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环保新理念的山区公路隧道进洞设计与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合理选择隧道洞口位置与进洞方式是保护环境和保证顺利施工、安全运营及节省工程造价的重要条件.公路隧道洞口各种进洞方式都应突出"安全",兼顾环保;隧道洞口施工中应避免大规模人为拉槽,具备成洞条件时就及早进洞,以有效地解决洞口工程病害,保护隧址区域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
王雪霁  尹冬梅 《隧道建设》2010,30(3):246-250,284
山岭高速公路沿河、傍山展线时,部分隧道洞口往往存在地形偏压,从而导致隧道进洞困难,通过某高速公路1座隧道洞口的工程实例,探讨地形偏压严重时隧道半明半暗进洞的技术问题,提出隧道半明半暗进洞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隧道进洞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的力学状态,总结半明半暗进洞方案的注意事项,为工程实施提供理论支撑。目前该隧道洞口已安全顺利进洞,未发生工程病害,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州)梧(州)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隧道洞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梧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设计始终贯彻"零开挖"的环保理念。以广梧高速公路64个隧道洞口为依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从进洞方法、洞口辅助进洞措施、洞门形式三个方面对全线隧道洞口设计施工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进洞方法采用了正交进洞、斜交进洞和单向进洞;洞口辅助进洞措施采用了明洞、护拱法、地表反压护拱加固土体法、反压回填明洞暗做法、超前小导管、短管棚、长管棚等辅助进洞措施或者是这些措施的组合;洞门形式采用了端墙式和明洞式。  相似文献   

4.
黄土地区的隧道开挖打破了边坡内部原有的平衡状态,在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段可能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反映出不同的动力特性和震害特征。以宝兰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坡脚进洞和1/2倍坡高程进洞2种工况,开展黄土隧道洞口段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研究边坡不同高程位置处进洞的隧道洞口段坡-隧系统所表现出的震害特征和加速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模型Ⅰ(坡脚进洞)洞口边坡发生震陷型滑塌,表现出纯黄土边坡的破坏特点,坡-隧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模型Ⅱ(1/2倍坡高进洞)洞口边坡发生失稳性滑塌,并由坡顶前缘横向拉裂缝逐步向洞口附近扩展,拉张裂缝逐步发展为剪张裂缝,表明隧道自坡腰进洞影响了洞口边坡的稳定性,坡-隧系统相互作用明显;(2)进洞高程对衬砌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与激振幅值的大小密切相关,进洞高程对高烈度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段衬砌的加速度响应有显著的放大作用,在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计中应加以适当考虑。(3)在2种工况下隧道仰拱压力在20 cm位置处均达到最大,距洞口20 cm距离的部位是坡-隧系统相互作用最强烈的部位。当地震波幅值较小时,进洞高程对仰拱的外表压力有影响,对拱顶影响不大,随着地震波幅值加大,进洞高程对拱顶的外表压力影响明显增大,而对仰拱的影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小康高速公路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零开挖"的环保理念。以小康高速公路隧道62个隧道洞口为依托,从地形、地质两方面对全线隧道洞口设计施工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得出,不良的洞口地质条件要提前治理;不同地形条件下进洞从正交进洞、斜交进洞、侧向进洞和单向进洞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正交进洞主要采用了"护拱法",斜交进洞主要采用了"半护拱法"和"棚洞法"。单向进洞适用于隧道长度不大、工期要求不紧的情况,出洞施工时尽量采用小导洞出洞再进行扩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隧道斜交进洞的适用条件及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对斜交进洞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斜交进洞方式在地质较好偏压地段具有优势;斜交角度对洞口稳定性及洞口段衬砌受力影响较大,斜交角度不易太小;斜交洞口开挖后,需采用注浆方式对仰坡面进行加固;斜交进洞洞口段的钢拱架应按斜交断面与正交断面叠加的方式设置,这样有利于钢拱架刚度的充分发挥及洞口稳定。  相似文献   

7.
程俊武 《公路交通科技》2013,(3):465-467,475
隧道洞口偏压段洞门开挖,应遵循早进洞,减少植被破坏,保证边坡稳定,快速、有效的形成洞门的原则。为保障隧道安全、顺利进洞,永宁高速公路高增隧道左洞出口进洞施工,采用了斜交套拱联合大管棚预支护施工技术,该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隧道洞口存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稳定性差等不良地质情况,以榆商线南沟隧道工程为依托,对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隧道洞口施工的技术措施,总结了黄土地段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经验.确保了依托工程隧道进洞的安全及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野猫岗隧道出洞口地势险峻,围岩极破碎,稳定性极差,洞外场地狭小t使隧道进洞难度加大,必须采取稳妥可靠的进洞方案,确保安全顺利进洞。本文主要介绍出口段进洞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0.
熊成宇  张生林 《隧道建设》2001,(3):19-21,31
介绍西安南京线下南坪隧道快速掘进技术,简述了在洞口场地狭窄,洞口为坍体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进洞施工及双线隧道全断面开挖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1.
范永慧  戴俊  王志远 《公路》2015,(2):230-235
随着公路隧道环保建设理念的加强,隧道洞口的设计与施工都力求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斜交进洞法可有效避免洞口段大开挖,使隧道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结合具体工程,通过比选确定适宜的偏压隧道斜交进洞方案,对该方案施工要点进行简述,并对斜交进洞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斜交进洞法能够保持洞口围岩稳定,可达到节约造价、缩短工期的目的。目前,相关设计方案已得到实施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旦架哨隧道4个洞口段地层均以坡积层及全~强风化地层为,变保证进洞顺利和施工安全,采用先支护后掘进的方法,即长管棚注浆加固松散堆积物后再开挖进洞,有效地抑制了地表下沉和滑坡,保证了旦架哨隧道的工期和洞口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广东粤赣高速公路龙祖山隧道为双车道、左右线分修隧道。隧道上陵端左线洞口沿沟谷进洞,所处地质为遇水极易软化的全风化花岗岩地层,且洞口有一长年积水水塘,地质条件极差;右线进洞口处于遇水极易软化的粉土层中。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  相似文献   

14.
徐青  杨涛 《公路隧道》2008,(2):9-11
山岭隧道进洞是施工工况最复杂、质量及安全隐患最多的工序。合理选择进洞方案,大大降低洞口防护工程费用。而且,安全进洞是实现隧道顺利施工的前提,尤其是对地质条件差的隧道。本文就那下湾隧道进洞方案为例,对坡积土及碎石地段山岭进洞方案作比选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偏压隧道洞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森林 《隧道建设》2016,36(10):1258-1262
分布于山丘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受限于土地规划与利用,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隧道洞口难以避免高边坡和偏压进洞难题,会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风险和难度。对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支护结构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改进,通过在山坡坡脚一侧基岩处增设护拱平台基础和锚杆加固,加强护拱内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形成复合式护拱进洞支护结构体系。隧道内部采用侧壁导坑开挖,充分利用隧道拱腰处刚度较大的优势以及围岩自身稳定性,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偏压隧道进洞设计与施工问题。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在湘潭昭山大道虎形山隧道西线洞口得到了应用,避免了隧道洞口大开挖对环境的破坏,确保了隧道早进洞施工,在经济性、工期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均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西安南京铁路下南坪隧道进口进洞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思鹏  符彬 《隧道建设》2001,21(2):15-17,23
西安南京铁路下南坪隧道井口洞口围岩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进行正洞上半断面开挖立刻引起山体滑坍,地表出现裂缝、错台,进洞极其困难。详细介绍了南坪隧道进洞方案,内容包括边坡滑坍情况、原因,进洞方案选择,施工方法,技术措施等。方案设计已付诸施工。  相似文献   

17.
以某高烈度地震区浅埋公路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隧道洞口的抗震设防长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Ⅲ类围岩的深埋隧道洞口,在进洞约4倍隧道跨径后衬砌结构内力响应明显减小;在Ⅱ类围岩浅埋洞口段,整个浅埋段的衬砌结构内力响应均无减缓迹象;隧道洞口抗震设防长度的设置不仅与围岩类别有关,还与洞口段埋深有关,当洞口浅埋且地质状况较差时,抗震设防长度一般应覆盖整个浅埋段。  相似文献   

18.
梨公顶隧道洞口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围岩顶板厚度较薄,围岩级别低。通过对该隧道进洞施工的总结,阐述了连拱隧道进洞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长管棚配合明洞进洞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应麟  邱喜华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2):118-119,123
介绍常张高速关口垭隧道张家界端洞口地质松散,隧道浅埋,存在偏压,采用长管棚配合明洞较快安全进洞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何小龙 《隧道建设》2004,24(1):48-51
着重介绍了元磨高速公路布陇箐隧道,在洞口浅埋段处于滑坡体等多重困难条件下,雨季快速、安全进洞的施工方案。为今后类似的隧道施工安全进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