的临界高度,这样可以划分不同防护类型适应的路堤高度。文中一些有益的数据和结论,可供今后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唐波 《汽车与配件》2012,(13):18-20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法规的介绍 在我国混合交通模式为主的交通环境中,许多二级公路和乡村公路都没有设置中央隔离带,小型车辆逆行超车很容易造成小型车辆钻入商用车前下部的恶性事故(图1所示)。欧洲从1980年开始商用车前下防护的研究(图2所示),1994年实施了ECE—R93商用车前下防护的法规。中国借鉴了欧洲ECE—R93法规制订了GB26511—2011《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的强制性法规,2011年5月12日发布,  相似文献   

5.
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世绥 《中外公路》2007,27(4):308-311
保持公路边坡稳定是保障公路畅通的重要基础,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技术是保持水土、建设生态公路、景观公路的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意义、主要模式、护坡植物的选择以及主要的护坡植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山西省临吉高速公路K207+110~K207+500段边坡防护工程实例,针对施工中出现的边坡变形现象,从内因、外因两方面详细阐述了其主要原因,指出了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而结合该路段构成边坡的破碎岩体的稳定性,归纳出八种破坏模式,提出了稳定性计算的方法;最后提出该路段具体的边坡防护方案,并经施工监测表明效果明显,对类似边坡防护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行人交通事故人员伤害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人碰撞保护是目前汽车安全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介绍了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主要的伤害模式,并介绍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常吉高速公路湘西段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常吉高速公路湘西段路堑边坡的地质特征,采用CSM R评价体系研究了边坡整体稳定性和可能破坏模式,提出了路堑边坡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世绥 《公路》2002,(9):151-153
保持公路边坡稳定是保障公路畅通的重要基础,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技术是建设生态公路、景观公路的重要措施,文章论述了高等级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意义、原理、主要模式以及护坡植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汽车线路改装设计、改装工艺、原材料选择、改装部位防护等方面,分析、论证了私改汽车线路的潜在失效模式,以及所造成的车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提高安全气袋的乘员保护效能,减少其可能造成的伤害,是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使用LS-DYNA软件建立了5种不同折叠方式的气袋有限元模型,结合静态点爆试验结果对气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按照两类离位乘员的典型形式,进行了不同折叠方式气袋对离位乘员伤害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卷绕式折叠和折入式折叠气袋综合性能优于平面直接折叠气袋。研究结果可为气袋折叠方式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组通风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混合动力汽车现有的镍氢电池组的通风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电池模块配置方式对电池组冷却空气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在现有的顺排和叉排的基础上提出了梯形排列,采用ANSYS CFX软件对不同排列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梯形排列方式可以较好地改善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最后,设计了梯形排列电池组样机,并进行了充放电和温度测量试验,验证了数值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适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竖向温度梯度作用模式和取值方法,对一组合梁节段模型开展超过一年的长期温度测试与有限元数值模拟,以温度场分解得到的竖向线性温差和残余温度作为温度评价指标,根据指标达到极值时的竖向温度分布特征建立适用于组合梁桥的温度梯度模式体系。利用气象站23年的历史气象数据计算组合梁桥的长期温度梯度,采用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GP分布)的超阈值模型进行温度梯度代表值极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竖向线性温差和残余温度可反映温度作用在结构产生的次生效应和自生效应,是判断竖向温度梯度模式合理性的有效评价指标;考虑中梁和边梁腹板的日照条件差异,建立了适用于多主梁组合梁桥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体系,包括了2种升温模式和1种降温模式,对不同铺装厚度和桥面板板厚均有较好的适用性;钢梁形状对各温度梯度模式的影响并不显著,桥面板厚度、沥青铺装厚度对组合梁顶部的温差影响显著,钢表面吸收率则对升温模式1、2中钢梁部分的温差影响显著;在边梁的升温模式2中,钢梁温度渐变段高度与组合梁的悬高比(桥面板悬臂宽度与钢梁高度的比值)有直接关系,当悬高比大于1.51时,钢梁完全处于阴影之中;建立了西安组合梁桥各温度梯度中温差的GP分布模型,计算得到了各温差50年重现期的代表值,通过与中国通规和欧洲规范中的温度梯度模式对比,发现提出的3种温度梯度模式可以更好地包络住组合梁桥中梁和边梁长期运营期间产生的正负线性温差和拉压应力状态,对于中国规范组合梁桥温度作用相关条款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属于多疲劳失效模式下的结构体系疲劳问题,为研究其结构体系的疲劳失效模式和疲劳抗力,以典型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主导疲劳失效模式的结构体系疲劳抗力评估方法。由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重要疲劳失效模式入手,设计3组共8个足尺节段模型,通过疲劳试验研究确定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和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的重要疲劳失效模式及其实际疲劳抗力;基于所提出的结构体系疲劳抗力评估方法,探讨引入镦边纵肋和双面焊等新型构造细节条件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的疲劳抗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主导疲劳失效模式为疲劳裂纹萌生于焊根并沿顶板厚度方向扩展,而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主导疲劳失效模式为疲劳裂纹萌生于端部焊趾并沿纵肋腹板扩展;初始制造缺陷会显著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重要疲劳失效模式的疲劳抗力并导致疲劳失效模式迁移;对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结构体系而言,引入新型镦边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无法提高结构体系的疲劳抗力;而引入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细节,可使结构体系的主导疲劳失效模式迁移至顶板焊趾或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结构体系的疲劳抗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车队对周围交通流环境的认知能力,获取车队周围多车的运行模式,同时通过改变车队运行参数实现车队群体对周围多车群体运行模式的诱导变化,为提升车队及交通流整体运行效率提供优化策略,提出了基于狄利克雷混和高斯过程的车队周围多车运行模式获取算法,将车队周围多车车辆的复杂运行模式视为混和高斯过程,利用狄利克雷分布作为高斯混和权重的先验分布,建立车队周围多车运行模式速度场,从而获取车队周围多车运行模式并分类;通过比较不同多车运行模式下车队的运行效率,提升车队对所处运行环境的认知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非参数贝叶斯算法将复杂的多车运行状态进行分类,获取的车队周围多车运行模式可表现为对车队运行效率产生不同影响的速度场;通过将车队周围的多车运行仿真数据分成多个运行模式,可获取不同多车运行模式下车队及交通流整体运行特性;通过更改车队运行参数,观察不同多车运行模式的占比变化,可获取车队运行参数对所处运行环境改变的影响趋势;车队周围多车运行模式的获取,不仅可以提升车队对周围运行环境的认知能力,使得车队能够选取有利路径行驶,同时能够为车队运行策略的优化提供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汽车轮胎侧偏特性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轮胎静力学特性试验机,研究了低速条件下3种不同胎面花纹轮胎在干燥路面上的侧偏特性,主要分析了胎面花纹、轮胎负荷和轮胎气压等因素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的Fy-α关系曲线形状与胎面花纹形式、轮胎负荷和胎压等均无关。而Mz-α关系曲线变化趋势与胎面花纹无关,却与轮胎负荷和气压有关;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顺向花纹轮胎具有更优异的附着性能和侧偏特性。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visibility of various colors and patterns of retroreflective tape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detection of distance, perception-reaction time, and heart rate while driving behind heavy trucks with different patterns of retroreflective tapes. The Kitam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riving Simulator (KITDS) was used for the experiment throughout this study. BACS Advance (TAOS Institute) is another piece of equipment used to measure heart rate and used to determine the driver's level of stress. Five patterns of retroreflective tape design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learly show that the most visible retroreflective tap pattern is the fully outlined alternating red and yellow retroreflective tape following Regulation No.48 from UNECE, in comparison to the other patterns tested. Gender, driver age, the speed of the following vehicles, tape width, tape pattern, lighting conditions, and weather condition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etection distance. Driver ag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erception-reaction time. The perception-reaction time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for drivers behind trucks with no retroreflective tape at the rear-end. Therefore, the selection of the most effective color and pattern of retroreflective tape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visibility of heavy trucks and reduce the chances of rear-end truck collisions, particularly at nighttime or in conditions with limited visibility. This study strongly recommends that countries which have not implemente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 placement of retroreflective tape on the rear of large trucks, or have implemented the regulation but not in accordance with UNECE Regulation No.48, should consider revising their regulation to improve the visibility of large trucks.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货车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强制安装,使得利用包含时间、空间和速度等信息的货车轨迹数据来研究货车运行模式成为可能。基于距离的轨迹相似性度量算法,采用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获取的货车GPS轨迹数据,对比分析其在货车轨迹模式识别中的应用。选用文献中最常用的4种基于距离的轨迹相似性度量算法,分别为离散弗雷歇距离(DFD)、动态时间规整(DTW)、最长公共序列(LCS)和实序列编辑距离(EDR)。试验结果表明:当使用二维地理空间轨迹数据(即经度和纬度)时,4种基于距离的轨迹相似性度量算法都能很好地对相似轨迹进行分类(正确率均高于85%),这与现有文献的结论一致。虽然一般认为二维轨迹相似性算法可以直接应用到多维轨迹数据,但是解决具体问题时可能出现的误差以及各种轨迹相似性算法的适用性仍然不确定。目前几乎没有文献对三维及其以上的多维轨迹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研究,因而,通过相同路线上的三维GPS货车轨迹数据(包括经度,纬度和速度)对4种基于距离的轨迹相似性度量算法进行验证。将第3维速度加入到二维空间轨迹上后发现LCS算法对基于地理空间轨迹的速度模式分类效果优于其他3种基于距离的轨迹相似性度量算法。这说明运用LCS轨迹相似性度量算法来识别基于三维GPS轨迹的货车运行模式是可行的,LCS算法在货车运营管理等方面将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对汽车电子商务进行界定,分析其交易模式,结合现行汽车网上销售的5种平台,讨论了中国汽车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认为以汽车4S店为线下实体的O2O模式将成为汽车电子商务的主要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于桩承式加筋路堤,加筋改变了路堤底面的变形形态,不可避免地将对路堤变形模式与土拱效应产生影响。为了深入分析加筋的影响,利用开发的多沉陷门(Multi-trapdoor)试验装置和椭圆钢棒相似土填料,开展未加筋桩承式路堤试验并得到不同参数组合下存在的3种变形模式,选取3种变形模式的代表性试验,开展相同参数条件下的加筋试验以及4种不同填料高度和3种不同加筋刚度的桩承式加筋路堤试验。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自制三点式载荷计准确测试得到全场位移及桩顶和桩间土压力。结果表明:加筋后,未加筋桩承式路堤的三角扩展型和塔形升高型变形模式转化为同心椭圆扩展模式,等沉面模式转化为同心圆等沉模式;2种变形模式之间转化的临界高度为1.5倍桩间净距,但等沉面的高度仅为67%的桩间净距;加筋对土拱效应发挥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加筋减小了差异沉降,导致土拱效应发挥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加筋改变了路堤变形模式,为"同心圆"土拱提供了稳定的拱脚,使得土拱效应发挥程度提高;在填料高度低,加筋刚度高的情况下,土拱效应发挥程度进一步降低;而填料高度高,加筋刚度低时,土拱效应达到了充分发挥所需的差异沉降,加筋对土拱效应有提高作用;张拉膜效应发挥程度随加筋刚度增大而提高,且随着桩间土下沉而提高,导致土拱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