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地铁车辆维修策略选择方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地铁车辆维修策略,通过对地铁运行过程中故障数据统计分析,绘制了车辆重要子系统的故障率曲线,并据此选择了车辆系统的基本维修策略。通过估算组成车辆系统的设备故障模式危害度,并以此对设备划分种类,确定车辆维修工作的重点,对不同种类的设备制定详细的维修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地铁车辆轴箱轴承故障及故障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车辆轴箱轴承的受力状态,以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轴箱轴承寿命进行校核,并根据寿命校核结果,提出了A型地铁车辆轴箱轴承尺寸选型建议;同时,针对上海地铁车辆轴箱轴承故障介绍预防检测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辆现场数据是车辆在运用和维护检修过程中记录的各类数据,通过对其分析可为车辆的产品改进或维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对地铁车辆现场数据的收集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地铁车辆现场数据的基本特点、组成形式和收集原则,提出了基于FME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框架的数据收集方法,并以此对收集、组织和管理地铁车辆现场数据的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可为地铁车辆现场数据的收集及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现行的维修制式及其特点。通过对广州地铁车辆维修制式的分析,发现部分车辆部件明显存在欠修或过修,为此,提出了以运营服务为中心,对车辆进行全寿命周期系统性维修(系统修)的原则。根据所提原则,广州地铁可以实现基于状态检测的车辆全服役期系统性维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广州地铁2014年5月试行系统修后,车辆故障隐患检出率提高了21%,设备质量评分提高了3.7%,正线故障减少了9.6%。  相似文献   

5.
禹建伟 《都市快轨交通》2015,28(2):106--108
依托地铁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的故障模块,对地铁车辆各子系统的故障数据进行样本采集;运用统计学理论和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运营指标计算方法,对地铁车辆故障率进行建模分析。地铁车辆故障管理分析系统在西安地铁各运营线路应用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地铁车辆的运营和预防性检修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运营车辆各系统故障率、晚点率、下线率、正线影响及可靠性评估提供科学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常情况下所有地铁列车都要经过一年的可靠性由低到高的增长期后才能进入可靠性的稳定期,此后的运营故障数据才能代表列车的真实可靠性水平.目前国内多个地铁项目要求将车队的可靠性增长期缩短到首列车投入运营后的6个月内,这样车队中可靠性增长期最长的列车只有6个月,部分列车甚至没有可靠性增长期,这对车辆制造商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地铁列车的运营故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车队的故障高发区间、可靠性增长区间,验证了满足这种要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地铁车辆检修工艺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对地铁车辆运营过程中的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当前的地铁车辆检修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检修作业的合理性和效率。以地铁车辆高压供电系统为例,说明了该优化方法在地铁车辆高压供电系统上的实施流程;结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建立了定量化的地铁车辆设备危害性风险评价矩阵,用以确定故障模式的可接受程度;通过建立可接受程度与该检修项点检修等级的对应关系,最终得到检修工艺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辆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地铁车辆检修而开发的管理软件,包含日报管理、计划编制、故障分析等功能。通过数据的不断积累、用户的持续反馈及逐步优化和完善,软件可实现先进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强大的重点部位监控功能,是地铁车辆信息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州地铁4号线直线电机悬挂组件惯性失效问题,从转向架设计及正线运行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造方案。实践证明,改造方案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电机悬挂组件惯性故障问题,改善了车辆运行品质的同时降低了车辆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安全可靠运营,对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故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故障规律。依据功能-原理-结构原则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子单元的相关矩阵,并采用模糊聚类算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进行系统划分。根据故障数据筛选原则进行数据预处理,并以所划分系统为基础进行故障数据分类统计分析,采用故障主次图、故障趋势图和故障点分布图综合展示分析结果。以某地铁公司一线路为例,进行车辆系统划分和故障统计分析,并给出对应的车辆故障点分布图,展示该线路车辆故障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各类病害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同时结合长期变形及专项维保监测相关工程实践资料,对地铁隧道结构的综合安全性态评判技术及对应评判模型建设开展研究,并结合某地铁区间工程实例,从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成果、病害检测成果、结构形变理论极限指标、病害综合评估等多个维度,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地铁隧道结构安全评判指标体系及评判模型,可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隧道病害综合治理及其整体安全管控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收集20多年来国内地铁工程施工累计的2 000余项事故案例及对应的经济损失数据,建立迄今地铁工程建设领域数量最多的事故案例数据库,且可持续进行数据的更新。利用事故案例及经济损失数据库,建立定量化的风险等级标准和事故统计分析、预测、风险估计计算模型,从而可根据工程所在的区域、工法、作业类型等条件,定量化估计发生某种类型事故的概率、经济损失和风险水平,有效地解决了地铁工程项目定量化安全风险评估和工程保险行业确定风险损失率的难题。研发基于工程事故案例的定量化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按地区、城市、线路、工法、事故类型等条件查询发生某类事故的情况资料、发生的频率、经济损失等信息,实现统计分析、推演预测和定量风险估计等功能,并在全国20多个在建地铁城市的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和保险项目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随机过程和可靠性理论,对轨道车辆部件的故障规律和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故障信息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故障分布规律和可靠性指标计算的工作流程。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传统地铁列车继电器控制电路高故障率和无记录功能等诸多缺陷,提出了基于新型二乘二取二技术的无触点逻辑控制方案.完成了系统架构设计包括热备冗余、网络通信、故障诊断、日志分析等功能.针对既有地铁列车进行了控制电路技术方案设计和施工改造,首先在分析原有控制回路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无触点逻辑控制单元替代继电器点位设计;然后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客流量不断增多,给地铁安全生产运营和车辆检修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阐述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地铁安全生产管控信息平台辅助车辆检修管理的实践及探索,对平台架构、网络拓扑、功能模块、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及实现过程进行详细叙述。对地铁车辆检修现状进行分析,产生需求;利用C/S与B/S模式相结合,研发出适用于地铁车辆检修的安全生产管控信息平台;应用智能手持终端及其APP的研发,实现车辆检修的标准化作业流程管控、数据采集,应用后台数据积累和程序运行,形成大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6.
源强的合理确定是地铁环境振动预测及振动控制措施设计的关键因素。采用已通车线路的实测数据作为源强取值的参考是常用做法,但鉴于地铁振动的随机特征及各种线路的差异性,实测源强的统计学结果更具参考价值。基于国内某地铁隧道洞壁多次连续过车加速度时程数据,得出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洞壁振动时频特性:振动峰值加速度均值约2.5 m/s^2,强振持时约5.8 s,平均最大Z振级为64.7 dB;洞壁振动主要集中在中高频段,但高频振动经土层传播后迅速衰减而对结构反应影响小。振动加速度反应谱均值、峰值加速度均值、持时均值及振动波形包络参数均可用于人工合成具有统计意义的源强振动加速度时程。  相似文献   

17.
从地铁路网客流分布特征展开研究,旨在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客流数据统计信息。通过搜集大量现有客流数据及统计分析方法,研发地铁路网客流数据特征分析系统。研究系统查询思路和运力运量匹配关系,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内部功能模块。在地铁客运管理部门的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可以实现对地铁客流数据高效、准确、规范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车体结构的屈曲分析是验证轨道交通车辆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不锈钢车体钢结构为例,基于美国相关标准与文献,论述车体结构的屈曲分析过程,同时阐述基于美国标准的屈曲分析方法,展示车体结构的屈曲分析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分析结果可为轨道交通车辆进入美国市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为例,阐述了郑州地铁车辆段(场)的总体设计以及地铁车辆拟用的检修模式,并分析了该检修模式在配属车辆数以及车辆段设计规模方面对地铁建设的影响.在分析研究拟用检修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结合无锡地铁存在的设计功能匹配度不够、使用不便和设备设施性能冗余等问题,按照专业类别、产生时段和区域位置对地铁工程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和总结。重点讨论各类站点与车辆基地的问题分析成果,全面讲述无锡地铁集团推行建设和运营维护反馈分析(简称"回头看")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地铁建设应予以强化落实的管理环节,最后指出无锡地铁"回头看"应进一步研究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