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方法首先将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培养在含适当浓度的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培养基中诱导,接着更换诱导培养基,用含适当浓度的β细胞调节素、尼克酰胺等高糖无血清培养基诱导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用RT-PCR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ngn3、胰岛素启动子因子1(IPF-1)、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分泌胰岛素情况。结果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经第一阶段的诱导后可分化成nestin阳性的祖细胞,继续诱导6 d后变圆的细胞逐渐增多,并最终聚集成团。免疫荧光实验证明经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内分泌激素;放免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可以分泌胰岛素。结论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具有胰腺干祖细胞的固有特征,极有可能作为种子细胞用糖尿病的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经Ham's F_(10)培养的人胎胰组织胰岛细胞功能状况及扫描电镜检查所见.发现培养物的胰岛素和C 肽分泌功能从被培养后的第3天开始增强,第7天后减弱,第10天后明显低落,分泌曲线呈抛物线型。在其分泌功能旺盛的3~7天期间,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群集的胰岛B 细胞颗粒占总体的3/4,也可见散在的胰岛A 细胞.7天以后的功能衰退期,则见A、B 细胞分泌颗粒电子密度减低,影像模糊,难以辨认.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生化特征为高血糖症、高酮血症和酸血症同时存在,此时人的细胞外液中血糖、酮体的浓度可分别升高5和20倍,动脉血pH值可减至7.0以下。葡萄糖、酮体和氢离子的聚积是由于这些物质的产生、利用和排出率失去平衡所致。糖尿病酮症时酮体的产生和维持与此物质的代谢和激素分泌有关。本文观察1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现相对性胰岛素和儿茶酚胺类(我们测定尿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激素的过度分泌在发病机制上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及其联合顺铂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实验设对照组、来那度胺组、顺铂组和来那度胺+顺铂联合组,各组药物处理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来那度胺与顺铂联用后对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单用顺铂强(P<0.05),但来那度胺单独作用对SiHa细胞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来那度胺作用于SiHa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百分比增高(P<0.05),与顺铂联用后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增强(P<0.05)。结论来那度胺与顺铂联用可增强顺铂对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来那度胺作用于SiHa细胞后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与顺铂联用后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5.
<正> 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比较了志愿者用马来酸氯苯吡胺(扑尔敏)治疗普通感冒的疗效。患者的条件是感冒48小时以内,不发烧,没有扁体桃炎、哮喘、鼻窦炎等,不曾用过甾体激素、抗菌素或其它治疗感冒的药物。开始实验治疗前,记录症状(包括喷嚏、鼻塞、流清涕、咳嗽、咽痛)及体征(包括鼻粘膜肿胀、发红、分泌增多、双侧鼻孔堵塞),并以0.1.2.来表示其严重程度。0为无症状或体征,1为轻度,2为重度。挑  相似文献   

6.
GnRH 相关肽(GAP)是 GnRH 前体蛋白质分子 C-末端56个氨基酸组成的肽。本文应用3种分别抗 GAP N-末端、抗 GAP 中段和抗 GAP C-末端的抗血清,以及免疫组织化学 ABC 法,在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中染出 GAP 样物质。结果提示 GAP 或其裂解片段对垂体前叶细胞的激素分泌和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糖耐量减低组(IGT组 )与胰岛素分泌不足组 (A组 ) ,胰岛素抵抗组 (B组 )的血糖、胰岛素、C肽在OGTT中的变化和胰岛B细胞初期分泌功能指数。结果 IGT组与A组、B组在OGTT中各时相血糖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A组 >B组 >IGT组。A组各时相胰岛素水平较IGT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B组则较IGT组显著升高 (P <0 0 1 ) ,A、B两组餐后胰岛素峰值后移在 1 2 0min左右。胰岛B细胞初期分泌功能指数IGT组 >B组 >A组 (P均 <0 0 1 )。A组 0min、1 80min ,B组 3 0min、6 0min、1 2 0minC肽值与IGT组相同时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A组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结论 IGT时胰岛素分泌已有缺陷 ,使餐后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时胰岛B细胞损伤加重使血糖进一步升高。不论在IGT或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分泌仍然不足。胰岛B细胞初期分泌功能指数较C肽更能准确地反映胰岛素初期分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 鱼类、两栖类和一些爬虫类的松果体是一种光感受器官,含有类似视网膜的锥细胞(Kapers,1965)。另一方面,在哺乳类,则未见到此类细胞,其松果体细胞是一种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9.
游离脂肪酸对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对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大鼠胰岛细胞,分为:①浓度梯度组,将0.125、0.250、.5 mmol/L软脂酸(PA)和油酸(OA)分别与胰岛细胞共培养48 h;②时间梯度组,将0.25 mmol/L软脂酸、油酸及二者的混合物与胰岛细胞共培养24、487、2 h,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结果①浓度梯度组,不同浓度PA和OA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浓度越高胰岛素分泌越少,高浓度时(0.5 mmol/L),高糖刺激下OA组胰岛素分泌高于PA组;②时间梯度组,PA、OA及混合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随时间延长,胰岛素分泌逐渐减低;相同时间段,各组胰岛素分泌无差异(P>0.05)。结论PA和OA对大鼠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A抑制程度呈时间依赖性;高浓度时PA抑制程度大于OA;OA对PA诱导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损伤无保护及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变化、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淋巴瘤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 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γ的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抗淋巴瘤细胞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乳鼠窦房结细胞(SNC)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方法,了解SNC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表面抗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基因4(HCN4)和缝隙连接蛋白45(Cx45)的细胞表达特点,为细胞生物起搏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 取新生SD乳鼠的窦房结组织,胰酶逐次消化,并予差速贴壁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纯化处理进行原代窦房结细胞的培养.结果 在培养的窦房结细胞中可观察到3种形态的细胞,即梭形细胞、三角形细胞和多边形细胞,其中梭形细胞所占比例最大,搏动频率最快,细胞器不发达,肌原纤维稀少,表达HCN4和Cx45;三角形细胞微量表达Cx45.结论 ①胰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及5-BrdU处理,是可靠的窦房结细胞纯化培养技术;②搏动频率最快、HCN4和Cx45表达阳性的梭形细胞可能系窦房结起搏细胞.  相似文献   

12.
榄香烯联合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榄香烯和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尤其是两者联合应用有无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MCF-7细胞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中,置入37℃,100%湿度,5%(体积分数)的CO2培养箱内。接种细胞并加入实验药物,用CCK-8法检测三苯氧胺联合榄香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用酶标仪在450nm测量每孔吸光度值,计算每组细胞抑制率。结果无毒剂量的榄香烯与治疗剂量的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吸光度均值较单用三苯氧胺明显下降,并且相应的细胞抑制效应较单用组明显上升。结论无毒剂量的榄香烯能够使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提示榄香烯与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胰岛细胞与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共同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 (NG)对胰岛细胞的营养和生长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NG与SD大鼠及新生猪胰岛样细胞团 (ICCs) ,进行同种属和异种属细胞间的共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的生长状况 ,MTT法测定细胞的活力 ,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胰岛素和淀粉酶的含量 ,免疫组化鉴定共同培养的细胞。结果 共同培养能显著延长同种属及异种属胰岛细胞的生存期 (>1月 ) ,增加ICCs的活力和胰岛素的分泌 (P <0 0 5 ) ,减少胰淀粉酶的分泌 (P <0 0 5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结论 共同培养能为胰岛细胞的生长提供一个优良的微环境。这为脑内胰岛移植提供了一个新依据 ;为胰岛细胞的体外保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在移植前与NG共同培养以消除外分泌部细胞的影响 ,也是一个好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恒磁场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分泌和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及HUVEC与人单核细胞株THP 1黏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第 3代的HUVEC ,实验分为 6组 ,即对照组、OX LDL(10 0mg·L-1)组及OX LDL +不同磁感应强度 (1、5、10、2 0Gs)的恒磁场组。各组细胞于培养及恒磁场作用 2 4h后收集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HUVEC分泌ICAM 1的量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CAM 1的表达 ,计数法观察HUVEC与THP 1的黏附率。结果 OX LDL 10 0mg·L-1刺激细胞 2 4h,ICAM 1的分泌和表达显著增高(P <0 .0 5vs.对照组 ) ;而 1、5、10和 2 0Gs恒磁场组细胞ICAM 1的分泌和表达显著低于OX LDL组 (P <0 .0 5 )。OX LDL10 0mg·L-1与HUVEC孵育 2 4h后 ,HUVEC与THP 1的黏附率显著增加 (P <0 .0 5vs.对照组 ) ;而 1、5、10和 2 0Gs恒磁场组HUVEC与THP 1的黏附率显著低于OX LDL组 (P <0 .0 5 )。结论  1~ 2 0Gs的恒磁场可拮抗OX LDL的作用 ,抑制HUVEC分泌和表达ICAM 1及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油酸直接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对内皮细胞与胰岛素或瘦素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及内皮素 (endothelin 1,ET 1)的影响。方法 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油酸预处理的活细胞形态的变化 ;以酶法和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液NO及ET 1浓度 ,观察无或有油酸预处理的内皮细胞 ,在胰岛素或瘦素刺激下的分泌功能变化。结果 应用油酸预处理后 ,内皮细胞发生轮廓模糊、核色变淡等变化 ;随着刺激的胰岛素浓度增加 ,内皮细胞释放NO逐渐增加而分泌ET 1逐渐降低 ,并呈剂量依赖性相关 ;随着预处理的油酸浓度增加 ,内皮细胞与胰岛素或瘦素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NO浓度逐渐下降 ,呈剂量依赖性相关 ;预处理油酸浓度在 5 0~ 10 0 μmolo·L-1的范围增加时 ,内皮细胞与瘦素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ET 1浓度明显降低 ;在不同浓度油酸预处理下 ,胰岛素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ET 1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油酸具有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和抑制胰岛素或瘦素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NO的作用 ,油酸或胰岛素可直接抑制内皮细胞释放ET 1。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原位免疫病理改变及其在病变中的作用,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24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变滑膜组织HLA-DR抗原表达。显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变滑膜大量表达DR抗原;滑膜中DR抗原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与浸润淋巴细胞的DR抗原表达相关更密切。提示:活化T细胞能促进滑膜细胞DR抗原表达;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变组织局部细胞免疫调节失衡,活化的淋巴细胞参与了疾病的免疫损伤,对疾病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在胰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基因转染技术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ngiostatin导入人胰腺癌PC-3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PC-3细胞分为血管抑素转染组、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管抑素蛋白表达;利用显微镜下细胞计数法测定转染前后PC-3细胞的体外生长曲线;检测各组PC-3细胞培养上清所分泌的血管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进一步建立种植瘤模型,通过CD34染色法检测Angiostatin对种植瘤中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血管抑素转染组的PC-3细胞可分泌血管抑素,而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的PC-3细胞无血管抑素的分泌;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血管抑素转染组、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的细胞生长速度和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异;3组PC-3细胞上清液对内皮细胞ECV-304的生长有明显差异,血管抑素转染组的生长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体内试验显示血管抑素转染组的种植瘤生长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血管抑素转染组的种植瘤微血管密度(19.6±3.6)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48.5±4.7)和脂质体对照组(51.1±5.4)。结论血管抑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进一步产生抑制胰腺癌血管生成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抗磷脂抗体(AP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U937细胞泡沫化进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以探讨APA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利用细胞培养、酶荧光法、透射电镜、DNA凝胶电泳及ELISA方法,观察在ox-LDL存在条件下APA对人类单核细胞株U937内胆固醇、胆固醇酯的含量、细胞凋亡、VEGF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 ox-LDL(80mg/g细胞)作用48h,U937细胞内胆固醇[(215±10)mg/g细胞vs.(243±7)mg/g细胞]、胆固醇酯[(87±10)mg/g细胞vs.(226±12)mg/g细胞]明显增加,但未达到泡沫化细胞,也未出现凋亡现象;在加入APA后,胞质内胆固醇[(276±10)mg/g细胞]、胆固醇酯[(384±13)mg/g细胞]进一步增加,生化指标及形态学改变均显示达泡沫化程度,且出现凋亡细胞;同时细胞分泌VEGF蛋白的水平由(2 331±178)pg/mL增加到(2 716±145)pg/mL。结论 APA可以促进U937摄取ox-LDL,诱使细胞出现凋亡现象,加速U937细胞的泡沫化进程和提高VEGF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DF-1/CXCR7对胃癌SGC-7901细胞合成及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XCR7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XCR7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SDF-1干预,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LV-shRNA-NC),LV-shRNA-NC+SDF-1组,CXCR7沉默组(LV-shRNACXCR7),LV-shRNA-CXCR7+SDF-1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L-6、IL-8的蛋白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的变化。结果 1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提示,CXCR7沉默组SGC-7901细胞CXCR7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2与LV-shRNA-NC组相比,LV-shRNANC+SDF-1组IL-6及IL-8的mRNA表达及分泌明显增加(P<0.01),LV-shRNA-CXCR7组IL-6及IL-8mRNA表达及分泌减少(P<0.05);与LV-shRNA-NC+SDF-1组相比,LV-shRNA-CXCR7+SDF-1组IL-6及IL-8mRNA表达及分泌明显减少(P<0.01)。而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及分泌在4组间无明显差异。3NF-κB p65核内表达、t-IκBα及p-IκBα表达在4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SDF-1可能通过CXCR7促进SGC-7901细胞合成及分泌炎症因子IL-6及IL-8,但不依赖于NF-κB通路。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端粒序列重复扩增法(TRAP法 )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对 6 8例乳腺癌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 8例乳腺癌标本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8.2 % (6 0 / 6 8) ,细胞凋亡指数为 (5 6 .7± 15 .3) % ;端粒酶活性强度及细胞凋亡指数与患者的年龄无关 (P >0 .0 5 ) ,与肿瘤的大小、分级、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激素受体状况有关 (P <0 .0 1) ,即端粒酶活性越高和 (或 )细胞凋亡越少 ,则肿瘤分化程度越低 ,提示预后越差。端粒酶活性强度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 (r=- 0 .6 7,P <0 .0 1)。结论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与肿瘤大小、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和激素受体状况有关 ,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并有望成为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