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8日,2021年春运落下帷幕.今年春运期间,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减少了不必要出行或错峰避峰出行,全国春运客流低位平稳运行,客流规模较往年明显下降,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8.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0.9%,比2020年同期下降40.8%.  相似文献   

2.
<正> 铁路一年一度的春节旅客运输(简称春运),对旅客和铁路都可以说是一场“灾难”。但今年铁路春运却与往年大不相同,一改被动局面,主动迎接汹涌而来的客流的挑战,在学生、民工、旅游等几股客流叠加交汇,南方大雪使民航、公路一度受阻,大量客流涌入铁路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和可以利用的手段,实现旅客运送安全、平稳、有序,做到“峰高不见峰,流大不滞流”,基本上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积压和出现过去那种万头攒动、拥挤不堪的现象,许多大的客站春运期间基本比较平静。今年历时50天的春运,全路共发送1.37亿人次,  相似文献   

3.
数字     
《综合运输》2010,(2):91-91
2894万 今年春运期间,预计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达2894万人次,同比增长12.5%。截至目前,民航已安排春运国内加班6500多班,运力充足,完全能满足公众春运期间对航空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 1日 一年一度的春运于1月21日开始,到2月29日结束。在历时40天的时间里,民航共飞行班次74746班,比上年增长9.91%;旅客运输量7074710人次,比上年增长6.52%;客座率平均为51.9%。今年民航春运实现了“便利、安全、有序,畅通”的春运总体目标。铁路共发送旅客1.28亿人次,同比增长4.2%,其中发送直通旅客3000多万人次,增长近7个百分;铁路实现了“旅客不仅走得了,还能走得好”的春运目标。全国交通部系统共组织投入大、中、小客车109万辆,其中大中型客车53万辆,完成道路客运量14.515亿人次,比去年增长了3.9%。且今年的春运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进展比较平衡,没有出现旅客积压的现象;公路春运基本上实现了“安全、优质、畅通、有序”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组建春运专项工作组,做好车辆服务,已成为金龙客车年度售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节点之一,今年自然也不例外。1月13日,2017年春运大幕正式开启。2017年春运比今年提前11天,是近五年来最早的春运。据初步预测,2017年春运需求仍将保持小幅增长,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78亿人次,比2016年增长2.2%。春运伊始即逢大中专院校放假和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学生流、务工流相互叠加,客流高峰将呈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再次落下帷幕,2013年国内春运的旅客数量再创新高。在北京,由于今年春运与全国“两会”的进港时间重合,加之春运期间学生流、探亲流相叠加,首都国际机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客流高峰。  相似文献   

7.
2月2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国家发改委会同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等9个相关部门联合召开的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介绍,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预计将达到21.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9%.其中铁路1.55亿人次,增长4.3%;道路19.7亿人次,增长5%.道路运输量是铁路的12.7倍,全国道路运输投入70万辆大中型客车,日发班次200万个,平均日发送旅客4692万人次,高峰日发送旅客5767万人次,道路旅客运输占全社会春运客运总量的90%以上,全国将有70余万辆大中型客车和数万家道路客运企业投入春运,继续发挥春运骨干作用.从以上这组数字也不难看出,"今年春运票价不再浮动"这一政策的影响广且深.  相似文献   

8.
《西部交通科技》2010,(2):I0002-I0003
3月10日,为期40天的2010年春运结束,道路运输在春运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2010年春运期间全国道路客运共完成客运量22.9亿人次,比2009年同期增长8.7%,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我国春运铁路客运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客运站存在的问题,并从客流组织和客运站规划方面提出了缓解春运问题的相应对策,从而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甄小燕 《综合运输》2007,(2):80-81,84
<正>2007年春运始于2月3日,将终于3月14日,共计40天。为了迎接急剧增加的客流,2006年12月26日铁道部就出台了《2007年铁路春运方案》,此后,铁路春运准备紧锣密鼓地展开。2006年1月10日,铁道部宣布今年春运不涨价,铁路成为春运的焦  相似文献   

11.
春运是中国特有的人口大迁徙现象,也是给综合运输造成巨大压力的时段。2012年的春运将从2012年1月8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比2011年春运提早了11天,是近五年春运开始时间最早的一年。据预测,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31.58亿人次,同比增长9.1%,其中铁路2.35亿人次,增长6.1%;道路28.45亿人次,增长9.5%。加之2012年元旦、春节相隔较近,春节前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相互叠加,客流高度集中,严峻的现实考验着道路运输部门的运输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春运于2月3日全面展开。今年春运的特点是春节时间较晚、节前客流高峰比较分散、节后客流高峰集中,按照交通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部署,保证广大旅客顺利出行、平安返乡和愉快返回工作、学习岗位是交通部门的重要任务。据预测,2007年广西道路春运客运量为5800万人次,其中班车、包车客运量将达到4100万人次,比2006年预计增长4%左右。预计投入客车近4万辆,其中营运班车2.7万辆,出租汽车1.28万辆;班车、包车发送班次将达到278万班。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月11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部署安排2011年春运工作。据悉,2011年春运将于1月19日开始,2月27日结束,为期40天。根据预测,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道路旅客运输量将达25.56亿人次,日均6390万人,同比增长11.6%;全国水路客运量约为3500万人次,同比增长6%。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春运1月11日开始,2月19日结束,为期40天。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说.明年春节相对较早.很可能出现学生流、探亲流、民工流交织的情况,春运任务十分繁重。据预测.春运期间全国道路旅客运输量约为207亿人次,同比增长3%。  相似文献   

15.
张菁 《综合运输》2010,(2):86-87
<正>2010年1月22日,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0年春运公路水路准备情况。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表示,2010年春运从1月30日开始,3月10日结束,历时40天。据预测,春运期间,公路客运量将达到22.7亿人次,同比增长7.5%;水路客运量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春运从2月3日至3月14日,根据预测,春运期间,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量为19.7亿人次,同比增长5%。根据统计数据,其中春运黄金周期间,全国各种运输方  相似文献   

17.
张爽 《人民交通》2021,(4):54-55
2021年春运即将结束.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各地出行客流下降,不少务工人员选择"就地过年",但交通运输一线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特殊的春运万顺叫车守护你 对于万顺叫车而言,2021年春运是万顺叫车从成立以来正式参与的第一个春运.为此,万顺叫车在春运前发布《2021年"春运"安全生产工作方案》,成立"春运"安全生产指挥部,签署《安全目标责任书》,以确保春运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顺利、有序进行.除了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之外,还在春运开始前进行专项安全大检查,落实各类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排查各项安全隐患;针对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恶劣天气制定好应急预案,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相似文献   

18.
数字     
《综合运输》2009,(3):91-91
<正>96.5%全国各级海(水)上搜救机构2008年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784次,参与搜救应急处置的船艇有6320艘次、飞机199架次,成功救助19565人,救助成功率达96.5%。2572万今年春运期间,民航累计始发航班18.6万架次,比去年春运增长12%;运送旅客2572万人次,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输》2011,(3):94-95
2月27日,一年一度的春运圆满落幕。我国道路、水路、铁路、民航在此期间共发送旅客28.51亿人次。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春运期间,全国道路运输客运量达25.98亿人次,同比增长13.3%;全国主要地区水路客运量达4210.8万人次,  相似文献   

20.
<正> 据本刊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月份正值春运期间,运输部门在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春运工作平稳进行,几次客流高峰都顺利度过。在及时输送旅客的同时,重点物资运输也得到了保证。 一、运输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1415万吨,同比增长2.1%,其中煤炭完成5374.9万吨,同比增长9.4%。旅客发送量完成8602.2万人次,同比增长2.1%。交通部直属水运货运量完成2452.7万吨,下降2.3%,客运量完成132.6万人次,下降14.9%。江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完成7325.5万吨,同比增长3.9%,其中外贸吞吐量完成2384.5万吨,下降4%。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完成7705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2.4%;客运量完成505.9万人次,增长25.1%;货邮量完成11万吨,增长2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