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控制机械噪声中,如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和阻尼减振等,经常采用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隔声罩。隔声罩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造价低、降噪效果好,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隔声罩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隔声效果也不尽相同。一般设计的隔声罩可降低噪声20~30dB,有的可达50dB,个别特殊设计的隔声效果更好。本文就隔声罩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作一介绍。一、隔声罩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轨道交通动车组真空断路器隔声罩内部自然对流传热计算模型,通过基于有限体积法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器进行流固耦合传热计算,得到隔音罩内部温度场和流场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发热电阻内部最高温度可达到99℃,已超出真空断路器发热电阻的工作温度范围。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法,并进行了计算对比。其中将原模型不锈钢材料替换为导热性能更优的铝合金材料的改进方法可以将发热电阻温度降为52℃左右,能满足发热电阻工作温度范围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列车隔声降噪的需求,探讨了玻璃钢复合材料中纤维层数、面密度对材料隔声量的影响规律,以玻璃钢和聚酰亚胺泡沫材料为基础设计了复合隔声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玻璃钢中纤维层数显著影响材料的隔声量,材料中纤维层数越多,隔声量越大;纤维面密度越大,复合材料隔声量越大;玻璃钢与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复合夹芯结构能显著提高隔声量,并且隔声量随聚酰亚胺夹芯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基于上述实验结果,结合受电弓区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受电弓区域用复合材料隔声罩。实验室测试表明,100~10 000 Hz范围内,该隔声罩的隔声量最小为23 d B,最大可达50 d B。  相似文献   

4.
对高速动车组受电弓区域的外装结构及内装材料进行研究,采用实验法测试新结构及新材料加入前后受电弓区域隔声特性的变化,并对新结构及新材料加入前后的隔声特性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受电弓平顶基础结构施加隔声罩、轻质吸音棉和超薄吸音板,能够在全频段内有效改善受电弓平顶结构的隔声水平。该结论可为动车组受电弓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铁道车辆噪声的主要来源是由轮一轨系统产生的滚动噪声,因此为降低车辆噪声首先需要制定降低滚动噪声的对策。所以对既有线车辆用车轮进行了以下尝试:在车轮形状方面,阶段性地改变对降低声功率有明显效果的轮辋厚度;在辐板等部位粘贴减振材料并做了降低声功率预测仿真;安装隔声罩后进行激振试验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出口突尼斯内燃动车组噪声控制要求、噪声源频谱特性,制定了车辆断面结构的隔声设计方案,为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对车辆所用材料及组合结构进行了隔声试验和振动试验,同时通过预测车内噪声及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车内声场进行仿真计算,进一步证明了车辆隔声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控制车辆内部噪声。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降低动车组的噪声是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方面。控制噪声的重要手段就是采用隔声材料,玻璃作为动车组必须采用的透明材料,其隔声性能对动车组的整体降噪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在分析国内外轨道车辆噪声来源研究现状基础上,介绍GB/T 39796—2021 《动车组玻璃隔声性能试验方法》的制定背景,深入分析隔声频率、样品尺寸、密封方式选择原则,使得标准使用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标准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8.
城轨车辆铝合金车体结构隔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城轨车辆铝合金车体结构为研究对象,组合不同的常用材料进行隔声试验,通过对车体不同结构的试验所得数据及频谱图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车体结构中具有最优声学性能的组合,从而设计出最优结构的低噪声、高舒适性城轨车辆。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数控车轮车床切削加修车辆轮对踏面时产生的噪声和烟尘的来源、特点及危害,提出具体治理措施:(1)对数控车轮车床主要噪声源采用分散固定式密封型隔声吸声罩降噪,(2)消烟除尘选用移动式烟尘净化器.经降噪除尘技术改造后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分析了电力机车司机室噪声源的噪声特性和司机室各墙体的隔声性能。基于声源声功率的等效原理,将室外声源声功率级等效转换到室内声源声功率级,基于现有隔声设计的基本公式,对电力机车司机室内受声点的噪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轮轨噪声、机械间设备噪声和司机室内空调、暖风机噪声是司机室噪声的主要来源;由于机械间内产生了足够的混响声,机械间内受声点声压级的大小与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无关;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预测方法能为电力机车司机室早期的声学设计和改进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