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市场"栏目里刊登的文章<轻量化货运车辆离我们并不遥远>一文,读来让人很受振奋.种种迹象表明,轻量化货运车辆已经开始在国内高端用户中打开市场,其在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快速释放.  相似文献   

2.
刘勇 《驾驶园》2010,(6):26-26
杰狮作为国内重卡市场的高端产品,轻量化杰狮已成为市场聚目的焦点,在2010北京国际车展上,上汽依维柯红岩携轻量化杰狮耀世登场,正式向轻量化市场重磅出击,为中国重卡轻量化市场注入全新力量。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我国开始全面治理公路"超载超限",以及"计重收费"的全面实施,物流运输业的生存环境和经济效益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倒逼着市场对车辆轻量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车辆轻量化,通常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材及塑料等进行材料结构的改变,而对产品结构的创新和优化设计则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轻量化改进.下面主要介绍一款去除内部滑板结构进而优化流化系统的粉粒物料运输半挂车.  相似文献   

4.
胡晓 《驾驶园》2010,(5):46-46
受计重收费政策影响,卡车的轻量化已成为重卡市场主流。杰狮作为国内重卡的高端产品,轻量化杰狮己成为市场聚目的焦点。据悉,上汽依维柯红岩轻量化杰狮即将面市,新红岩正式向轻量化市场重磅出击,为中国重卡轻量化市场注入全新力量。  相似文献   

5.
东方 《商用汽车》2012,(4):67-68
随着我国“治超”力度的加大,以及“计重收费”的全面实施,超载车辆必将退出市场.而在物流运输企业越来越追求效益的当下,轻量化运输车辆的优势会逐渐被用户所认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立耀曾经列出一个公式:运输收益因素=装载量×利用率×平均车速×正常运营时间×运营里程.其中,装载量是决定运输收益的重要因素,而轻量化是实现装载量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西方发达国家及日本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了汽车轻量化的研究,以及新型超高强度碳钢的应用、铝合金等新型材料的应用等.我国物流运输车辆在轻量化方面虽然与欧、美、日企业存在很大差距,但几年前即已有原材料生产与深加工企业开始专注高强度钢这方面的开发与推广工作,安阳市兆通型钢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轻量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被广泛应用,轻量化材料及相关新技术的大量使用是汽车减重的重要途径.参考大众、奥迪等车型用材情况,分析了高强度及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制造工艺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从成本、效率及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并阐述了汽车轻量化未来发展趋势.旨在...  相似文献   

7.
使用轻量化材料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方面.用于轻量化的材料要满足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能够完全满足所有要求的理想材料.目前,在轻量化方面意义较大的材料有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等.  相似文献   

8.
归纳了汽车轻量化的概念并提出了汽车及其零部件轻量化的评价方法,重点论述了重型汽车轻量化工程的实施途径,提出了基于力学原理和实践经验进行轻量化设计、结构优化特别是拓扑优化设计、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零部件集成和整车配置优化等轻量化措施,同时介绍了轻量化零部件在重型汽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治超治限、计重收费、排放标准升级等多项重大政策标准法规的出台,"轻量化"成为现阶段商用汽车行业中的热点,在各类场合如展会宣传、新品推介、产品介绍中,轻量化高频次出现。环保、节能且高效的轻量化车辆开始迎来市场的春天。据了解,目前我国专用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主要集中在对车辆材料的革新上,车厢、车架、罐体、车轴甚至支腿等零部件总成都成为车辆轻量化的主要对象。在众多的材料中,高强度钢成为目前我国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使用数量最多的新材料,其设计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计重收费"和节能减排的双重背景下,部分车主开始对轻量化的卡车和半挂车产生兴趣和需求,比如铝合金罐车、篷布厢式车等已批量进入市场.2009年6月2-4日举办的中国(太原)国际卡车暨物流展览会上,一家参展商展出的以铝合金材料为主的仓栅式半挂车,因达到相当高的轻量化水平而受到许多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肖永清 《天津汽车》2010,(12):14-16
低碳经济促进汽车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汽车材料正在向轻量化、节省资源、高性能和高功能方向发展.文章介绍了车用材料与汽车性能的关系,结合汽车材料轻量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轻量化新材料减轻汽车质量的潜力,分析了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利用情况,指出了现代汽车新材料的发展动向,即:钢铁的使用比例下降,铝及塑料等轻量化材料的使用将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节能减排为目的,以某甩挂运输牵引车为研究对象进行轻量化设计.采用盘式制动器、少片簧等新技术;针对轮辋、变速器壳体、油箱、散热器、接头等采用铝合金与尼龙等新材料;采用单层纵梁、短轴距等新结构以及轻量化驱动桥.最终,使该牵引车的整备质量降至8 200 kg以下.经过有限元分析、台架试验及整车可靠性试验,验证了所采用轻量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2013年3月5日,以"服务、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13年度安钢用户座谈会在郑州召开.安阳市殷都区区长张建国,安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楠、副总经理王新江、销售公司经理贾红玉、板卷产品事业部部长毛尽华等出席,并与来自汽车制造、中石油、中船重工、中铁系统、煤机、管道等行业用户代表及部分经销商共同分析了安钢2012年生产经营情况,并对2013年市场形势作了分析、对安钢主要产品作了介绍、对2013年营销战略作了详细规划. 同日,安钢还针对不同领域的用户分别召开板材组和型棒线组用户交流会,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在板材组交流会上,汽车用钢以及商用车轻量化成为全场讨论的重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轻量化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陈一龙做了题为《提高认识加快商用车轻量化的步伐》的主题报告,针对我国商用车快速实现轻量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搜罗万象     
《汽车与运动》2009,(1):126-126
改装、美容、音响、导航、轮胎……这里是汽车后市场产品的大杂烩,最潮流的改装品近日,福斯博德(北京)公司新到一批个性化汽车用品,轻量化铝合金轮圈以及充满竞技味道的赛车手套等,喜爱改装的朋友不妨到该店去转转,公司网址.www.goftm.com。  相似文献   

15.
专用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国内市场的热点问题,而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铝合金以其特有的低密度、耐腐蚀、节能环保等优势,在专用汽车上逐渐大量使用,已成为轻量化的主要材料。本文概述了铝合金在罐式车、厢式车、冷藏车以及零部件上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及方向,提出了目前铝合金应用于专用汽车的难点和解决思路,为汽车用铝合金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鸿雁 《商用汽车》2012,(15):70-71
2012年7月21日,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公司在南京首发了其第一款轻量化牵引车——豪瀚,该车曾在2011年底中国重汽举行的商务年会上首次亮相.据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于有德介绍,该车是中国重汽集团针对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推出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轻量化车型,这也标志着中国重汽正式吹响了进军公路运输车市场的"号角".  相似文献   

17.
采集了2010~2020年中国市场销售的约1.5万个燃油乘用车和电动乘用车样本,采用整车轻量化系数作为乘用车轻量化水平评价指标,对其不同类型、级别和车系的整车轻量化水平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各类燃油乘用车的整车轻量化系数持续下降,降幅约30%,行业整体轻量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提高的幅度趋缓。自主品牌燃油乘用车的整车轻量化水平与其他车系仍有一定的差距。电动乘用车的整车轻量化系数呈下降趋势,轻量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其与燃油乘用车的轻量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车身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满足安全、环保、节能等指标要求,车身轻量化的设计手段已不断优化,新材料的应用也日益普及.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车身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几种常用车身连接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城市渣土自卸车车架轻量化设计的开发背景,阐述了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案,新车架在原车架基础上降重5%。通过Altair HyperWorks软件对车架轻量化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结合基础车市场表现情况,理论上初步论证了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然后开展车架台架试验验证了轻量化车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宋廷文 《专用汽车》2013,(12):75-79
半挂车行走机构轻量化能较大幅度降低半挂车的整备质量。现有半挂车车轴、悬挂和板簧等配件整备质量普遍偏重,对半挂车轻蠹化技术影响较大。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其结构设计、材料性能和零部件强度与寿命,形成轻量化研究的技术路线,可充分保证其轻量化后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从研究和检验得出,三轴半挂车轻量化车轴和悬挂分别比市场上常用的产品能减重90kg和65kg,6副4片板簧比7片板簧合计减重120kg.采用单宽轮胎营代双胎能减重774.6kg,铝合金轮辋(均使用双轮胎)比钢轮辋减重550kg。整个行走机构轻量化后将减重1600kg。由此可见,研究半挂车主要外购部件轻量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