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洋越 《航海》2001,(4):11
海南少年李立达去年12月17日收到了来自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的证书,证明他因为横渡琼州海峡的壮举获批“儿童横渡海峡吉尼斯之最”。 12岁的李立达是海口市四中初一学生,从6岁起开始训练游泳,是海南省9岁、10岁年龄组多项游泳纪录保持者,去年他又获得海南省运动会12岁组4项比赛的游泳金牌。由于年龄原因,他未能获得于去年6月10日举行的横渡琼州海  相似文献   

2.
俱乐部     
《航海》1994,(5)
“世纪老人”大海情 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与世长辞,享年98岁,人称“世纪老人”。 罗素的长寿得益于运动。他一生于体育活动唯好游泳,尤其是在江河湖海的游泳。他的居所大都邻水而栖,即便休假,也多去海边。他曾在泰晤士河里戏水,在西西里岛海滨的夕阳中踏波,曾静静地躺在科西嘉海峡的碧波上仰望蔚蓝色的天空,在奥地利德拉瓦河上顺流漂  相似文献   

3.
高蕊 《游艇业》2009,(1):94-96
对于许业宏的家族来说,玩艇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嗜好。在他2岁时,父母就带着他一起登上家族游艇,那时,香港的游艇不足30艘。而在他先后拥有了Sunseeker Tomahawk 37、Sunseeker Apache 45、Sunseeker Superhawk48三艘游艇后他冒出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干脆自己代理Sunseeker呢?”于是,他成为Sunseekert亚洲代理商。这么做的最主要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可以找到“近水楼台”的感觉——抢先获得Sunseeker的全球新款游艇。  相似文献   

4.
殷毅 《中国船检》2014,(1):102-104
张荣民1954年生于大连。生于斯长于斯,他说他非常喜欢海。很小的时候,他的外祖父自制一个小木船,把他放到海里玩。七、八岁的时候,他就学会了游泳。上小学时,他是全校的游泳冠军。  相似文献   

5.
今年九月九日凌晨二点,乌黑的十号风球,象一颗灾星,在香港天文台升起,它向人们发出警报:正面吹袭香港的第九号台风最大风力已达十二级以上。维多利亚港内,中国客轮上海号,在狂风暴雨之中,面临着死神的挑战。“爱伦”在施虐当被国际防台协会命名为“爱伦”的1983年第九号台风吹袭香港的时候,上海轮正系泊在维多利亚港内A28浮筒卸货。“爱伦”来势凶猛,把依靠在上海轮左右的驳船统统赶进了内港。仿佛有意与上海轮作难,台风象恶神一样,张开锐利的风牙,咬噬着钢铁的船体,暴雨倾盆而下,象千万把铁锤朝上海轮猛砸乱敲。暴  相似文献   

6.
蛙人     
一阵狂风席卷静静的海面。这时,有位“两栖人”俗称“蛙人”的青年被巨浪冲上海岸。他与常人不同,胸部有鱼鳃状的薄膜,皮肤虽然象人一样,但具有海豚的特性,他的眼睛能看清黑暗海底的任何物体,他游泳的速度犹如飞鱼,而且可以自由潜到深渊的海底。这便是美国索罗制片公司摄制的科学幻想故事片《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男主角麦克·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不会游泳的人常讥讽为“秤砣”。因为,他们只要一下到水里,就象个秤砣似的往下沉。然而,世界上却有一个奇妙的海,不论什么人掉进海里,马上就能浮上水面,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躺在水上睡觉、看书、写字等。这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很喜欢体育活动,他把骑马、游泳、击剑等活动看作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其实,他更爱旅行,他在六十八岁高龄的时候,仍然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横渡大西洋的航海旅行。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反动的俾斯麦政府提出了反社会主义者的非常法令,恩格斯不能返回自己的祖国,只得旅居英国伦敦。由于长期积劳成疾,恩格斯患了视力衰弱和慢性结膜炎等疾病,医生劝说他进行长途海上旅行。经同德国大有机化学家肖莱马商议,恩格斯决定横渡大西洋,以“彻底改换一下空气”。  相似文献   

9.
<正>6月12日,交通部黄镇东部长在京接见记者,就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在交通领域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如何发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文拟谈一点肤浅的学习体会,并对若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一、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大致过程 香港地处珠江口外,南海之滨,所辖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个地区和周围230多个大小岛屿,面积为1095平方公里。 数千年前,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生民们,以渔猎农耕为其生活方式,他们利用舟辑之便,开始了早期的泛海活动。迄明末清初,香港航运业已具相当规模,承运的物资主要是当地所产的一种香木——“莞香”(其对香港属东莞县管辖)。因此得名“香港”。 香港航运业百年沧桑变化,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休戚与共。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罪恶的鸦  相似文献   

10.
两名外籍华裔水手,一个来自泰国,一个来自香港。他俩都爱好灯谜。一天,他们在上海港码头相遇。泰国水手用华语问香港水手: “你轮是什么时候到达上海港的?”香港水手笑而不答,只见他在地上用石子写了个"朝"字。哦,泰国水手明白了.他在出谜考我哩。这时香港水手站起身道:"  相似文献   

11.
大家或许都知道,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在今天已不再是什么希罕的事了,在英国,差不多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然而,当我们的记忆回到一百多年以前,有那么一个人,他只身一人有史以来第一次不穿救生衣游泳横渡了英吉利海峡。他的成功那是实实在在引起过人们的惊叹和轰动。创造这一奇迹的人是英国船长麦修·书伯。麦修·韦伯船长一八四一年一月十九日出生在一个普通医生的家庭,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从小酷爱游泳。七岁的时候,他已经差不多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他曾在家乡的塞文河中救起过想跟  相似文献   

12.
飞鱼的联想     
好友远洋回国带来一件东西,说是在海上航行时从甲板上捡到的。他要我猜,如果猜到了就送给我。我一看,这东西身子象鱼,但又象鸟,长了两个翅膀。我就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叫飞鱼吧!”果然是飞鱼。于是,它被制成标本,成为我的珍藏品了。最近从古书中得知,飞鱼一说,古代就有记载。庄子称飞溟之鲲南徙,此虽系寓言,而其所谓徒者就是“飞”的意思。又韩愈祭鳄鱼而徙之,此以现代眼光看  相似文献   

13.
灾难的航线     
“紫玫瑰”号朝阳从地平线上箭一般地射出万道金光,染红了亚丁湾畔的吉达港。吉达港象一颗耀眼的宝石镶在石油王国——沙特阿拉伯的西南部。它是个十分繁荣的海港城市,然而,还保留着中世纪的一些风俗习惯。杰门就是在这块色彩斑烂、复杂多变的土地上长大的。他中学毕业就在一艘名叫“耶布莱克”号的杂货船上当了一名水手。他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跟随香港海龙潜水协会会员,去三亚湾搞潜水练习,乘坐游艇“海神”号,到座落在三亚港附近的西岛、东岛、天涯海角以及牙龙湾海域潜游。游程中只见蔚蓝的海水轻轻地打上船舷,浪花腾跃,鱼群穿梭,海藻在游动,使我想起了香港海龙潜水协会会长戚烈飞先生说的:碧波底下的世界,就象做梦似的,奇特迷离……。  相似文献   

15.
船底脱险     
王志成 《航海》2004,(5):27-28
"都准备好了吗?"乔治·德克尔边穿潜水服边问搭档里奇。里奇一翘大拇指,俩人就从船舷边的潜水平台上跳进了比斯海,一下子潜到水下6米处、阴暗而冰冷的海水中。这时是6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下午1点多钟。 德克尔,42岁,高中时就是个游泳健将。他和现年57岁的里奇都在迈阿密的比斯海船  相似文献   

16.
俱乐部     
《航海》1997,(4)
480年前香港抗敌记 现在香港新界西南,近珠江出口地方,有个叫”屯门”的港湾。它是香港通过填海造地开辟的一个居住小区。 “屯门”远在唐代就非常著名了,当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写有“屯门积日无回飚,沧浪不归成踏潮。”韩愈也有“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涛没”的千古佳句。 1517年正是我国明代一位下江南“游龙戏凤”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海  相似文献   

17.
杰出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874年10月2日诞生在福建省原属同安县现属厦门市的一个滨海的小渔村——集美。集美,风光绮丽,确是汇“集”了山川之“美”。这使陈嘉庚从小就对故乡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他小时候,常常在自己房子旁边的“延平故垒”,听老人讲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在这里屯兵抗清的故事,这也使他很早就受到民族意识的熏陶。陈嘉庚还在襁褓之龄,他的父亲就买棹南下,到新加坡经商。陈嘉庚九岁进乡间的私塾念书,读“三字经”、“四书”、“四书集注”之类。他非常用功,常得教师夸奖。1890年,陈嘉庚十七岁,乡间的私塾因教  相似文献   

18.
在2006年3月中旬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中国人大代表高票通过了“十一五”规划。其中,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专辟一章就大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作出说明,特别提及:“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支持香港发展金融、航运、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这是回归9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香港首次被正式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高度关注和重点支持。香港是世界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这些优势不仅是香港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而且对内地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勤勉起家深谋远虑 1991年在香港辞世的包玉刚,是香港著名的船王。他旗下的船队在全盛时一度拥有船只二百艘,总吨位达到二百万吨,几乎是航运界巨子、著名船王奥纳西斯和尼亚科斯两家船队的总和。以航运起家的包玉刚“陆上事业”也十分发达。他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生前非常喜欢游泳。 他有很精湛的游泳技巧,深识水性。 当年,他从韶山家门口的池塘游向湘江,后来又游到了长江、钱塘江、西江……还游进了白浪滔天的大海。 1958年,毛泽东写了千古绝唱的《水调歌头·游泳》,也就在此时前后,他所读古籍,也多在它的空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