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高轮齿接触率RV传动装置的基本构成、传动原理和主要特点,提出了高轮齿接触率RV传动装置的新结构;根据封闭行星齿轮传动原理,求出新结构高轮齿接触率RV传动装置的传动比;根据动平衡原理对新结构高轮齿接触率RV传动装置的进行了动平衡分析,理论分析表明新结构RV传动装置具有更好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根据章动活齿传动的原理,利用Pro/E软件完成滚锥齿章动活齿传动装置的整机三维实体模型.应用接触力学的有关理论建立了中心盘的受力分析模型,分析了传动装置中滚锥活齿与中心盘的受力状态.分别利用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有限元软件完成滚锥活齿与中心盘齿面间接触强度的分析与计算,验证了所建立的力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得到关键件中心盘齿面受力时的应力分布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后续的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对近几年来某些新型传动装置中采用的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的啮合点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RV传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V传动是在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动。本文分析了RV传动的原理、特点、效率及结构,较深入地研究了RV传动在运转的不同位置的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摆动活齿的传动性能,根据摆动活齿传动的啮合原理,分析了在摆动活齿传动中,活齿与内齿轮的接触传热过程;探讨了活齿与内齿轮啮合副产生的摩擦热流的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内齿轮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提出了摆动活齿传动轮齿本体温度分布、接触弹性变形和热弹耦合变形的分析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内齿轮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工作齿廓曲线的拐点附近,内齿轮的热变形增大了齿厚,对轮齿的弹性变形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应用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内齿轮热弹变形符合实际工况,轮齿最大的热弹耦合变形量为0.045 mm.  相似文献   

6.
根据啮合原理推导内切面齿轮的齿面方程、啮合方程和界限条件,以及内切面齿轮与外切面齿轮啮合的共轭条件,构成共轭啮合的"面-面"齿轮副,结合章动原理提出新型章动面齿轮传动.根据推导的面齿轮齿面方程,利用Pro/E软件构建章动面齿轮传动的三维模型,并采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动态啮合力仿真,分析了新型章动面齿轮副动态啮合力的变化规律,为传动装置的优化设计及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获得弹流润滑下摆动活齿传动的摩擦功率损失,根据摆动活齿传动的啮合原理,探讨了弹流润滑状态下,活齿与内齿圈之间滑动摩擦因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传动过程中滑动摩擦因数的时变规律.在对活齿与内齿圈间的接触正压力和相对速度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弹流润滑下,摆动活齿传动在一个啮合周期内不同啮合点处的瞬时滑动摩擦功率损失的计算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啮合周期内的瞬时滑动摩擦功率损失函数,通过对其进行积分运算导出了平均滑动摩擦功率损失的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摆动活齿传动啮合过程摩擦功耗的计算模型是可行的,当活齿与内齿圈在齿廓曲线拐点处啮合时,瞬时滑动摩擦功率损失最大,其值为118.4 W.   相似文献   

8.
多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近几年来在小速比减速机上,特别是在大功率速比小范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多齿差摆针齿行星传动的原理与受力特点对多齿差摆线针轮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速比的一齿差摆线齿轮减速机的受力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RV传动的效率及其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 RV 传动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受力分析方法和效率计算公式,为我国研制 RV 减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近几年来在小速比减速机上,特别在在大功率速比小范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多齿差摆针齿行星传动的原理与受力特点对多齿差摆线针轮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速比的一齿差摆线齿轮减速机的受力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RV250AⅡ减速器动态特性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RV250AⅡ减速器动态特性测试原理进行了简要描述,并对实际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所得结论为RV减束器的传动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用高精度RV传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机器人用RV传动是在摆线针轮传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动,它具传动比范围大、结构紧凑体积小、运动精度高、刚度大、回差小、传动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是目前机器人用高精度传动的最佳选择,因而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已被列为我国机械工业“九五”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简述其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的基础上,着重论述该传动达到二大、二高、二小的主要机理及所研制样机性能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高承载双曲柄环板式针摆行星传动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双曲柄环板式针摆行星传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受力分析方法,建立了准确的力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传递同样转矩条件下,与传统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比较,本新型传动臂轴承的受力减小了近一半,可使轴承的寿命大大提高,显示出本新型传动的明显优越性,为我国研制双曲柄环板针摆行星减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齿轮联动双曲柄双环板式针摆行星传动受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三齿轮双曲柄双环板针摆行星传动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该新型传动受力属于静不定系统,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准确的力分析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所研制样机经过实验室承载能力的试验,证明了该受力分析理论的正确性,并显示出本新型传动的明显优越性,为我国研制双曲柄环板式针摆行星减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双链驱动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四链驱动装置.同时对驱动机构的装配工艺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理的装配方法.最后分别采用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驱动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与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驱动装置结构合理,能够满足设备工程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智能交通诱导信息考虑前方多辆车,司机又通过后视镜考虑后方车辆,提出一种改进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用于描述单车道的交通流的动力学特性及其拥堵控制。利用离散延迟反馈控制动力学模式,通过调整模型中控制参数给出了抑制交通拥堵的策略。利用反馈控制理论,导出了在头车速度发生变化时,交通流保持稳定性的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前后方更多车辆的信息对交通流有致稳作用,亦即稳定性条件明显减弱。数值模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通过与前人相关工作的比较得知,考虑前后方车辆的信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7.
连续油管注入头的传动链由于受到夹持机构的夹持力作用,使得通用传动链结构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根据连续油管注入头链节的受力形式,设计了一种专用的传动滚子链结构,同时对链节结构的装配工艺进行了分析,并且应用了ANSYS软件对所设计的链节结构的关键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传动滚子链结构能够满足连续油管注入头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