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具有距离长、站点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等特点,为提升运营组织效率和乘客服务水平,需制定多样化的列车停站优化方案以满足不同的客运需求。乘客旅行时间是市域轨道交通列车停站优化方案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快车越行对慢车乘客待避时间的影响,以及大小交路模式下不同起讫点乘客搭乘快慢列车出行引起候车时间差异的基础上,以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构建大小交路条件下的快慢列车停站优化方案的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分越行(设越行站)、追踪(不设越行站)2种运输组织模式,推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式,构建...  相似文献   

3.
乘客的上下车时间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停站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列车停站时间关系到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彭浦新村站、2号线南京东路站为背景,结合实地数据采集,分析不同客流特征下的乘客上下车行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指出了乘客上下车混行对上下车时间的影响。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对列车停站时间的组成进行分析,指出了运营管理中应关注无效停站时间在列车停站时间中过长的问题,提出在保证乘客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上下车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列车的无效停站时间,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跨站停车方案优化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人均乘行距离不断增长,使得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的列车停车方案成为必要,以满足越来越多乘客出行的需要.介绍轨道交通列车不同的停车模式,分析轨道交通跨站停车模式下影响乘客出行时间的相关因素.建立基于乘客总体出行时间节省最多的轨道交通列车跨站停车0-1整数规划模型,利用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模型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禁忌搜索算法用于该问题求解的优越性,得出最优轨道交通列车跨站停车方案.对与目标函数值相关的列车发车间隔、停站时间和最高运行速度等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调节跨站运营条件下的发车间隔和停站时间可使目标函数,即乘客总体出行时间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市域(郊)铁路具有高速、公交化运行的特点,相比在地铁线路上研究快慢车运行的停站策略,市域(郊)铁路具有多次越行的特征。首先分析市域(郊)铁路多次越行的原因,然后以多次越行对乘客待避时间的影响为基础,将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1︰N开行比例下快慢车停站策略的优化模型,并采用郊狼优化算法进行建模,最后基于实际线路运营数据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发车间隔一定的条件下,相比于站站停运行方式,采用快慢车多次越行的停站策略,乘客在车总时间可减少22.25%,乘客总出行时间可减少8.82%,从而验证了市域(郊)铁路快慢车运行停站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巴黎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布置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巴黎市域轨道交通(RER)线的发展建设过程和线路特点,并重点研究了市域轨道交通线的几种主要车站布置形式。折返站布置能适应一端折返,且能满足列车越行的需要;终点站的折返能力和存车能力加强;换乘站合理设置侧线、渡线和相应的连络线;分岔站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主线和支线间的行车干扰,方便乘客换乘。这些市域轨道交通线线路、车站设置的特点对我国市域轨道交通线的规划、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原则,详细阐述了线路设计主要内容.结合某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设计实例,着重从总体思路、线路布局、线路长度、敷设方式、与城区线网的关系、越行站设置等方面,分析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高速铁路走廊为背景,旨在研究新增列车条件下的列车时刻表优化问题.为了获得更加实际和更加灵活的列车时刻表,提出基于小时时段的灵活列车出发时间窗、不固定列车停站方案、停站时间、列车发车顺序、越行时空位置的灵活架构.通过构建时空网络,将列车时刻表问题中的列车安全间隔约束和越行约束表示为列车占用弧段的不相容关系,将灵活构架下...  相似文献   

9.
合理确定列车停站方案对提高高铁运输组织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研究中构建的模型容易导致列车停站方案中停站方式数量较多,不利于运行图编制及能力利用。针对该问题,以列车停站方式最少为目标,对高铁列车停站组合进行优化研究,构建了高铁停站方案优化模型。以京沪高铁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通过与既有停站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用优化方案停站方式减少了5种、列车因停站总延误时间减少了119min、车站服务频次和直达列车分布满足旅客需求,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在我国不同城市中的建设发展,能满足列车高速运行下的无线通信网络显得尤为重要。对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网络承载业务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基于分时长期演进(TD-LTE)技术组建的无线综合通信网建设方案,综合承载无线集群系统、乘客信息系统、信号系统、列车视频和车辆状态信息监控系统等业务,进一步提高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性和乘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FAO,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线路的不断增多,乘客信息系统(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业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分析传统PIS媒体服务现状,针对列车跳停、站台发车、进站停车、清客、火灾等典型FAO场景,提出可与FAO场景联动、能感知行车区间的动态定制媒体服务方案,并对智能媒体调度、行车区间感知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该方案可增强PIS媒体服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有效改善乘客媒体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结束阶段,末班车在路网换乘站内能否实现合理地衔接,最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客运服务以及科学高效的运营秩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编制的原则。从站间列车运行时间约束、线间列车换乘衔接、末班列车线间衔接目标等角度,研究了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量化方法,建立了网络末班列车衔接优化模型。以北京轨道交通城区1号线、2号线和5号线局部路网为实例,编制了网络末班列车的优化时刻表。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可行,对路网运输计划编制工作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为改进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组织提供可能,有望缓解传统模式中慢车旅行时间增加、线路通过能力损失等问题.分析虚拟编组技术下列车运行的典型作业过程,给出虚拟编组条件下车站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提出虚拟编组技术下无越行和有越行两种快慢车的运行组织策略,对比不同组织模式下列车的开行效果,并进行案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收列车方案中,均是以车辆段的接车平台作为列车卸车的场所。文章结合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际工期和进度需要,创新性地采用以停车场作为接收和调试列车场所的方案。首先简要介绍该工程概况;然后对其进行必要性分析;接着提出分别以停车场的U型槽过渡段、牵出线、咽喉区作为卸车平台方案,并对停车场新增调试功能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出通过增加相应设备及功能,该停车场满足接车和调试功能要求,可解决全线开通运营时间延期的问题,为类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车与调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质点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需要实时、准确、快速地计算出列车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效果并予以评价,因此迫切需要对城市轨道车辆运行过程进行实时仿真模拟来完成牵引计算的任务。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实时仿真计算的要求,对单质点模型的特点进行研究和改进分析,建立列车动力学单质点改进模型,修正坡道简化、列车模型、工况自动选取等算法,加入列车本身的参数和线路参数,并建立仿真运算平台,最后对改进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分析以及时间复杂度分析,证明单质点改进模型在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上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和"一票制换乘"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满足末班车时段乘客出行需求,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在网络换乘站成功搭乘末班车的乘客数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模型,并设计了线路分层递进衔接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末班车衔接优化方案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轨道交通18号线是按"中心穿越、串城连接、快慢运行、互联融合"理念实施的全国首条最高运行速度为140~160 k m/h,兼顾中心城区、市域及机场客流,集"快慢组合、共线运营"等多种运营组织模式于一体的8A编组、AC25kV供电的复合功能快线.文章从其运营模式、线路敷设、车辆选型及升级、供电制式及电磁干扰、空气动...  相似文献   

18.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具有线路长、客流分布不均匀等特点。这样的线路必然会开行多种交路,在满足运能需求的前提下,部分线路还有可能开行不同编组的列车。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方式的基本原则、列车交路形式和编组方式的相关理论,以及大小交路条件下,列车固定和非固定运用的对比分析;并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某线路为例,分析了不同编组混合运行条件下,车辆运用数量比较以及折返站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的特点,以发车时间、停站时间、区间运行时间、追踪间隔为约束条件,以列车总晚点时间和总晚点数目为综合优化目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调整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对实例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此模型和算法可以满足自动运行调整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的综合评价不仅需衡量各条线路列车运行质量,还应着重考虑各线间列车运行接续质量。本文首先从服务质量、线间协调、首末班车协调、高峰期站台客流饱和、抗干扰性以及技术性6个方面构建城市轨道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在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主观与客观权重的基础上,通过线性组合主观与客观权重而获得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而通过计算灰色关联系数确定各评价方案的灰色关联度来实现路网列车运行计划方案选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