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世界造船业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汝敬 《船艇》2000,(1):8-12
战后,作为传统产业的造船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有: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两次严重造船危机打击下,欧洲许多传统造船国走向衰落,而日本造船业以及随后韩国、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造船业迅速发展,使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东亚;随着韩国和其它新造船国的兴起,世界  相似文献   

2.
刘潇 《中国船检》2011,(10):102-104,128
尽管近些年中国造船业能力不断攀升,但随着协调共同结构规范、压载水公约、新船能效设计指数等一系列新标准的生效实施进入倒计时,中国造船业以及船配业如何从"赶鸭上架"被动接受,到"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已经逐渐成为一线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对此,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无锡蓝天电子有限公司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3.
战后,作为传统产业的造船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有: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两次严重造船危机打击下,欧洲许多传统造船国走向衰落,而日本以及随后韩国、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造船业迅速发展,使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东亚;随着韩国和其它新造船国的兴起,世界造船业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逐渐形成四极新结构;造船设施的增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世界造船能力过剩日益加剧,企业经营恶化,世界造船业进入低利时代.  相似文献   

4.
杂志     
NEWHORIZONSJan.~Feb.2006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的全球造船业近年来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喜人增长带来了航运业前所未有的繁荣期,也使得航运公司的扩张欲望高涨。对于造船业来说,这不仅意味着订单数量巨大、造船价格高涨的空前繁荣期,而且也意味着造船业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传统造船国无力承接更多的订单,这就使得航运公司不得不转向一些新兴造船国。与此同时,船价高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以及政府和企业有意识的发展计划有力推动造船国不断扩大投资,尤其是新兴造船国。韩国和中国是本轮投资热中的佼佼者,而印度和越南等其他新兴造船国…  相似文献   

5.
造船     
《中国船检》2004,(1):59-61
我国造船业竞争力提速 中国造船不仅仅单纯地走大吨位、高数量之路,在船舶技术革新上,我国造船业也正在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造船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迅速提升。但是,我们的整体造船水平还落后于日、韩等国,在造船平均周期和船用配套产品质量方面还相对落后。我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检》2007,(12):93-9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世界船舶制造业日渐向中国转移,中国造船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7.
东亚各国对造船业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不过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赶超韩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两国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06,29(2):9
据英国克拉克森日前公布全球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字,中国造船业近年发展迅速,2005年接获船舶订单达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已成功超越日本,晋身全球第二大造船国。目前全球最大造船国的前四排名顺列为韩国、欧盟、中国和日本。韩国造船厂在2005年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1450万修正吨,远超过名列第二的欧盟所接获的850万修正吨,而中国造船厂亦接获700万修正吨的船舶订单,轻胜日本的620万修正吨。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运》2009,32(4):17-18
“中国速度”催生世界造船“三国时代” 20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开始起步,并于1956年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国。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造船业始终占据着世界第一的宝座。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造船业,经过30年的努力,在2003年,其造船总量和接单总量两大指标双双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10.
安飞 《中国船检》2007,(6):34-37
2007是中国造船业继续扩大战果的年份。继上一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之后,中国造船在2007年第一季度承接新船订单量占到全球份额一半以上,再次品味到收获的甘美。但是,在一片财源滚滚的美好憧憬中,中国造船业既欣喜又彷徨,造船产能过剩、未来船价回落的种种忧虑无时不在敲打着造船人的心门,中国造船的利润时代究竟能够走多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球造船业的订单,已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韩国的转移,下一个目标,业界一致认为非中国莫属。而事实也正如此,中国造船之势,越来越让韩日两个造船大国如坐针毡。与中国造船高涨的热情相比,钢铁业在船板方面则表现得不温不火,成了造船界抹不去的阴影。中国背负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之名,却无法满足国内造船之需要,令人费解。但是,中国造船业需要钢铁行业的强力支持,因为只有实现了真正自足,甚至还能主导世界船板市场,那么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第一钢铁大国之誉,才会变得更加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09,32(8):48-48
在即将公开的孟加拉国出口政策中,造船业将成为孟加拉优先发展的行业。其他优先行业包括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轻工产品、制鞋、皮革、医药、软件及通信产业等。在中国、韩国、越南等国不断追求建设大吨位集装箱船后,孟加拉正逐渐成为小型货船的主要制造国,且上述国家不断增加的生产成本使得孟加拉在造船业更具比较优势。孟加拉从2008年开始进入造船领域,目前只有Ananda公司进行生产,但有6家企业正在申请进入该行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日韩两国近年来造船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原因及趋势,希望通过剖析日韩造船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国造船业顺利完成“五三一”战略目标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船舶市场     
《海运情报》2007,(12):39
中国造船业2010年建造能力将达到4000万载重吨;STX造船成为阿克船厂的头号股东;大宇曼格利亚接获9艘5550TEU船订单;万国造船开发大型双壳散货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三大造船国,然而,与整个造船业快速发展不协调的是,我国船舶配套业近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成为制约我国造船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纵观船舶用钢板市场供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船舶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世界造船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当今世界造船业正发生重大变革:一是高新技术日益向舰船集中,20世纪的船舶产品,特别是军用舰艇,更是一国乃至世界高新技术的集大成者。世界总的形势,推动着造船业快速地发展。二是世界经济技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这给世界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事》2011,(1):80-80
伦敦咨询公司克拉克森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在造船业的接收新单量、积存订单量、造船完工量三大指标上,中国仍然继续领先韩国,将有可能首次成为年度最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造船业也春回大地、渐入佳境。订单数量猛增,许多造船企业的生产任务排到了2006年。然而,就在人们对我国造船业的美好前景喜上眉梢之际,近一年多来钢材价格飞涨对造船业形成了强烈冲击,让刚刚起飞的中国造船业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9.
过去5年里,土耳其造船业成功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十大造船国之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纵观全局,土耳其造船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它独辟蹊径,抓住了缝隙市场。  相似文献   

20.
《海运情报》2007,(6):19-21
中国造船业的产出和产能增长迅速。在世界订单中所占的份额,以载重吨计接近20%,2006年的新订单大约为25%;从修正总吨来看,数值也接近15%。中国的目标是在2015年前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多数业内分析人士预测,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大大提前。2006年8月发布的一份中国政府政策报告概括出的雄伟目标是,中国要在世界造船业中达到40%的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