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言 多节三岔(DX)挤扩灌注桩是在预钻(冲)孔内放入专用的多节三岔(DX)液压挤扩装置,按承载力要求和地层土质条件在桩身适当部位沿水平方向挤扩出上下对称的扩大楔形腔或经多次挤扩形成近似圆锥盘状的扩大头腔,然后提离多节三岔(DX)液压挤扩装置,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由桩身、承力岔、承力盘和桩根共同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相似文献   

2.
对旧桥加宽中堆载预压、注浆、增长桩长、增大桩径、采用DX桩等基础不均匀沉降控制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多节三岔(DX)挤扩灌注桩在河北省公路桥梁上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多节三岔(DX)挤扩灌注桩是在预钻(冲)孔内放入专用的多节三岔(DX)液压挤扩装置,按承载力要求和地层土质条件在桩身适当部位沿水平方向挤扩出上下对称的扩大楔形腔或经多次挤扩形成近似圆锥盘状的扩大头腔,然  相似文献   

4.
多节三岔挤扩灌注桩是在原有等截面钻孔灌注桩的基础上,在预钻孔内放入专用的多节三岔液压挤扩装置,按承载力要求和地层土质条件在桩身适当部位沿水平方向挤扩出上下对称的扩大圆锥盘状的腔体,然后提高多节三岔液压挤扩装置,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由桩身、承力岔、承力盘和桩根共同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简称“DX桩”,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新开发上市的DX60挖掘机,延续了DX系列强劲动力和速度的特点,使斗山的小挖产品更完善。  相似文献   

6.
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新开发上市的DX60挖掘机,延续了DX系列强劲动力和速度的特点,使斗山的小挖产品更完善。增大的行驶驱动力,使挖掘机可以充分发挥在斜坡及湿地上作业的卓越性能,和以往的  相似文献   

7.
开拓市場     
正重点出口车型:DX3、DX7海外最受欢迎车型:DX7坚持前行2015年,东南DX7成为"一带一路"文化经贸之旅活动官方唯一指定用车,通过了60天20000公里的极限挑战印证品质实力。活动当天23辆东南汽车首款SUV车型东南DX7缓缓经过发车区,告别福州,踏上万里行征程。当时的23辆东南DX7从欧亚大陆桥头堡江苏连云港出发,从东往西穿  相似文献   

8.
介绍DX挤扩灌注桩技术在河北省沿海高速公路桥梁基础中的应用,并总结其技术特点、设计要点和施工工艺,可为该项新技术、新工艺在公路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改变设计参数,对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进行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得到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特征.混凝土桩、石灰桩和桩问土的应力特点,桩土应力比特点.该模型虽然不能完全模拟现场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但从定性上分析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是可行的.试验表明,对于粉细砂类土,混凝土桩与石灰桩联合处理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跨海大桥钻孔桩具有桩径大,桩长,桩距小,相邻桩基施工影响大的特点,在成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塌孔、缩颈、甚至断桩等诸多问题。文章从桩基钻孔、钢筋笼安放、混凝土浇注三个主要方面阐述大桥成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对DX挤扩灌注桩的挤扩装置特性进行介绍,并根据DX挤扩灌注桩在河北公路桥梁桩基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使其在路桥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Since the gfp cDNA was cloned from Aequoreavictoria[1], the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a marker/reporter system[2, 3]. In recent years, the 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has been used as a markersystem for detection of marked cells in soil.Tombolini et al.[4]used a red-shift mutant to de-tect individual bacterial cells on the surface ofroots. They also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protein under nutrient starvation conditions. Theprotein was s…  相似文献   

13.
对液压静力压桩机拔桩时夹桩机构和预制桩的静态受力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拔桩时下钳口与预制桩之间的法向作用力大于上钳口与预制桩之间的法向作用力;拔桩时钳口与预制桩之间的法向作用力随着夹桩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锥形楔块升角和夹桩机构内部钢与钢的静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尚峰利 《交通标准化》2014,(10):150-156
荷载传递是超长桩工作特性的重要内容.建立并拟合分析桩土传递的函数模型,分析了桩侧土剪切模量、桩身混凝土模量、长径比、桩长和桩径等不同参数对超长桩承载性能的影响,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计算实例分别分析了桩长、桩径、土体粘聚力c值、桩侧土体刚度、桩端土体刚度对桩基承载性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了某整体式斜交桥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离散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桥台-台后土以及H型钢桩-桩周土的土-结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双向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桩的朝向、桩周土刚度及桩头转动刚度对整体式斜交桥中H型钢桩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地震作用下,H型钢桩的横桥向位移显著大于纵桥向,且受桩朝向的影响更为明显,强、弱轴弯矩均呈正反双向分布,屈服面函数最大值一般位于桩顶,另一峰值则位于桩身2~4 m埋深处;钢桩绕强轴弯曲布置时,桩顶纵桥向位移相比绕弱轴弯曲时降低18.2%,但横桥向位移增大47.7%,桩顶处绕强轴弯矩增加约3.9倍,桩身反向强轴弯矩峰值降低67.0%,桩顶处绕弱轴弯矩基本不变,桩身反向弱轴弯矩峰值增加约1.0倍;随着桩周土刚度的降低,桩顶纵、横桥向位移增大,桩顶屈服面函数值降低,而桩身屈服面函数峰值增加,桩身更不易保持弹性;当桩头采用柔性连接时,桩顶纵、横桥向位移均增大,桩顶屈服面函数值降低,有利于保护桩头,而桩身屈服面函数峰值增加,当桩头转动刚度过低时甚至可能大于桩顶刚度,导致桩身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先进入塑性。  相似文献   

16.
桩底压浆即在桩内预埋压浆管,在灌注柱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水泥浆压入桩底,使其对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及桩周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填充、压密和固结作用,以此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沪宁高速公路先导段的施工显示,桩底压浆工艺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有一定的作用,是降低桩基工后沉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岩溶区桥梁桩基的承载特性, 依托平顶山市西斜立交桥实体工程, 进行了桩基静载试验, 通过在桩端和桩顶布设应变传感器和位移计, 测得了桩身内力, 分析了岩溶区桥梁桩顶荷载(Q)-沉降(s)规律; 考虑现有桩基设计的局限性, 结合静载试验结果, 采用不同函数模型预测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基于岩-桩体系宽梁力学模型和溶洞顶板拉-弯破坏模式, 探讨了桩基嵌岩深度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一种适于岩溶区桥梁桩基嵌岩深度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各级荷载作用下桩基Q-s曲线呈缓变型发展, 当桩顶荷载较小时, 曲线基本呈线性, 当桩顶荷载大于6 000 kN时, 曲线逐渐变为非线性, 虽然桩已嵌入灰岩较深, 但仍表现为典型的摩擦桩承载性状, 当加载到8 400 kN时, 桩顶沉降为3.69 mm, 远小于0.03D (D为桩径) 或40mm的破坏标准, 桩端阻力为122.9 kN, 仅占桩顶荷载的1.6%, 桩的承载力尚有富余; 在静载试验全过程中, 桩的受力状态处于Kulhawy理论的第1阶段, 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同步发挥; 双曲线模型拟合精度在0.99以上且预测值偏安全, 建议在同类工程中优先考虑采用; 在同时满足溶洞顶板安全厚度和桩基承载力与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 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使桩的嵌岩深度减小2.4 m。  相似文献   

18.
通过有限深度均匀流水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圆柱桩群与方柱桩群对均匀水流绕流后方流态区段影响程度及范围,对多组试验研究数据对比分析研究揭示:桩群绕流对均匀水流的影响规律、性质与程度;桩群后方流场流态影响区段范围的影响规律.发现同排列形式的方柱桩群对水流绕流的影响甚于圆柱桩群;垂直于水流方向排列桩柱密度对桩群绕流的影响甚于顺水流方向桩柱排列的密度;雷诺数对桩群绕流影响很大;水利工程实际中采用小尺寸桩柱优于大尺寸桩柱.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场物理试验测量高压旋喷桩桩身沉降量以及桩周摩擦阻力,获得其随顶部荷载以及桩深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而总结高压旋喷桩承载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桩体发生破坏之前,高压旋喷桩的沉降量随顶部荷载增大呈线性递增;当小荷载时,摩擦阻力随桩顶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但并非一直呈线性变化,在达到一定沉降量后其增加很小;摩擦阻力从桩身下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并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加;随着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进入塑性区后的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呈现非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