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流交通组织是大型活动交通组织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行人交通仿真为检验人流交通组织优劣的主要手段。以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散场行人交通仿真为例,借助Legion仿真软件建立仿真系统,运用OpenCV工具对大型活动行人步行特征参数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亚运会开幕式散场行人交通运作状况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人群行为模拟的真实性,针对现有社会力模型效果展现存在的行人间避让效果不佳以及个体、同伴群成员差异性避让行为刻画不足的问题,引入融入Agent的实时感知与动态避让算法对模型进行改进研究。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C++,结合应用程序框架QT进行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最终搭建了行人仿真平台。通过行人运动状态参数的标定,实现了模型对行人步行行为更加真实的模拟,并进行了不同控制条件下单、双向行人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冲突行人之间的避让,同伴群成员别于个体进行避让的行为特征得以体现;单向行人流的通行效率远高于双向行人流;避让行为的引入减缓了行人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但降低了行人流的整体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叉口行人步行速度是交通信号设置和安全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研究西安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行人过街步速特性,根据采集到的西安市碑林区几个典型道路交叉口行人步行速度数据,通过SPSS软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行人不同性别、年龄和交叉口有无信号灯的条件影响下行人过街速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行人步行速度分布都符合正态分布,不同年龄行人速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最后,采用15%位步速作为西安市道路设计步行速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为地铁站周边步行设施规划、交通组织及信号控制优化提供依据的研究,提出进出地铁站短时步行交通需求动态预测模型.以地铁列车到发时间间隔为单位,通过Levenberg-M ar-quardt算法标定的指数平滑模型对下一到发时间间隔内的进、出站客流量进行预测,基于动态行程时间分析地铁站周边人行道、无信号交叉口、信号交叉口以及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处的步行交通阻抗函数,并提出侵占人行道、寒地城市冰雪路面、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与水平路面高度差、缺乏方向指示4类惩罚系数对步行阻抗函数进行修正,采用多路径交通分配模型将指数平滑模型预测得到的进出站步行交通量分配至地铁站周边慢行交通网络.以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博物馆站1号站口为例进行良好天气及雪后进出站客流量预测、对比冬夏两季步行阻抗函数计算和步行流量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过连续6个到发时间间隔客流量数据标定指数平滑模型的前提下,进出站客流量预测相对误差总体呈下降趋势,第7个到发时间间隔进、出站客流量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67% 和-3.57%,根据地铁站周边步行阻抗函数分配得到的步行流量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且能反映步行环境和季节变化引起的路线选择倾向变化,证实模型可用于地铁站周边步行设施的规划与评价,并可协同地铁站邻近交叉口进行考虑行人效益的动态交通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公交站台行人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济南市公共交通为例,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对济南市公交站台的特征指标——人流到达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布拟合函数,阐述了各类公交站台的人流到达规律。  相似文献   

6.
对铁路客运枢纽区域地下步行通道的建设和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并对地下步行通道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并对地下步行通道的形态模式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成果,对苏州北站改扩建中地下步行通道的规划提出了建议。其成果为铁路客运枢纽区域建立完善的地下步行交通系统,实现绿色交通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空间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廷赋 《经济导报》2010,(29):34-35
从世界地图上看,海湾国家地处亚洲、丰洲、欧洲和大洋洲的中心位置。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人流物流往来频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该地区航空公司打造全球航空枢纽提供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景区高峰期行人踩踏事故的发生机理,以对此类事故进行更好的预防.本文基于行人流特征对部分典型的高峰期景区的行人踩踏事故进行了行人流特征和事故成因分析并对事故类型进行了细化分类.基于分析结果将踩踏事故的成因分为了3类,分别是:入口或者狭窄通道处的阻塞行人流失稳、行人流对冲以及异质体造成局部行人流紊乱.针对阻塞行人流失稳所引发的事故提出设置导流设施和进行人工疏导等预防措施;针对行人流对冲所引发的事故提出通过合理规划路线与设置隔离设施等预防措施;对于异质体造成局部行人流紊乱所引发的事故提出通过加强对游客教育和管理以及加强对旅游设施等预防措施.此外,采用基于智能体Agent模型的行人流仿真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依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针对重庆西永微电园片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进行研究。立足于微电园片区空间布局规划特点,分析了步行交通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微电园片区步行交通调查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微电园片区居民步行出行交通特性;结合步行出行需求,确定了步行交通系统功能定位;围绕步行通廊、重要步行单元、交叉口与过街指引系统几个层面,重点阐述了规划方案及要点,强调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完善步行交通系统,引导居民合理出行。  相似文献   

10.
按照设计功能不同,将铁路客运枢纽内部设施分为行人步行设施、交通服务设施和辅助服务设施3类。运用本体建模方法,分析了枢纽内部不同类型设施使用与行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设施功能与行人行为关系概念模型,并运用Z语言对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该模型揭示了行人在每一设施内的行为特征以及设施与行人的交互关系,为系统设计、实现和验证提供了准确的、一致的文档依据,为下一步软件结构建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行人交通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过街设施设置得不合理引发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城市行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特性,找出过街设施存在的安全问题,从心理角度进行相关分析,并给出基于交通心理的过街设施优化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Pedestrian-related accident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serious of traffic accidents due to the associated high fatality rates. In Korea, pedestrian fatalities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40% of all traffic-related fatalities in 2004. Significan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develop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pedestrian-vehicle collisions. A basis for devising such countermeasures i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vehicle collisions. This study develops a pedestrian fatality model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probability of fatality in pedestrian-vehicle collision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a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PNN) are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of pedestrian fatality. Pedestrian age, vehicle type and collision speed are us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the fatality model. The models developed herein are valuable tools that can be used to direct safety 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 associated with pedestrian safety.  相似文献   

13.
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特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人是交通环境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研究行人交通特性是提出改善行人安全措施的前提。本文初步对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人车干扰运行和行人过街运动特性进行定性分析,并选取长春市南湖大路上具有代表性的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进行实地观察和试验,定量分析行人到达人行横道规律和行人过街速度特性,其中重点分析年龄、性别和人群中行人数量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按照年龄将行人分为中、青年人,老人,儿童;按照性别将行人分为男性行人和女性行人;人群中行人数量主要选取1,2,3及4人以上进行研究。这些数据和分析结论对下一步针对实地情况提出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的方案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Nowadays it is required for the bumper system to meet the various impact conditions simultaneously; barrier impact, IIHS (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 bumper impact and pedestrian impact. Firstly, dynamically equivalent bumper beam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each impact condition and its accuracy was verified b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sult. Dynamically equivalent pedestrian impact beam model wa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equivalent forces of bumper beam and stiffeners. Pedestrian bending angle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is equivalent pedestrian beam model. By combining these equivalent beam models, bumper optimum design program was developed. In this optimum design program, direct search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is optimum design program, 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result was used. By using this optimum design program, it can be secured the bumper impact performances in an early design stage and it will be also contributed to reduce the design time and test costs.  相似文献   

15.
周亮 《天津汽车》2011,(6):20-23
行人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针对行车过程中行人伤害特点来说明行人保护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将于2013年正式实施《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必然将推动我国行人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章结合行人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此项技术研究的方法和应用现状,为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使我国汽车工业得以更加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行人交通仿真模型与相关软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描述行人运动行为的尺度和精细程度出发,行人交通仿真模型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和微观模型3类。总结了常见的格子气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社会力模型和磁力模型的原理及算法,对比分析了其仿真效果。论述了如何运用Legion、STEPS、SimWalk和AnyLogic软件建立行人交通仿真模型,比较和评述了上述软件的技术性能。研究表明,充分、合理利用已有软件,可实现快速有效的行人交通仿真建模。  相似文献   

17.
行人交通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也是个人出行活动必不可少的行为。从描述行人运动行为的尺度和精细程度出发,将行人交通仿真模型划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和微观模型3类,并分析其原理和特点。在对现有行人微观仿真软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Legion、STEPS、SimWalk、AnyLogic是适用于正常情况和疏散情况的软件,研究了如何具体运用上述软件实现模型建立,探讨了建筑空间平面创建、数据输入、参数标定、输出数据的分析处理等关键步骤和流程。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已有软件可实现快速有效的行人交通仿真建模。  相似文献   

18.
人行桥作为城市重要的人造景观,应力求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形式多样。结合国内外人行桥的最新发展,从结构设计和桥梁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行桥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和探讨了各类人行桥的造型设计艺术与体现,希望能激发工程师们的灵感,创建出更多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的人行桥。  相似文献   

19.
立体过街设施是行人安全过街的主要保障措施,立体过街设施的选址是否合理关乎人们使用的便利性设施的利用率.结合行人过街特点布置立体过街设施可以大大提高设施使用率,同时也方便行人的安全过街.行人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行人过街设施间距、行人交通特性,尝试提出立体行人过街设施选址模型.结合滨海新区的交通特性和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将行人过街设施模型进行应用,从而提出立体过街设施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0.
行人头部伤害与头部碰撞试验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地  李幼德  赵航  朱西产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98-101,105
本文通过对行人交通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讨论造成行人头部伤害的原因与规律,并对现行的头部模块碰撞试验方法与行人交通事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碰撞前行人的运动状态对碰撞结果有显著影响,目前EEVC头部模块试验方法中规定的碰撞方向与实际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头部的碰撞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行人头部与风档玻璃、A柱区域以及地面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均比较大,所以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分析头部与这些区域发生碰撞的规律,并将其纳入头部模块的碰撞试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