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组合的交通出行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交通模式。从轨道交通客流出行的多方式组合特征入手,建立上海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型,研究乘坐轨道交通的出行者选择哪一个轨道站点进入轨道交通系统,以及选择何种辅助交通方式到达该站点。该模型能揭示轨道站点周边的用地、配套交通设施与轨道客流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提高轨道客流预测分析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出行者生理特性,依据出行过程中出行者的生理负荷以及5 min恢复时间下行为持续时间,得出了基于轨道交通站点的轨道交通间接吸引范围: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道路公交可达的3.11 km的范围.其次根据前景理论,以15 min为参考点,建立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并分析出行者心理过程,对换乘与出行心理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最后结合重庆市交通现状以及出行生理心理特性,给出引导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换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步行环境对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范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对步行出行者的吸引范围,分析影响步行出行者的各种主要道路步行环境和设施,如步行服务水平、路网形式、过街设施等.将定性因素均转化为可测量的变量,并运用经济学中的Logit方法建立模型,定出模型特性变量,确定轨道交通站点的步行接驳范围.将调查结果与传统的接驳范围进行比较,发现步行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站点对步行客流的吸引程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出行方式链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四阶段"法预测流程无法准确预测与轨道交通接驳的交通方式及换乘客流.借鉴基于活动的交通需求模型中利用出行链来解释人的出行行为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出行方式链的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方法.使用三层的Nested-Logit模型来模拟出行者选择轨道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接驳其他交通方式和预测各种方式的客流,建立了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  相似文献   

5.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客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特征是站点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分析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区位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站点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的客流特征.指出:客流出行目的分布与站点周围用地性质有关;客流到站方式与站点的接驳交通设施水平有密切关系;站点换乘设施的布局应结合区域客流的实际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6.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开通前后,部分原有的道路公交客流向轨道交通客流转移,造成居民出行结构发生变化.在居民公交出行显示性偏好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开通之后出行者的出行时间、费用等的变化情况,构建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和方式竞争选择模型,为轨道交通6号线所在客运走廊上的公交线路调整提供依据.建议客运走廊轨道交通方式竞争选择的调查数据有效样本扩大到200个以上.对于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的竞争关系要准确把握,公交线路调整方案不能操之过急,需逐步调整实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大量实地调研数据,按照站点区位条件、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性质、开发规模和强度等数据,将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划分为七大类.基于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客流调查数据分析了客流时间分布规律,出行目的、换乘方式、合理交通区域特征指标.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的换乘系统优先级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传统的"四阶段"客流预测方法优缺点的分析,对交通出行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进行改进,提高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为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尺寸及其它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在交通出行方式分担率的预测模型中,引入"出行者收入水平"这一概念,重新定义了交通出行方式阻抗函数,优化了传统的"四阶段"客流预测方法.以北京地铁1号线五棵松车站为例,对该车站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进行了预测,将预测得到的客流量与实际客流量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客流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减少出行者在出行过程中的时空消耗,对城市轨道交通出行者信息服务评价进行了相关分析。从出行者角度出发,将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服务分为出行前信息服务、路途信息服务、车站内信息服务和列车内信息服务。根据上述分类方法来获取评价指标,同时借助轨道交通出行者满意度调查和AHP(层次分析法)分别得到各指标的满意度值和权重值。基于满意度值和权重值将信息服务指标分为四种不同类型,优化改善次序,以此提高出行者信息服务水平来吸引更多客流,营造一个优良的轨道交通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动态互馈机制和公交导向性开发策略,开展城际轨道交通走廊客流预测研究.对新建区,在土地使用形态控制的基础上,利用土地价值计算人口地理分布权,进而得到出行发生和出行吸引的权重,它刻画了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对建成区,主要根据土地使用形态计算出行发生和出行吸引的权重,它体现了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城际轨道交通走廊的客流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不仅反映了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对客流需求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能真实体现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态和交通需求的导向作用.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为背景,运用该方法分析预测了相应区域的城际轨道交通走廊的客流需求量.  相似文献   

11.
依据都市圈的特点提出了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以合理的客流吸引半径的圆形范围作为交通小区进行客流预测的思路.研究了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合理步行区及合理交通区,把车站客流划定为一、二、三级吸引范围;提出了以车站节点为中心,以客流吸引范围为半径的圆形范围作为交通小区,并划分为一、二、三类小区,选择各类小区之间出行的步行时间矩阵、等车时间矩阵、在乘时间矩阵、交通费用矩阵等作为客流预测Logit模型参数矩阵.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为例,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两端的接驳方式,构建基于交叉巢式Logit(CNL)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链联合选择模型。模型从出行全过程角度,将轨道交通两端的接驳方式纳入一个模型里进行联合选择。模型选取出行者社会经济特征,发生端出行特征,到达端出行特征三类特征变量,建立联合概率模型,对特征变量进行标定。模型结论显示:(1)以到达客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于交通接驳便捷程度的敏感性更高;(2)公交接驳方式转化为小汽车接驳的可能性更高。对于揭示城轨接驳规律,优化轨道接驳系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环线站点环内吸引区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是城市建设中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而轨道交通环线在体现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吸引了众多的客流。本文从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一般模型出发,研究环线上的基本站点和换乘点的各自吸引区域,给出了吸引区域的数学模型(数学方程),计算出各自的环内吸引区域面积,这对于合理规划环线路网,合理确定站点位置,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讨论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时间变化规律,根据客流的时序特征,利用时间序列聚类的K-means算法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对比不同类别站点的客流差异,同时探究轨道交通站点早晚高峰进出站客流与站点周围用地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地理加权回归定量计算回归方程,详细分析客流与用地之间的相关系数在空间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为不同站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运营管理措施,以及为轨道交通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Nested-Logit模型在轨道交通衔接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轨道交通衔接方式的选择不仅与衔接方式的服务水平有关,且与出行者个人属性密切相关,本质上属于一种出行者的选择行为。通过对衔接方式选择的行为数据分析,得出:利用轨道交通出行的人群,年龄在20~30岁之间、年收入5万元以下,大部分无私家车(占85%以上),平日以工作目的为主,假日以购物娱乐为主,衔接方式主要为步行,其次为道路公交;总衔接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主要集中在0.19~0.64之间。在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出行者选择轨道交通的基础上选择衔接方式的行为,建立了2层的Nested-Logit模型,不仅可用于轨道交通衔接客流的预测,而且可应用于交通政策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规划建设对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效率、扩大站点吸引客流范围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接驳设施规模测算则是轨道交通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接驳设施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的重要依据.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和具体工程项目实践,对客流数据鉴别与数据集处理方法、接驳客流分担率预测、规模测算公式及参数标定等...  相似文献   

17.
公交出行的费用和时间是公交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决策变量。在城市超长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汽车竞争的线路上,基于票价和时间阻抗的广义出行成本,建立高峰时段轨道交通弹性票价与客流量转移模型;针对超长轨道线路延伸段,运用该模型计算轨道弹性票价吸引地面公交客流量转移量和轨道票价收益,并提出弹性票价可行性的判定。通过合理的弹性票价设置,可吸引公共汽车客流向轨道交通方式转移,提高社会效益和轨道交通公司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初期的行车组织方案主要取决于预测年的客流预测结果及客流出行特征,尤其是预测年高峰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和全日断面客流量。本文结合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线路特点,在分析研究客流出行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1号线的车辆选型及列车编组、行车交路计划、全日行车计划及列车停站时间,并提出了应对1号线运营初期早晚高峰客流具有较强潮汐特性的运营组织方案,为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式运营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深圳市轨道交通工作日客流日变化特征,以深圳市轨道交通一周的刷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工作日客流的总量及时间特征.针对工作日中周五客流较大的现象,进一步研究周五新增客流成因.从站点及线路特征、出行特征两个角度分析了周五新增客流的特征.结果 表明,周五客流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有新的个体出行,而这些个体的出行特征具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骨干作用,说明客流通常是保证轨道交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在分析轨道交通客流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票务政策、服务水平、运营管理、站点接驳和多元开发5个方面,阐述影响轨道交通客流的主要因素.从以上5个方面着手,制订轨道交通不同运营阶段吸引客流的对策,为运营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轨道交通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