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常规船舶自动驾驶仪存在缺陷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插值模糊控制和Bang-Bang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系统,使模糊控制输出连续变化,提高了模糊控制系统的精度.通过常规模糊型船舶自动驾驶仪与改进后的模糊型船舶自动驾驶仪性能的比较,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修智宏  任光 《中国造船》2004,45(2):28-35
建立了船舶力控减摇鳍控制系统的T-S(Takagi-Sugeno)模糊模型.根据输入采用标准模糊分划的模糊控制系统的定义和性质,通过构建分段光滑的Lyapunov函数提出了一个新的判定闭环T-S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充分条件.该方法只需在各最大交叠规则组内分别寻找公共的正定矩阵,减小了以往稳定性判定方法的保守性和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并行分布补偿(PDC)原理,进一步探讨了T-S模糊控制器的系统化设计方法,并具体设计了一种船舶力控减摇鳍的模糊控制器.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模糊控制器在船舶动力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研究了船舶动力定位中模糊控制的应用问题,探讨了模糊控制中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的具体制定,并应用可变论域的思想对模糊控制器进行改进.对船舶的纵向运动进行了控制与仿真,并且做了比较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控制器能对船舶的动力定位实施更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小型帆船自适应舵的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了两个简单的双层神经网络:一个使用在线的BP算法来学习未知的帆船动态;另一个则利用前一个所学到的知识来调整它的连接权系数和偏差权系数以产生控制信号.仿真结果表明,与仔细调整过的PID控制器相比较,神经网络控制器在航向保持上与PID近乎相同,但却具有好得多的鲁棒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旨在缩短船舶自动舵产品研制周期并降低海试成本的船舶操舵陆上仿真系统,并介绍了其硬件组成、各模块功能以及系统软件的设计.船舶操舵陆上仿真系统具有可扩充的船舶模型数据库,通过半物理和全数字两种仿真形式,既可用于检验实际自动舵产品的操舵性能,亦可对自动舵控制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测试.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6.
基于神经网络和L2增益的船舶航向自动舵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类带建模误差和不确定性外界干扰的船舶运动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L2增益方法的航向自动舵设计.对模型中的建模误差采用在线神经网络予以辨识和补偿,避免了建模误差界定函数的经验选择;而对不确定外界干扰力项则采用L2增益设计,保证了闭环跟踪系统的鲁棒性.控制器设计步骤应用Lyapunov函数递推法,航向跟踪误差和神经网络权值误差被证明是一致终值有界的.合理的控制器参数选择保证了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经典反馈控制将对象动态响应的控制和噪声的消除放在同一个过程中进行,这种方法往往会产生为了满足一个指标而牺牲另外一个指标的矛盾.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自适应逆控制,阐述了自适应逆控制的特点,讨论了自适应逆控制系统的三个基本单元--对象建模、逆控制器建模和扰动消除器.自适应逆控制将对象动态响应的控制和噪声的消除分开来考虑,解决了上述经典反馈控制的矛盾.在仿真软件Matlab上进行船舶自动舵仿真时,分别采用了自适应逆控制方案的ELS(增广最小二乘)算法和经典反馈控制的PID(比例积分微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自适应逆控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舰船航速模糊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9.
在线自整定PID船舶自动舵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桂臣  任光 《中国造船》2007,48(3):44-49
介绍了常规PID自动舵参数整定的困难,简述了继电型自整定PID控制的基本原理及PLC实现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基于PLC的在线自整定PID船舶自动舵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该自整定PID自动舵能够自动适应船况和海况的变化,实现PID参数无扰动切换、变增益调节、抗积分饱和、微分先行等功能,克服了常规PID舵机振荡等缺陷。实船应用表明,该自整定PID船舶自动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采用模糊控制的舵减摇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船舶操纵及横摇运动控制,建立了舵用于操纵及减横摇的数学模型,开发了舵减摇模糊控制计算机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定常风或海流作用下,利用舵来保持船舶的船向,位置及减小船舶横摇都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控制与遗传算法的潜艇自动舵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潜艇六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一阶二阶波浪力对于航行在近水面潜艇深度的影响,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和遗传算法设计了基于二级模糊控制的遗传算法调整控制参数的潜艇自动舵控制系统.通过在近水面和水下两种状态对控制器性能仿真与结果分析,说明该自动舵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响应较快,静差较小,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对于近水面的深度控制有稳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模糊切换型船舶运动PID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向改变时船舶航迹变化过程可以分为瞬态区域和稳态区域。根据不同区域中不同的性能指标,提出了一种把常规PID和TS-PID模糊控制器以模糊切换方式相结合的模糊切换型PID控制方法。该方法集成了常用PID和模糊PID控制方式的优势并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模糊切换方式实现了二种控制器之间的平滑切换。应用钝性定理证明了二阶Nomoto船舶模型的切换型PID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稳定性,并用遗传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与模糊PID控制器的对比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船舶运动控制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船舶操纵的自整定PID参数模糊控制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启明  黄林 《船舶工程》1997,(4):45-47,42
船舶操纵是一个非线性、高阶的时间滞后过程,并受各种不确定的环境干扰。由于传统的PID调节器的操纵性能不能令人满意,故本文提出一种模糊推量功能实现PID参数自整 控制。它能根据船舶动态特性的变化,自动重新整定PID参数,从而改善了操纵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船舶运动的非线性模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假设,得到了船舶舵鳍联合减摇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把非线性船舶舵鳍联合控制模型转化为可控正则型;将船舶运动模型看作是由横摇、艏摇、横荡3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进行了舵鳍联合控制,设计了舵鳍联合控制器和分散非线性变结构控制器,为了改善控制的品质,又进一步提出了模糊趋近律变结构控制的方法,最后针对减摇控制器进行了MATLAB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舵鳍联合控制器能够很好的抑制船舶的横摇和艏摇,并能尽可能的减小横荡。  相似文献   

15.
减摇鳍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船舶减振鳍控制系统作为对象,应用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一种基于Fuzzy推理的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器,完成在线PID控制器参数模糊自整定的理论实现。并且在考虑船舶模型的非线性和不良浪向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相比,基于Fuzzy推理的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RBF的船体曲面变形方法及在船体型线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昊  冯佰威  沈通 《船舶工程》2014,36(5):103-106
介绍了径向基函数插值(RBF)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船体曲面变形中的应用。将基于径向基函数插值的船体曲面修改方法与CFD软件及优化算法结合,成功开发了船体型线优化平台。运用该平台对美国海军水面舰艇DTMB5415进行了艏部型线的优化设计,获得了给定约束条件下阻力性能最优的船体外形。结果表明,基于径向基函数插值的船体曲面变形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建立的船型优化平台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遗传算法的舰船航速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军  谢成祥 《船舶工程》1999,(6):13-15,23
研究并建立了舰船航速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到该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舰船航速模糊控制新方法。该方法较常规的模糊控制具有更优的控制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航海教育中大型油船燃油锅操作培训的问题,以大型油船燃油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为对象,利用在自动化领域广泛使用并得到各国船级社认可的S7—300可编程序控制器,使用STEP7V5.3编程软件,开发了基于PLC的大型油船燃油锅炉仿真系统,实现了大型油船燃油锅炉的各种控制功能的仿真,仿真控制曲线符合实际。硬件的设计和软件的开发能有效地代替真实锅炉进行操作培训。  相似文献   

19.
基于VDR回放数据的船舶碰撞过程仿真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开发船用航行数据记录仪(VDR),在将其作为新数据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VDR回放数据的船舶碰撞过程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结构和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