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果子沟大桥水泥与外加剂出现的适应性问题,从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入手.提出了改善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可操作性措施通过一系列试验.初步解决大桥施工生产中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系列试验调整水泥配方,初步解决施工生产中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的问题。为工地解决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路基软基处理应用水泥深层搅拌桩的工艺流程;介绍水泥深层搅拌桩的施工中控制及存在的问题与处理处理方式;最终得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检验施工适应性、确定最佳施工条件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文中针对目前国内水泥稳定层用集料生产工艺的不科学、不统一,结合广东省阳阳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水泥稳定层备料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水泥稳定层集料的标准化加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鲜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是混凝土在试验和应用时经常碰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水泥和外加剂的诸多因素。通过实验对比几种新鲜水泥的技术数据,论述了新鲜水泥由于存放时间的不同,对混凝土外加剂兼容性存在很大差异,提出了解决该差异的办法及其对策,并建议采用净浆流动度的方法来分析新鲜水泥对外加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时具体工程项目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的分析,从土性影响因素、成桩工艺、水泥品种选择和外掺剂等因素时采用水泥土搅拌法处理连云港地区软基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了水泥土搅拌法在连云港地区的适用条件.提出了采用水泥土搅拌法处置连云港地区软基的配比方案和施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7.
Ⅱ型轨道板是在德国博格板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博格板制造的突出特点是整个工厂生产线按照"一厂三线"生产规模布置;使用超细水泥配制Ⅱ型板混凝土;为达到预期设计精度,对每块轨道板均采取大量磨削处理。在国内使用时发现效率低、成本高、有质量隐患等诸多弱点。为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以"一厂两线"的生产工艺代替"一厂三线"的生产工艺、以硅酸盐水泥添加普通掺合料代替超细水泥和硅酸盐水泥添加早强掺合料。具体介绍了工艺措施和良好的实施效果,为我国高速铁路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最大限度的利用工业废渣和减少成本的角度出发,采用分别粉磨然后混合的生产工艺制备碱矿渣水泥,然后将复合激发剂和缓凝剂掺量不同的碱矿渣水泥进行了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胶砂强度等性能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8):111-112
以高速公路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公路进行"水泥稳定碎石碾压及压实度检测",从施工拌合设备生产工艺,运输车辆及摊铺作业、施工养护等技术方面,对"超厚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刚性高级路面,它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疲劳、抗冲击、抗滑和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在高等级公路路面。  相似文献   

11.
嵌挤式水泥混凝土块路面的基本结构决定了其材料制作和施工工艺较为简便,相对其他结构形式,路面上部亦具有较大的承载范围。同时,在出现道路损坏时易于修复。探讨和推进这种路面施工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目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中防止反射裂缝主要方法,对高弹性橡胶玛蹄脂材料应力吸收带的材料及指标、生产及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分别从原材料质量控制、配比设计、拌和生产以及施工作业管理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对于施工作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试验室水泥用量的确定、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及成桩后质量检测方面分别阐述了粉喷桩技术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碎石化技术是在旧水泥砼路面破损状况相对严重时,原位将水泥砼路面破碎成小粒径嵌挤颗粒,从而为新的沥青砼加铺层提供理想的基层。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节省费用,值得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雷 《交通标准化》2013,(18):12-14
结合国内路面水稳基层施工中的问题,对水泥稳定石粉施工技术以及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技术进行相关探讨和阐述,可为水稳基层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霍丽敏 《交通标准化》2013,(23):163-165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存在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检测评价技术落后、冰(盐)冻引起的破坏突出、脱空检测评价方法和板底灌浆处治技术不完善、水泥混凝土加铺方法厚度要求过大和路面板修复问题仍然突出等.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车里程仍将快速增长,在我国道路工程中的位置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工艺,分别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防水封层施工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技术要求,可以为类似工程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述水泥混凝土旧路面的处理方法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并分析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防裂技术,同时给出我国目前已经采用的加铺沥青混凝土的主要结构形式,为进一步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技术的研究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十二五”江苏省干线公路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推广,系统梳理了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分析阐述了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材料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要点、质量管理等方面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种备选方案.提出了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并采用振动成型法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试点工程建设,验证与优化了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