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表面涡格法在船用螺旋桨局部空泡和超空泡条件下的应用。螺旋桨桨叶和空泡用桨叶表面和空泡表面上的涡格和源分布表达。该方法基于速度场和奇异要素强度的控制方程由桨叶表面和空泡表面上的两类边界条件确定。由桨叶在无空泡状态下的压力分布得到起始空泡拓展,并通过迭代过程,使得空泡表面上的每个网格满足边界条件时计算空泡形状。本方法算出的桨叶表面上的压力分布,空泡扩展和厚度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和其他理论的计算结  相似文献   

2.
本方法是预报定常船用螺旋桨性能的简易表面网格法,该方法按照Lan‘s准连续涡格法在桨叶表面上采用源分布和在拱弧面上配置离散涡分布。然后,这些奇点由桨叶面上和拱弧面上的垂直速度同时为零这一条件求出。不需要任何迭代过程就可自动地满足库塔条件。该方法方法被称为SQCM。  相似文献   

3.
基于升力面理论涡格法提出了一种任意环量分布螺旋桨的数值设计方法,该方法对假定的桨叶拱弧面几何和螺距分布,利用涡格法求解其环量面分布,并根据该分布与给定分布的差,通过Newton-Raphson迭代获得拱度和螺距的修正量,从而逐步逼近具有给定环量分布的桨叶几何。以DTNSRDC-4382大侧斜桨为对象进行了数值考察,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网格收敛性;拱弧面几何及螺距分布的初值在合理范围内变化时,设计结果无初值依赖性;与RANS计算相结合,本文方法可达到较高的水动力设计精度。  相似文献   

4.
船舶螺旋桨的叶剖面形状与其负荷形式、效率、空泡等水动力性能密切相关。剖面拱线与剖面的负荷分布有直接关系。为了设计给定负荷分布的剖面拱线,提出用升力分布定义螺旋桨剖面拱线的负荷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升力分布进行参数化表达,并进行拱线设计。拱线的设计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使拱线的升力分布满足给定值,拱线的性能计算采用基于薄翼理论的二维涡格法。计算表明:涡格法与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相结合能够精确并快速设计满足给定升力分布的拱线。最后,修改升力分布的部分参数,并由此设计了SJ系列拱线供剖面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减摇鳍的定常与非定常水动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减摇鳍的升力和两对鳍之间定常干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作者根据涡格法,并考虑到小展弦比机翼在大攻角时的非线性和尾涡的卷起。提出了一种计算两对鳍之间干扰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符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第二部分是非定常水动力计算方法。作者采用涡环分布模型,把鳍运动的时间历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求解。文中给出了升力和力矩随时间变化的数字结果。计算得到的尾涡形状与用流场显示技术得到的尾涡照片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基于Eulerian-Eulerian非均相流模型对来流含气条件下喷水推进器叶轮内涡结构分布进行数值分析,发现由于进流中存在气相介质,使得叶轮中涡量分布较纯水中发生改变。在旋转效应和形变效应影响下,气相介质表面与内部的涡旋方向相反,随着航速升高,流道内流动状态趋于稳定,高涡量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在瞬态数值计算中,运用?涡识别方法发现气相介质的存在会使得叶顶泄漏涡强度和大小发生改变,尾缘涡较纯水中出现明显延展现象。由此说明喷水推进器在来流含气条件运行时,叶轮内涡结构的产生和发展会受到气相介质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涡格法建立了前后两对鳍与中间舭龙骨构成组合的定常升力的数值计算模型,其中考虑了梢涡和尾涡的分离与卷起。计算结果与文献「1」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运用涡格法(VLM)建立了前后两对鳍与中间舭龙骨构成组合的定常升力的数值计算模型,其中考虑了梢涡和尾涡的分离与卷起、计算结果与文献[1]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摆推水翼的水动力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定常涡格法对摆推水翼进行了势流数值分析并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在数值计算中采用了动态物面和尾涡面的边界条件,选择了两种不同的算例进行数值计算,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于调距桨桨毂内部需要安装转动桨叶角度的机构,其毂径比较常规桨者要大,因此桨毂的存在不仅影响近毂处桨叶剖面上弦向压力的分布,而且还影响螺旋桨的敞水性能。为此,本文提供了一个计及桨毂影响的升力面方法。桨毂的影响以布置在其表面上的面源分布来模拟,螺旋桨叶采用离散的涡格法来处理。计算结果证实了:桨毂的存在明显影响近毂处剖面的弦向压力分布,对于大毂径比螺旋桨计及桨毂影响后将有利于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局部空泡和超空泡机翼应用二元机翼理论开发了一种计算超空泡螺旋桨性能的方法。首先,应用准连续涡格法得到在无空泡状态下运转的螺旋桨桨叶的等效二元机翼剖面。然后,对等效二元机翼剖面应用二元空泡机翼理论和叶元体理论的概念计算超空泡螺旋浆的性能。通过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的比较,确认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螺旋桨性能预估的非线性涡格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一个计算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非定常非线性涡格法(UNVLM)。该方法中,螺旋桨尾涡形状预先是未知的,而是作为解的一部分由尾涡泄出和卷曲的时间历程来确定。文章通过常规桨DTNSRDC-4118和大侧斜桨DTNSRDC-4383的敞水性能计算,了解了考虑梢部分离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与现有的实验数据比较表明,本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还清楚地展示了螺旋桨尾涡的变形动态以及稳定后尾涡片的几何形状,这对加深理解和进一步研究螺旋桨尾涡结构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船舶呆木附近流场特性,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一艘带呆木的船舶尾部流场。数值仿真首先分析了直航状态下的尾部呆木压力分布和呆木泄出涡形态,然后分析了回转状态下的泄出涡特征。研究表明呆木末端是全船压力最低点,在高速直航时有明显的泄出涡产生,而回转状态下泄出涡大幅减弱或消失。船舶直航时呆木泄出涡存在空化的可能,在船舶设计中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定常非线性涡格法对小展弦比大攻角薄翼的划船运动桨叶进行了定常、非定常运动数值模拟。通过对计算技巧的改进 ,扩展了非定常非线性涡格法的应用范围。对于极小展弦比 (λ=0 .2 )、大攻角 (α=60°)的薄翼的数值计算表明 ,所做的工作是成功的。计算了不同展弦比的平板、圆弧型桨叶的流体动力特性 ,机翼作简谐运动时的流体动力特性 ;计算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赛艇“Big Blade”桨叶的流体动力性能以及运动频率对流体动力性能的影响 ,还讨论了攻角、浸水深度等参数对桨叶流体动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个依据升力面理论预报螺旋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桨叶表面压力分布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计入了桨叶侧斜、纵斜、径向变螺距和径向变伴流等因素的影响。 在附着涡和自由涡的分析中引入模式函数,导出桨叶区内变密度自由涡的涡强分布,从而得到了表达整个涡系的涡强分布公式,并以此计算由整个涡系产生的诱导速度。这就使得有可能用较短的计算时间和较少的计算机存储量以较高的精度求解一个如此复杂的问题。 作者已经提供了一个理论计算程序。一些计算实例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所提供的方法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一种超空泡螺旋浆的精确设计方法。在前篇论文中,用Goldstein的升力线理论计算环量分布和水动力螺距。并用两种近似方法作了升力面修正。发展了一种利用双抛物线多项或考虑拱度影响的改进修正方法。另外,利用由第列试验获得的经验公式进行包括叶栅效应的螺距修正。在本文中,应用涡格法直接完成了了升力面修正。更精确的环量分布是用Lerbs的升力线理论进行计算的。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某76000 DWT巴拿马散货船的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对设计吃水与压载吃水装载状态下船舶的标称伴流场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精细的展现了舭涡、假毂毂帽涡以及"钩状"速度等值线结构,其流场特性与KVLCC,JBC等U型艉肥大型船舶艉流场特性符合。最后,对设计吃水与压载吃水工况下船舶标称伴流场进行了轴向速度分布,速度矢量分布、旋涡强度、涡量以及流线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桨盘面内流场受船舶装载状态影响较大,外流场区域受装载状况影响较弱。设计吃水状态下螺旋桨盘面舭涡呈现"圆形"而压载吃水状态呈现为"耳形"且设计吃水状态涡量较大。另外,不同装载状态下舭涡与假毂毂帽涡的旋涡中心不同。  相似文献   

18.
董国祥 《船舶》1994,(6):58-6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助推节能扭曲舵性能的升力面理论预报方法。螺旋桨后尾流场诱导速度的计算采用准非线性升力线理论;采用定常非线性涡格法计算处于桨舵诱导速度场中扭曲舵的环量分布,进而计算扭曲舵的附加轴向助推力。扭曲舵的水动力性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符,说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离涡模拟法(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对半潜式钻井服务支持平台拖航阻力进行了研究,重点对平台拖航阻力、阻力系数和平台表面附近流场分布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方向下平台各结构所受阻力各不相同,下浮体占据总阻力比最大(尤其是90°来流方向下)。阻力系数及升力系数时历曲线变化具有“脉动性”。通过平台表面附近流场分布可以分析涡形成及受力原因,逆方向流及涡之间相互作用使得阻力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20.
以三体船的操纵性能预报为背景,基于势流理论的三维面元法,对三体船的斜拖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并求得相应的水动力系数。将传统的运用于机翼升力计算的涡环栅格法(VLM)运用于三体船斜拖运动的数值模拟,船体表面被离散成四边形的网格,网格及尾涡面上布置一个涡环,利用船体表面不可穿透条件以及尾缘处的库塔条件对各单元涡强进行求解,求得各个分布点压强以及船体表面压力分布,并根据压力分布积分求得在不同漂角下三体船舶所受的横向力以及转首力矩。最终由计算结果,求得与漂角相关的水动力系数,并与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