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江 《公路》2004,(6):18-21
针对已建成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对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优化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立交是干线道路之间交叉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道路之间交通转换的关键节点.该文以重庆市五台山立交的选型设计为例,分析立交的选型原则、设计思路、选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方案比选,提出了对山区城市互通式立交的类型选择思考,为山区城市互通式立交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我国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与隧道间距无法满足设计规范和设计细则的矛盾,灵活处理互通式立交与隧道间距的问题,提高该段落范围内的运营安全性,研究了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址困难的普遍性问题。在具体勘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由于对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尺度不同,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为了满足规范要求而造成互通式立交工程规模和工程造价显著增加;互通式立交移位设置导致服务对象上下高速公路绕行距离较远,运营成本和社会成本显著提高;互通式立交与隧道段交通事故高发等。具体工程实例表明,在地形、地质、地物等因素限制较多的特殊情况下,根据互通式立交功能和服务对象等实际情况,通过加强交安设施设计来保障运营安全,由此突破互通式立交与隧道的距离要求,属于不得已而为之,但互通式立交方案也是可行的。建议对路线规范相应条款适当放松,改“应”为“宜”,给设计人员留下灵活设置的余地。研究成果对于合理降低工程规模和造价,提高公路安全运营水平,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涛 《华东公路》2011,(2):39-41
通过对东坪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的方案探讨,提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应灵活采用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方案,并通过工程设计实例,总结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学统计、概率分析等方法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的安全距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影响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净距离的各种因素关系。结果得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最小净距离的标准,并对已建山区高速公路中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距离不足问题提出处治措施,以提升山区高速公路的驾驶安全。  相似文献   

6.
汪锋 《交通科技》2012,(5):109-111
近隧道的互通式立交多存在于山区地形困难路段,其设计需要拓展思路,采用灵活性设计。文中结合工程实践,探讨隧道影响下的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提出设计思路及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雪宝山互通式立交是G69银百高速公路重庆城口至开县段的一座服务型地下互通式立交,位于主线间距只有1 100 m的财神梁隧道和双河口隧道之间,所处位置地形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匝道布置不当则安全风险大。因此,如何选取地质风险最小的匝道布置方案,是该互通式立交匝道布置独有的特点。介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该类立交的选型和设计思路,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互通式立交越来越趋向于灵活选择各类变异型方案。随着山区高速公路逐步连接成网,已建成的变异型互通需改造或续建成为复合型互通。按一次设计、多期建设的模式十分符合山区高速公路的互通设计。本文分析一处典型的复合型互通的设计,总结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互通式立交一次设计、分期建设的设计要点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郭腾峰  刘建蓓  王蒙 《公路》2005,(2):119-124
通过互通式立交设计工作的实践,结合路线与立交设计软件的应用,探讨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线形设计和软件应用等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0.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定位与选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亚丽  武钰  周斌 《中外公路》2008,28(1):185-189
该文结合枢纽互通式立交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定位影响因素和选形的一般原则,指出匝道形式决定着立交的规模和形式.提出枢纽互通式立交的选形从匝道的基本形式出发,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立交功能、转弯交通量的组成和大小以及地形、地质等条件,初步拟定匝道设计速度和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形式,进行立交形式的分析评价和设计.最后介绍了几种常见三路、四路枢纽互通式立交,分析了各枢纽互通式立交技术指标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