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新世纪开局之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国经济减速,全球车市下滑.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市场却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良好运行态势,汽车生产企业的产销均快速增长,总结2001年上半年市场运行的特点,分析市场好转的因素,有利于预测包括下半年在内的全年汽车市场走势.  相似文献   

2.
2012年是摩托车车轮行业极为特殊的一年,外部经济环境复苏疲软,全球经济仍呈现了低速增长态势,我国摩托车车轮行业受需求减弱、成本上升、企业盈利下滑以及上游整车企业产销量下滑等因素影响,摩托车车轮企业备受牵连,2012年对行业来说,可谓寒冬之年,摩托车车轮产销量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从摩托车车轮行业组会员单位上报的产销情况统计看,2012年行业组车轮产销量继续突  相似文献   

3.
2001年,新世纪开局之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国经济减速,全球车市下滑。我国汽车市场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良好运行态势,汽车生产企业的产销均呈快速增长。 一、上半年市场运行态势的主要特征 1.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生产增长 1~5月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生产汽车98.71万辆,同比增长17.57%:销售汽车99.85万辆,同比增长22.31%;除1月份外,当月与月累计销售与生产之比都在100%以上,5月份累计销售率101.16%,销售增长高于生产增长4.7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正尽管近几个月来中国车市逐渐复苏,产销开始反弹,但是受上半年开局不利的影响,2020年车市大盘的负增长态势已成定局。尤其,因全球疫情而带来的经济下滑和贸易争端,令2020下半年的局势不够明朗。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各种不确定性,企业该如何应对?麦肯锡给出的答案是:做有韧性的企业。麦肯锡对2008年金融危机开展的一项研究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我国商用车市场延续下滑态势,同比降幅比9月略微收窄,其中:卡车同比降幅略微收窄,客车同比增幅明显收窄,细分车型少见喜色.改装车市场,专用汽车同比明显下滑;普通自卸车大幅下滑;半挂车增幅比9月扩大,保持良好态势. 10月商用车同比降幅比9月收窄,但累计降幅继续扩大 据中汽协统计,2014年10月,我国汽车销售198.72万辆,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2.8%;1-10月,我国汽车销售1 898.81万辆,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6.9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张欣欣 《经济导报》2010,(34):28-29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2.4%,增速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上半年全美经济平均增长率仅有3%,居历次经济复苏周期中的低位。在大规模财政及货币政策刺激下,美国经济仍显疲态,究竟是什么拖了经济复苏的后腿?而能否精准地启动政策机制从而有效扭转经济下滑态势更成为对奥巴马政府决策智慧与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由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再由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世界经济一路急剧下滑,各国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拯救世界经济,但成效甚微,整个世界遭到百年一遇的经济大萧条。  相似文献   

8.
《重型汽车》2008,(5):40-40
在目前汉诺威车展开幕之际,面对全球经济的下滑,欧洲卡车制造商们纷纷表示对2009年商用车市场的担忧,认为持续了6年的市场高涨最终可能会被经济下滑所吞没。  相似文献   

9.
《轿车情报》2005,(12):22
像宝马5系列样.奔驰推出E级车的升级版.以力图挽回该系车销售下滑的态势。今年1—8月.奔驰在全球范围销售了5-2万辆E级车.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  相似文献   

10.
马锡锐 《世界汽车》2001,(12):33-37
1专用汽车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1.1专用汽车市场动态形势 近几年由于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投入,扩大内需,逐渐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经济开始强劲复苏,2000年一举扭转经济增速连续下滑的态势,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GDP增速达8.3%左右.宏观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汽车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时期,汽车产销增速比GDP增速高出一倍多.  相似文献   

11.
相比“非典”,本次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更强,叠加春节时点因素,冲击集中消费,加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在各国蔓延使得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差,预计疫情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值远大于“非典”,对一、二季度的影响大于三、四季度,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国民经济下滑尤其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汽车作为老百姓消费的大宗商品,疫情不仅加剧全年汽车市场下滑态势,并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产生直接冲击。同时,国际疫情的蔓延也对我国的汽车生产、销售带来了一定影响,全球汽车产业链面临调整。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在国家一揽子计划振兴经济的作用下,我国经受住了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为了促进汽车产业稳定增长,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汽车市场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13.
2012年,金融危机依然全球肆掠,波诡云谲。在这样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制造业延续了下滑态势,但是我们深信,危机是改革的契机,挑战是成功的砺石。在重重困难与危机面前,隆鑫通用以上市为契机,通过不断挖掘内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持续分化,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和日本则进一步扩大宽松力度,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为剧烈的波动.展望2015年,政策环境依然宽松,随着短期因素消退,全球经济增速将有所加快,但仍面临政策分化、地区动荡等风险.具体而言,美国经济将持续加快复苏,欧洲经济复苏力度依然疲软,日本经济仍在较低水平徘徊;亚洲新兴经济体继续领跑全球,非洲发展势头可观,但拉美地区可能延续低迷状态.  相似文献   

15.
<正>1.汽车发展环境分析1.1上半年宏观经济走势低迷GDP:国内经济放缓态势明显,稳增长成为经济决策重心当前我国经济放缓态势明显,经济增速连续6个季度出现回落,稳增长成为国家调控的重要目标。从数据上看,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7.8%,二季度增速为7.6%,三年多来首次跌破8%,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三驾马车"表现来看,二季度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快,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相比一季度出现较快回升,为3.9个百分点,出口的负贡献亦有所收窄,而消费的贡献率则出现回落。从当前多数经济指标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年内探底回升的"U型底部"(见图1),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出,政策刺激效应将在三季度逐步显现,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呈现小幅回升态势。经济的下行,无论是对乘用车还是对商用车市场将产生不利影响。牵引车、挂车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速的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市场走势,使其上半年市场表现惨淡。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3月,进口汽车销量为25.0万辆,同比下降12.8%。受春节假期的影响,外加上整体汽车消费不振,下行的经济形势限制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终端需求下滑明显,开年第一季度的汽车销量并不乐观。延续2018年下滑态势,2019年第一季度海关进口量下滑明显。2019年1-3月,中国累计进口汽车23万辆,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预测,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滑5%",下降410万辆至8010万辆。具体到地区,2019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将减少10%至2090万辆,美国将下滑2%至1690万辆。VDA认为,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车市的销量下滑,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将迎来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2019年临近尾声,2020年车市如何呢?根据VDA的预测,2020年的车市销量依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8.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中国车市开了一个好头.汽车行业虽然面临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国内散点疫情反复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全年产销呈现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并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滑态势,展现出我国汽车产业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客车市场分析1.销量大幅下滑2016年客车销量同比出现大幅度下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客车产销量分别为54万6 910辆和54万3 413辆,同比均为负增长,分别下滑7.44%和8.73%,销量同比降幅已连续5个月维持在8%~9%。从图1可见,自2011年起,客车市场整体增长开始放缓,2014年之前总体保持正增长态势,2015—2016年,连续5年的同比增长态势被终结,2016全年销量下滑将近9百分点。除了正常的市场需求,2016年国内客车领域发生的最大事件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在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工业生产增速止跌回升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汽车市场一改前两年微增长态势,呈现出强劲反弹的复苏迹象,全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 211.68万辆和2 198.4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76%和13.87%,远远超出年初市场的普遍预期.汽车产销首次双双突破2 000万辆,创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产销大国的记录,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同样,作为与国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和物流运输直接参与者的专用汽车,在经过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的下滑之后,2013年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增长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增长基础,而是受政策影响导致的生产过度与透支,这或将对未来专用汽车的走向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