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高铁建设及高铁路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特点,本文在获取路域区域不同环境生态原貌信息资料后,应用复合生态系统原理、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并根据所收集数据的性质、质量和数量等,运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和复合加权模型等方法,对路域原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的生态原貌进行综合多目标、多属性、多层次复杂系统评价分析,建立高铁路域生态本底评价指标体系和高铁路域退化生态系统诊断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湖南省某高铁项目,对其路域生态原貌信息进行整理,实证本文所建立的生态原貌诊断评价指标体系和高铁路域退化生态系统诊断评价指标体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铁路工程作为一种线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扰动和破坏,使铁路路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危及铁路建设和运营安全。而西北干旱区属于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无法进行自行修复。因此,为解决西北干旱区铁路路域植被恢复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保墒措施——植物蓄水保墒装置(PWP),以解决该区路域范围内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建植难等问题,维护铁路运营安全。研究结论:(1)不同措施的保水率排序为:PWP SAP(保水剂) KB(空白对照),其中PWP的保水性能显著高于SAP,在第30天时PWP的保水率为57%,而SAP仅为15%;(2)同一措施不同坡位下,金叶榆的成活率均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同一措施不同坡位下表现为:PWP SAP KB;(3)同一措施不同坡位之间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呈现出坡下坡中坡上的变化规律,同一坡位不同措施之间呈现出PWP SAP KB的变化规律;(4)同一坡位不同措施下的土壤侵蚀模数均表现为:PWP SAP KB,而同一措施不同坡位下的土壤侵蚀模数变化规律不统一;(5)利用PWP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保墒、保肥性能和植被存活率,减少水土流失,可为西北半干旱区铁路路域植被建植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而铁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对沿线的沙害进行预防与生态治理,根据青藏高原铁路路域自然环境特征,开发并采用了植生袋、厚层基质喷附和三维网三种生态环境工程保护新技术。实践证明,应用此类新技术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可大幅度减小对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有效解决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羊八井段路基植草试验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铁道工程学报》2003,(Z1):205-207
青藏铁路海拔高,环境恶劣,生态系统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为减少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美化铁路环境,部分路基边坡可进行植草绿化.由于气候和边坡的特殊性,有必要在大面积植草之前高立试验区,对不同类型草种的区域和边坡生长适应性进行研究,选择适宜的草种和播种量,同时对植草成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建茂湛铁路对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建茂名至湛江铁路于DK68+450-DK68+700以石门特大桥的形式穿越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简要介绍了茂湛铁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对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等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和评估了铁路建设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认为茂湛铁路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相对较小,并提出了减轻影响和生态恢复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本论文在获取路域区域不同环境生态原貌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路域原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的生态原貌(本底)和退化程度进行了综合多目标、多属性、多层次复杂系统评价分析,所探讨的高铁生态本底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于高铁选线、环境影响评价以及高铁建设生态恢复及重建工作,建设绿色美丽高速铁路,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为此以长益城际铁路为例,对高铁路域区域生态本底和退化程度评价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结论:(1)高铁路域区域生态本底评价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来进行系统评价分析;(2)正常和轻度退化的高铁路域区域地段,适宜修建高铁,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和充分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措施;(3)严重退化和已经恶化高铁路域区域地段,必须绕行;(4)该研究成果对于高铁环评和环保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剖析区域及城市空间对深圳市铁路布局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既有铁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提升深圳在高速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构建以深圳为核心的城际铁路网,发挥铁路对城市空间支撑作用的三大规划策略;构建“高铁+城际”为骨干的区域交通组织模式,支撑“粤港澳”建设为世界一流湾区、深圳建设为全球一流城市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和社会进步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新经济形势下对区域经济的统一规划布局、生产力配置,统一开发、调配区域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和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随之而来的便是完善环首都经济圈城市群之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城市群之间交通一体化。对国内的城际铁路发展现状及其对都市经济圈发展的促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述了城际铁路对构建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铁路的大面积建设,二条铁路并行、交汇和交叉区域越来越多。铁路并线、交汇和交叉的区域无线覆盖和频率规划极为困难,这些特殊区域的GSM-R网络覆盖方案成为铁路无线通信设计的难点,也是需要重点关注解决的问题。为此,对已开通和正在设计的工程实例进行梳理,对铁路十字交叉区域GSM-R无线网络覆盖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兰州市集装箱运输具体情况及兰州市区域集装箱信息平台建设的不足,提出构建以兰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为枢纽,以本区域运输部门、企业和货主为服务对象,辐射周边集装箱办理站的集装箱信息平台.通过对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依据其构建原则,对平台的功能模块、网络结构和安全管理进行设计和研究.该平台的构建可有利于实现兰州市及周边地区集装箱物流及其信息流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运营初期运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运营初期运量由转移运量和诱增运量构成。本文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为例进行分析,以便对高速铁路运营初期运量结构有初步认识和理解。研究结论: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投入运营,必然打破原有运输系统平衡,使高速铁路产生转移和诱增运量。随着高速铁路运营趋于成熟和时间的推移,运输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将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衡,高速铁路的转移和诱增运量将会逐渐消失,随之而来只有在新的系统平衡基础上与其它运输方式共存发展的趋势运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中国铁路统一管理的模式,境外铁路项目需要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制度制定不同的通信网络建设模式.通过对印尼高速铁路项目的分析,研究在境外铁路项目中可能出现的2种通信网络建设模式,即统一管理模式和独立管理模式.提出了2种模式下GSM-R系统核心网的可行性建设方案,以及有互联互通需求时可行的漫游方案,并分析了其他主要铁路...  相似文献   

13.
GSM短信技术在电力变压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沿线电力变压器的负荷检测及管理是供电段的主要工作之一,在线监测能够提高铁路沿线电力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并且根据检测结果管理部门还能对各容量的变压器进行有效配置,提高了其运行经济性。在线监测中,通信方式的选择是关键。在分析各种通信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GSM短信通信技术在配电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建平 《中国铁路》2007,(12):16-18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各种运输方式在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不同。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关键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调控,推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加快铁路发展,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促进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雅万高铁穿越雅加达及万隆两大地面沉降区,开展地面沉降现状调查及预测评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指导铁路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雅加达及万隆当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调查研究资料,结合工程勘察及英萨监测数据,对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概要分析,并采用水土耦合模型结合反分析方法,对主要路段的地面沉降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不同时期内的沉降变化及其对线路坡度的影响。进而提出沉降路段设立禁采区、限采区和控采区方案,以及采用有砟轨道、简支结构桥梁及可调高支座、加宽路基和预留高程等工程措施,可为雅万高铁地面沉降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铁路沿线综合开发研究工作的开始,能否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达到铁路与地方经济发展共赢是关键所在。从铁路和城市互动发展的高度出发,结合铁路贯穿的区域城市分布、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站点特点等,提出了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和新城区两种商业定位方法以及站点开发的3种方式,即:结合车站本体的综合开发,枢纽上盖综合开发,车站周边地块开发。通过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指出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应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在逐步探索中科学有序推进,对国内铁路沿线综合开发的推广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铁路沿线土地再开发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城市既有铁路沿线土地开发强度一般都很低,但当其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后,必然带动沿线土地的再开发,本文对这种特定的地块进行研究,探讨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后促进沿线土地增值的问题,研究该特殊地块的再开发方式.研究结论:城市铁路沿线土地由于其地块的特殊性,其开发强度目前都很低,随着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不断调整,城市既有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成为必然趋势,从而引起沿线土地用地性质的调整,进而促使土地增值,最终导致沿线土地的再开发.既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带动周边土地的再开发--即以铁路为主动脉,规划建设以轨道站点为核心的TOD开发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借鉴现代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理念,根据铁路网络型产业特征,分析国外铁路重组经验模式,探讨我国铁路重组趋势,明确铁路运输主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铁路信息化体系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益为目标,优先发展客货运营销系统,重点建设集中调度指挥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进而带动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满足200 km/h山区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的弓网受流质量要求. 研究方法:以遂渝铁路在导线最低高度6 330 mm条件下运行的情况为例,对不同区段的悬挂方式及其接触网零部件的设计使用及材质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说明了接触网零部件采用高强度和韧性好的材料,并从结构上具有质量轻、耐振动的特点在高速铁路运行中的重要性. 研究结论:根据综合试验情况及数据,对试验情况进行了分析,弓网接触力数值主要分布在现行规定的40~200 N之间.试验说明了新型零件能满足接触网弓网受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铁路三级管理架构中,基层站段是全路高效运营的基础,管理模式多种多样,部分站段的管理模式与铁路整体改革的步伐不相匹配.沈阳地区的3个原直属客运站存在机构繁多、管理架构臃肿、资源浪费、员工积极性不高的问题.3个客运站整合后,运营高效、资源节省、员工积极等一系列优势逐步体现.沈阳铁路枢纽资源整合模式可为类似客运站整合、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