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23年,美亚历山大海军鱼雷工厂被并入华盛顿海军船厂,停止发展鱼雷,纽波特海军鱼雷工厂从此成为美国鱼雷业的垄断商。20世纪30年代,纽波特发展了三种新型鱼雷,供不同的发射平台使用,这就是有“三重唱”之称的MK13、MK14和MK15。  相似文献   

2.
国外水面舰艇反鱼雷防御系统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分析反舰鱼雷技术的发展概况,介绍几种国外海军水面舰艇反鱼雷防御系统和构成多层次防御的水声对抗器材,尤其是当前性能最优的法国海军专用鱼雷报警声纳。希望这些资料和观点能对发展我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反鱼雷防御系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水面舰艇反鱼雷鱼雷作战使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海军在研究发展反鱼雷鱼雷(ATT),但对于其作战使用方法问题,却很少公开报道。针对ATT作战使用时的两种作战模式,建立鱼雷与ATT之间的对抗模型,分析了ATT的射击提前角与鱼雷来袭舷角、鱼雷报警距离、鱼雷速度、ATT速度之间的关系,为ATT的作战使用提供理论参考,并给出了几条结论。  相似文献   

4.
19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鱼雷武器及鱼雷艇存各图海军中日益兴起,如何防范鱼雷艇的攻击成了各国海军重点研究的对象,并由此诞生了一个崭新的舰种——鱼雷炮舰。它与鱼雷艇的区别在于有着不根上下的航速以及更加强大的武备,因此这一类军舰有时也被称作鱼雷艇捕捉舰。  相似文献   

5.
《船电技术》2009,29(11):30-30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梁小逸报道:2012年前俄罗斯海军将装备最新鱼雷。目前,该新型鱼雷处于试验阶段,之后将会用于海军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6.
《船电技术》2009,29(1):48-48
6月和7月在夏威夷海岸进行的多国海军2008环太平洋演习中,澳皇家海军“沃尔特”号潜艇完成了首次试射。依计划击沉了一艘美军退役战舰。该鱼雷是新型重型鱼雷,由澳大利亚和美国联合研发的。这是澳海军第一次发射新型重型鱼雷。  相似文献   

7.
游向新世纪的鱼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是一种能在水下自主航行、自动控制深度和方向、并自动探测和跟踪目标、以水中爆破毁伤目标的水中兵器。它不仅是对付潜艇最有效的武器,也是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海军的早期鱼雷都存在速度慢、航程近、命中率偏低和破坏威力不大等缺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大国海军着眼21世纪的海上作战环境,大量运用尖端技术,发展新型鱼雷武器,重点是克服早期鱼雷存在的先天不足,推出了一系列面向21世纪的主战鱼雷。这些新型鱼雷都趋向智能化,强调速度更快、射程更远、命中精度更高、破坏威力更大,同时增大鱼雷的攻击深度,并发展适合在浅水海域作战的鱼雷。  相似文献   

8.
接受海战的历史教训加强新世纪的鱼雷研制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列举了历史上几次鱼雷攻击和海战战例以及当前世界鱼雷发展的基本概况,从而可以看出,鱼雷在攻击航母等水面舰艇、潜艇、岸基设施,破坏交通和执行封锁方面有着其它武器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我国鱼雷研制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鱼雷引信的多样化对提高鱼雷的抗干扰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在鱼雷上应用水压引信的技术关键、解决途径及实现前景,并对这一种新的鱼雷引信研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20日,智利海军的“鲉鱼”级潜艇的首艇“奥希金斯”号在法国洛里昂附近海域通过了航行中发射2枚鱼雷的试验。发射的标准武器分别是“祖特”(SUT)鱼雷和“黑鲨”鱼雷。测试结果说明,“鲉鱼”级潜艇可布置并操控各种型号和不同年代的多种鱼雷。同年11月,该艇成功完成了下潜试验,其下潜深度达到了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300m。  相似文献   

11.
水中兵器包括鱼雷、水雷、反水雷兵器及深水炸弹等,是海军作战使用的主要兵器之一,在历次海战中都发挥了巨大威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东面濒临太平洋,有绵延1.8万多千米的海岸线,有星罗棋布的5000多个岛屿。因此水中兵器在我国海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是古代海军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已经诞生,并雄居海上长达21个世纪之久。16世纪中叶,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海军没落了。在这一时期,作为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的水中兵器多购自德、意、英、美及日本,旧中国仅生产过简易的水雷。新中国成立后的50余年里,水中兵器从引进苏联技术、进行国产化试制生产、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走上自行研制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自行研制并装备海军部队的有各种各样接近世界水平的鱼雷、水雷等水中兵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鱼雷武器作战分布交互仿真的需求,给出了鱼雷节点框架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实现了模型、接口、界面的分离,增强了鱼雷武器模型的可扩展性和可重构性;开发出鱼雷武器模型的基础类库和相关数据库,从而有利于用户对鱼雷模型的修改和维护。运行结果表明,经过上述改造的仿真系统运行稳定,为工程研制人员提供了友好的仿真软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世界线导鱼雷发展概况,浅析了鱼雷线导技术的重大改进,提供了解决断线的新方法以及世界线导鱼雷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军最早装备的鱼雷是鱼-1型热动力直航鱼雷。这种鱼雷是非制导的舰潜通用鱼雷,50年代与P-6鱼雷艇和潜艇等作战舰艇一同引进,原型为苏制53型瓦斯热动力鱼雷。这种鱼雷航程较短,航速与氧气鱼雷相同,但使用简便安全得多。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只有样品鱼雷而无完整蓝图。因再无引进蓝图的可能,于是通过拆解手头鱼雷进行逆向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分析了鱼雷壳体加工后的尺寸误差、表面粗糙度及大段连接等对鱼雷壳体结构振动、噪声的影响,并得出了一些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反鱼雷鱼雷是世界主要鱼雷研制国家积极开发的新型主动防御武器。由于其处于发展阶段,各个国家的技术道路有所不同,在多层防御体系中给出的反鱼雷鱼雷使用阶段和措施也不尽相同。本文针对反鱼雷鱼雷的实际需求,给出了反鱼雷鱼雷分类与拦截区域划分、末端拦截的反鱼雷鱼雷作战层次、反鱼雷鱼雷发展阶段、舰基末端拦截反鱼雷鱼雷的主要性能需求等概念,对明确反鱼雷鱼雷的作战使用、层次划分和促进反鱼雷鱼雷的发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舰艇鱼雷防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舰艇鱼雷防御的角度出发 ,概述了鱼雷技术的发展及鱼雷武器对舰艇威胁的严重性 ,着重介绍了舰艇鱼雷防御系统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分析并提出了发展鱼雷防御系统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潜艇声呐的改进和目标运动分析技术的进步,现代重型鱼雷也日益发展完善,这就使得对定义和生产一种有效的水面舰艇鱼雷防御体系(SSTD)的大量尝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种防御体系要求具有对抗已存在的或将来威胁的能力。受到海军对某种特定解决方案兴趣的驱使,现在很多生产厂家纷纷提供关于SSTD系统的软件包或开发大纲。着重分析了现行对抗手段的长处和缺陷,同时探讨以新颖和低成本的思路来增强现有装备的能力。同时,还从水面舰艇对潜艇的防御和声学对抗战的角度出发,广泛分析了对潜艇的防御问题。深入分析了鱼雷对抗措施背后复杂的理论基础,考虑鱼雷探测、托曳诱饵、分离式诱饵、干扰发射台和舰船机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介绍PMES用户如何实现一体化鱼雷防御系统,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反鱼雷鱼雷在作战中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初始占位搜索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合理设计反鱼雷鱼雷的初始占位搜索既是实际作战的迫切需求也能够弥补反鱼雷鱼雷跟踪导引律对反鱼雷鱼雷机动性的过高要求,给出了不同目标要素情况下反鱼雷鱼雷初始占位搜索的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鱼雷制导一体化仿真系统的结构,分析了鱼雷自导系统仿真中的水声信号数学模型、鱼雷控制系统仿真中的雷体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学模型,最后讨论了鱼雷制导一体化仿真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