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首先研究了在税收负担最优化转移定价策略的选择问题,得到在税收最优化条件下在中国经营的部分跨国公司应该将利润转移到中国;然后引进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研究在经营业绩最优化情况下转移定价的策略选择,认为外汇管制是影响在我国经营的部分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一个关键因素。最后对我国现实转移定价情况与理论之间差距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时代汽车》2008,(12):85-85
全球领先的车用电子设备及运输系统供应商德尔福在11月7日由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研究专家委员会、中国企业报社、中国企业联合会跨国经营研究所联合向全球发布的“2008跨国公司中国贡献榜”评选中获得“跨国公司中国贡献特别大奖”。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7日,由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研究专家委员会、中国企业报社及中国企业联合会跨国经营研究所联合向全球发布的“2008跨国公司中国贡献榜”中,德尔福中国得分居前20位而荣获“跨国公司中国贡献特别大奖”。德尔福是唯一一家荣获此殊荣的汽车行业零配件企业。  相似文献   

4.
在11月7日由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研究专家委员会、中国企业报社、中国企业联合会跨国经营研究所联合向全球发布的“2008跨国公司中国贡献榜”中,德尔福中国得分居前20位而荣获“跨国公司中国贡献特别大奖”。据悉,德尔福是唯一一家荣获此殊荣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政策,开放了汽车市场,众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从此,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融入了世界。一方面,我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拥有技术的控制权,我国成了跨国公司在华的贴牌生产基地,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致使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这种现状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提出了要避免汽车产业陷入“产业资本金融化、民族资本边缘化、制造领域空心化、支柱产业附庸化”风险泥潭的忠告。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我国一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崛起,使我们看到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希望。通过这样的历程,显示出一个道理: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成就我国的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6.
FDI能够为东道国带来技术的溢出效应,而这种溢出的效果由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和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所决定。通过技术转移和人力资本升级,这种技术溢出影响着东道国的国家竞争力水平。而随着近年来集群现象的涌现,本文在Port er的钻石模型基础上,从集群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新的动态机制,综合分析了产业集群、FDI和东道国竞争力之间的关联作用,认为集群的特性和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决定该集群吸引外资的能力和对知识技术的吸收能力,进而作用于钻石模型中的各个要素来影响东道国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汽车维修技师》2011,(3):21-21
斯必克公司近期宣布,斯必克荣获“2010跨国公司中国贡献奖”,该奖项由中国企业报社和中国企业CSR研究中心联合颁发,旨在表彰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环境做出显著贡献的跨国公司。“对于获得‘2010N国公司中国贡献奖’我们倍感荣幸,这是对于斯必克在华发展所取得成就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胡蝶  张帆 《中国电动车》2006,(6):106-107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一国的技术进步越来越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汽车产业是由技术引进而得到发展的新中国的汽车产业是以一汽“解放”牌卡车的投产而宣告诞生的。也就是从原苏联汽车工业向我国技术转让开始的。而随后“三十年一贯制”的技术停滞,并不是合作的必然,而是我国计划经济的结果。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背景下,采取了走中外合资的路子,吸引跨国汽车公司到中国来,使汽车产业形成了合资热潮。在以后20年间,跨国巨头纷纷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与国有汽车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管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产品,国际配套的市场渠道,在我国境内建立汽车生产企业,生产出与国际上同时代的产品。在中外合资中我们又是采用引进技术,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经验,在较短的时间里,用较低的成本,承接到跨国公司长期积累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使汽车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使我国汽车的生产技术跃上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1月14日,“交通运输行业长大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重庆召开。“交通运输行业长大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由交通运输部授牌,以“突破核心技术、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