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制定科学的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特殊工艺,将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分为隧道开挖、爆破、施工用电、施工通风、出碴与洞内运输、支护衬砌等6个主要子系统.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定性分析,结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中各子系统进行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计算PHA中的子系统各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并采用安全检查表(SCL)对公路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综合评价,建立了安全评价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PHA-LEC-SCL法确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律,建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模式.采用专家评议法确定了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9个单因素和整体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确定了安全等级标准.可在了解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各个单因素的安全状况的同时,掌握系统整体安全状况,既可减少隧道施工事故,又可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评价存在的数据收集困难、危险源独立等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危险源评级与灰色关联度法的高速公路施工危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模型方法的危险识别准确性平均值为91.05%,与真实值相差2.76%;模型方法在危险评价过程中的稳定性平均值为96.61%,比LEC的稳定性平均值高出3.42%。这验证了构建模型在高速公路施工危险评价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识别出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对于指导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现有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特大灾害,包括常见的地质灾害及人为施工灾害,提出公路隧道施工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公路隧道施工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由数据库子系统、隧道围岩地质设计施工信息子系统、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与预测子系统、灾害综合处置子系统构成。利用较为成熟的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开发了隧道施工灾害综合处置系统。系统集隧道围岩设计施工信息、灾害等级评估预测、灾害治理三大功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界面与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铁路隧道施工阶段监控量测是保障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目前关于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及内容主要通过围岩级别定性判定,未建立统一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基于风险分析理论,依据隧道发生风险概率指数与风险后果指数,建立铁路隧道施工阶段监测等级及划分方法。将未确知测度理论作为风险概率指数评价方法,选取岩石风化程度、岩石质量指标和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等8个影响指标,构建指标测度函数,结合改进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判定风险概率指数,定量计算监测等级指数确定监控量测等级及相应的监测内容。以渝昆铁路小草坝隧道为例,对该隧道3个里程区段进行施工阶段监测等级划分,评价结果显示DK344+200~DK344+220区段监测等级为C。  相似文献   

6.
钢筋笼吊装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是地下连续墙顺利施工的关键,更是项目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主要研究了广西荔浦-玉林公路平南三桥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用LEC法则对危险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和方法,并阐述了实际应用情况,以期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时交叉作业多、安全风险大等问题,从安全性、施工便利性等角度重点论述了吸收塔和烟囱施工交叉作业时防护棚的搭设应用和施工安全分析,阐述了防护棚的搭设设计、安装技术,并运用LEC风险评估法对防护棚施工能量危险源进行安全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速公路路面施工安全状况,划分高速公路路面施工危险区域,找出存在的危险控制点,确定项目重大危险源。同时针对项目施工主要危险区域及危险控制点,提出了高速公路路面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准确的隧道围岩分级是评价隧道稳定性、确保隧道建设与运营安全的前提。在近水平红层公路隧道的施工中,采用现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对近水平红层围岩进行分级,分级结果与围岩自稳能力所反映出的隧道实际围岩级别之间有很大差异。文章在分析近水平红层公路隧道围岩工程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造成分级结果差异的原因,尝试对围岩分级指标中的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进行修正,增加了层厚影响系数,使现有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适用于近水平红层公路隧道的围岩分级。利用实际工程对分级指标的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采用修正后指标进行围岩分级得到的结果,能够满足近水平红层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中对围岩稳定性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近接施工安全,该文以苏州地铁四号线近接既有文陵隧道为工程实例背景,开展了近接施工风险评价研究,即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近接施工风险评价体系,再分别利用1~9标度法和模糊理论确定风险指标的权值和隶属度,以实现近接施工风险等级划分。实例研究表明:各级指标的风险等级分布具有一定差异,但均以三级风险分布相对最多,且近接文陵隧道施工的整体风险得分为66. 09,也属三级风险,进而整体评价本次近接施工过程存在一定风险,但风险等级相对较低,不过仍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通过本文研究,有效掌握了近接施工的风险等级,可有效指导现场施工,也为类似工程的风险评价积累了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山区公路施工作业人员健康及生命安全,文章对山区公路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展开研究,根据危险源发生过程及本质将其分为两大类,分析了山区公路生产建设的特点和安全事故类型,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不安全行为管控、员工安全意识调查、班组标准化管理三项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探测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降低施工风险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为确保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探测的地质信息可靠、准确,文章建立了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可靠性评价模型,在综合分析预报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预报方案、预报作业人员、预报设备、预报环境、预报管理5个方面考虑,选取综合预报方法数量、作业人员从事预报工作时间、预报设备维护频率、与预报无关设备及人员数量、预报管理合理性作为评价指标,对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对于预报可靠性评价模型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简单关联函数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通过现场跟踪调查获取的各评价指标值及构造的属性测度函数计算隧道预报区段的单指标属性测度与综合属性测度,进而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预报区段的预报可靠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表明属性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预报的可靠性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3.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行业特点以及作业方式,本文将风险评估对象分为危险源风险评估和线路风险评估,确定了危险源和线路评估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和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到了包括准驾车型与运营车辆车型不符等19个一级危险源,可为道路运输企业全面开展道路旅客运输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嘉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重庆嘉华工程嘉华隧道施工,从安全风险控制出发,分析了城市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源,采取了适当的安全风险监测手段,通过对安全风险源的监测.及时发现安全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修改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建议,使嘉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通过对施工资料和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使隧道施工安全和进度得到最优结合.  相似文献   

15.
熊洞湾隧道出口段揭煤施工,是本隧道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共包括5个煤层共8条煤线,其中C5煤层是几个煤层中危险性最大的煤层.结合前几个煤层的施工经验,运用超前钻孔探测对熊洞湾隧道出口煤层危险性进行了预测,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方案进行揭煤施工,最终顺利通过了C5煤层,为今后揭煤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瓦斯隧道施工机械车辆防爆改装是防止隧道瓦斯爆炸的关键措施之一,现行公路、铁路相关规范未明确瓦斯隧道施工机械车辆防爆的形式及技术条件。文章以《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中设备及作业机械防爆要求为切入点,梳理了煤矿相关标准对煤矿井下设备及作业机械的防爆等级及技术条件要求,并结合当前国内已施工高瓦斯隧道施工机械车辆防爆改装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防爆改装形式的优缺点及适应性,提出了不同瓦斯等级隧道施工机械车辆防爆改装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隔挡式背斜构造区隧道涌突水量的BP网络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隔挡式背斜区具有其特殊的岩溶地质构造,已修建的数十条隧道每每揭露背斜区,均发生较大地下水涌突水灾害,对这种特殊构造下涌突水灾害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岩溶地下水系统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建立合适的BP神经网络,评价某在建公路华蓥山隧道的涌突水灾害危险等级.结果显示,背斜两翼非可溶岩层等级为Ⅰ~Ⅲ级;核部可溶岩地层为Ⅲ~Ⅴ级,且越靠近核部危险性等级越高;西翼涌突水危险性等级高于东翼.评价结果与勘察阶段的研究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在役隧道衬砌结构的健康状态,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的理念建立了由目标层、因素层、指标层构成的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确定了在役隧道衬砌结构健康状态诊断指标的4个评价等级;采用极差变换确定了各诊断指标的无量纲评价标准;运用模糊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信息熵理论,构建了基于非对称贴近度判定隧道结构健康状态的评价模型。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评价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隧道衬砌结构的实际健康状态。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和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克服了主观随意性强的缺点,提高了权重系数的可靠度;利用非对称贴近度进行决策分析,确保诊断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9.
国道317线雀儿山特长公路隧道具有"高海拔、高地应力、低温、低气压、低氧"等特点,施工初始阶段通风效率低、内燃机械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高等因素造成隧道内施工作业环境差,极大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威胁人身安全。基于此,文章开展隧道内施工通风、制氧供氧及内燃机械有害气体减排技术研究,提出了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作业环境改善关键技术,实现了雀儿山隧道安全、均衡、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公路隧道火灾的原因和特点,将公路隧道的防火救灾对策系统划分为指导思想、火灾安全等级、宣传教育、交通管理、通风控制、监控与消防系统、建筑材料与附属设施,以及灭火救援体系八个子系统,对应于每一个子系统,提出了详细的防火对策;针对不同的火灾安全等级,给出了我国长大公路隧道的防火设施配置表和危险物品运输时的交通控制表;完善了公路隧道灭火救灾的组织流程,并提出了公路隧道防火救灾预案的研究原则、研究内容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