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压载水镜检中常使用一些化学试剂来固定压载水水样中的浮游藻类,针对传统所使用的海藻酸钠及聚乙烯醇溶液限制浮游藻类的缺点,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来限制浮游藻类的运动.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限制效果最佳,且在浓度为1%时限制效果最佳.与海藻酸钠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相比,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具有色度好,黏度适中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处理技术,建立了臭氧联合过氧化氢(O3/H2O2)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体系(AOP),以单类藻种(青岛大扁藻、新月菱形藻)和混合藻种(青岛大扁藻:新月菱形藻=1∶1)为目标微藻,通过改变藻的种类、初始藻密度,氧化剂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来探究此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中微藻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在高剂量的TRO(>2 mg/L)浓度下,反应时间在20 s的时候就能达到D-2的要求,在面对复杂的混合藻种时,臭氧的生物杀灭功效比起处理单种藻类时更高也更快见效,当达到一定的臭氧浓度后,再继续通入臭氧也只会保持原有的生物杀灭速度。杀灭时间较短时(<10s),不同藻种中杀灭难度最大的是青岛大扁藻,最易杀灭的是混合藻;杀灭时间为20 s~40 s时,最易杀灭的藻是混合藻,单一藻种的杀灭效果相差不大;反应时间在40 s~60 s时,各种藻种的杀灭速度均小于前40 s的杀灭速度;杀灭时间大于60 s时,最难杀灭的是新月菱形藻,最易杀灭的是混合藻。该实验结果对探究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  相似文献   

3.
陈宁  孙玉科 《船舶工程》2012,34(2):96-99
为了验证紫外线处理器内部附着纳米TiO2薄膜,在压载水处理过程中的灭藻效果,设计了一套杀灭压载水中藻类的模拟实验系统。分别用单一紫外线辐照法和纳米TiO2光催化-紫外线辐照相结合法对鱼腥藻进行杀灭实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完全杀灭压载水中藻类,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紫外线辐照结合法,只需要4根低压高强紫外线灯管就能达到单一紫外线辐照法6根低压高强紫外线灯管对海藻的灭活效果。在不影响灭活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处理器的功率,可以起到节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船舶压载水中微生物的灭活处理是主要航运大国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首次尝试利用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船舶压载水。实验以压载水中常见的异湾藻为灭活对象,研究了电源脉宽和脉冲频率对其的灭活。结果表明:电源脉宽和脉冲频率的变化都会对灭活效果产生影响。脉宽越大灭活效果越好,当脉宽达到18μs时,灭活率达到96%。脉冲频率的升高亦能提高灭...  相似文献   

5.
基于CFD的潜艇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系统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是潜艇舱室进水情况下最有效的应急挽回手段之一.由于高压气吹除时压载水舱中剧烈的气液混合流动,导致建立的理论模型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通过CFD中两相流VOF模型对高压气吹除压载水舱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吹除过程中压载水舱中气-液混合现象、压力变化情况及压载水舱排水速率等特点,以验证高压气吹除压载水舱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要求和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晓华  陈清 《船舶工程》2018,40(12):13-17
处理后的船舶压载水对水生系统的潜在毒性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内容,其中藻类生长抑制毒性试验作为常用的毒性检验方法具有快速简便、营养级低等特点,但国内现有的藻类毒性标准针对淡水藻类,而国外的毒性标准多采用国外常见藻种,不适于国内处理后压载水毒性检测。为了找到适合国内使用的海水藻类生长抑制毒性试验方法,本文对比研究了镜检计数、吸光度计数以及荧光计数法的差别,并对中肋骨条藻和青岛大扁藻进行了生长抑制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荧光计数法与吸光度计数法同样具有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的优点,但荧光计数法的测定下限(0.20×104个/mL)低于吸光度计数法的测定下限(1.56×104个/mL),更值得在检验方法中推广应用。以氯化锌为标准毒物的藻类生长抑制实验表明,中肋骨条藻比青岛大扁藻更为敏感,更适合作为处理后压载水藻类生长抑制毒性的受试物种。  相似文献   

7.
根据压载水对海洋环境污染,世界各国对压载水排放控制的现状,压载水更换操作,压载水处理设备研制与认证及公约对我国产生的影响,认为我国应尽快实施到港船舶压载水置换标准,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我国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从而保证在履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8.
船舶压载水管理方法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背景 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货物是由船舶运输的.为了保证空载时的平衡和稳性,船舶需要加装压载水.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每年运转的压载水大约有100亿吨左右.在船舶加装压载水的同时,当地的水生物也随之被装入压载舱中.压载水中的生物随船航行,直至航程结束仍然活着,并随着压载水排放到目的地海域.船舶压载水携带的水生物可能有数千种,主要包括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其他物种的卵及幼虫、甚至一些大的鱼类.  相似文献   

9.
羟基自由基压载水处理系统实船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了250 m3/h羟基自由基压载水处理系统并进行了实船实验。整个实验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要求进行。对水中藻类,细菌和水质参数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经此系统处理后压载水中藻类浓度和细菌浓度达到了IMO规定的压载水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压载水水质变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系统可实现在压载水的输送过程中杀灭外来水生生物和病原体,并可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吸附法制备聚乙烯醇-氧化铝隔膜,通过正交实验测定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聚乙烯醇-氧化铝隔膜的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评价各个因素对聚乙烯醇-氧化铝隔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聚乙烯醇的用量对隔膜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聚乙烯醇的质量为5 g,氯化钠的质量为40 g,温度为75℃。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制度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修制是学分制条件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重修课的教学质量成为目前教学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重修时间、考试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重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教师、重修方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海量 《中国水运》2007,7(3):139-140
本文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了分析和调查,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四个参建主体在建设市场角色中存在的问题的进行指正,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和自己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港口资源的整合现状,指出港口整合可以提升港口的形象和地位,也为区域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最后指出在港口资源整合中要避免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原则上说,承包商有索赔权利的工程成本增加,都是可以索赔的费用。但是,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索赔,承包商可索赔的具体费用内容是不完全一样的。哪些内容可索赔,要按照各项费用的特点、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5.
谈船舶超载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松志 《中国水运》2007,5(10):21-22
在水上运输过程中,因船舶超载运输而导致的沉船事故时有发生。如何遏制船舶超载,维护航行秩序,是水上安全监督工作的热点、难点。本文拟就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探讨船舶超载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宁波船舶工业: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走锚船的受力分析,得到走锚船走锚时的运动轨迹。这对驾引人员在对船舶安全控制和港口管理人员对港口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方面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公民知情权和宪法确认,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切身权益,是建立现代法治国家的基石,是构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海商法关于船舶优先权、船舶留置权的规定使船舶融资租赁人面临由于船舶特有法律制度带来的特殊风险,为防范此类风险,应该从对租赁物——船舶采取的一般民事保全措施或海事请求强制措施的角度入手,对于采用何种措施,实践界和理论界并无定论,争论比较大的法律问题便是"当事人是否可以申请对自己名下的船舶采用强制措施",本文指出:船舶融资租赁出租人可将租赁物作为财产保全请求或者海事保全请求的担保财产请求法院扣押相关证书,防止租赁物被拍卖变更产权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M的GPS车载监控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GPS车载监控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结合车辆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本文介绍了基于ARM的嵌入式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SM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在车辆监控系统终端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车载端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详细介绍了车载端各细成模块及其在车载端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无界大气流场和有界水流场综合作用下的两相球空泡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这个模型研究了大气密度和流动对水面空泡溃灭压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空泡收缩到较小时,空泡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可以使大气密度或流动对空泡溃灭压力的影响迅速增大,大气密度越小,溃灭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