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悬臂浇注、转体、劲性钢骨架、钢管拱架等施工方法的采用,使拱桥的施工手段有了质的变化,引出拱梁组合体系桥梁,文章就连续拱梁组合桥的性能与特点、施工方法与受力特点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大跨径拱桥经施工成桥后拱肋的受力状态逼近设计的合理成桥状态,以采用斜拉扣挂的缆索吊装、悬臂浇筑、转体施工等工法的大跨径拱桥为对象,讨论了无应力状态法的具体实施方法;推导了扣索索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调索过程中拱肋位移和曲率约束条件的控制条件。将无应力状态法用于500 m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和200 m级悬臂浇筑拱桥施工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成拱后的拱肋线形和内力与设计状态一致。  相似文献   

3.
随着拱桥跨径的增加,拱肋稳定性问题突出,且巨大的推力需通过系杆或基础平衡,大跨度悬索桥的庞大锚碇耗资巨大. 针对这两个问题,结合拱和缆索的受力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桥梁结构体系——中承式缆拱桥. 首先,在主跨和边跨均加入拱圈;其次,去掉悬索桥锚碇,将主缆锚固于边拱拱脚;最后,通过选取适宜的垂跨比、矢跨比及拱轴系数,保证结构在恒载作用下主缆张力、主拱推力、边拱推力在数值上基本相等,从而使结构处于无推力状态并达到改善结构力学性能的目的. 给出了新型桥的具体结构形式和受力机理,并以700 m跨径为例对其进行设计研究,对其施工过程提出了设想. 有限元计算分析表明:中承式缆拱桥的拱与缆索共同承担桥面荷载,与同条件下的连续拱桥相比,其强度承载力提高约25%,稳定承载力提高约70%,同时恒载作用下结构产生的水平力基本为0,为突破拱桥跨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拱桥及病害概况 宣大高速公路K187+190中桥位于宣化境内K187+190处,该桥行车方向与水流方向交角90°,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无铰拱,下部结构为浆砌块石空腹桥台,扩大基础。设计荷载汽车-超20,挂-120。主拱圈为等截面悬链线无铰拱,矢跨比为1/5,拱轴系数m=3.142,腹拱拱圈为圆弧拱,矢跨比1/4。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有平衡重平面转体拱桥的主要施工程序,制作底盘;制作上转盘;试转上转盘到预制轴线位置;浇筑背墙;浇筑主拱圈上部结构;张拉拉杆,使上部结构脱离支架,并且和上转盘、背墙形成一个转动体系,通过配再基本把重心调到轴心(磨心)处;牵引转动体系,使半拱平面转动合龙;封上下盘,夯填桥台背土,封拱顶,松拉杆,实现体系转换。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花江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混凝土开口薄壁截面转体拱桥的施工控制特点,论述了该类型桥转体施工控制的结构计算分析、转动体系重心位置计算、索力的确定、背墙及上转盘的受力安全、开口薄壁拱肋的受力和变形以及稳定性分析、现场施工监测的实施、磨心和磨盖的施工监测等关键技术。为同类型桥梁的施工控制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胡东 《交通标准化》2012,(20):78-80
主拱肋竖向转体施工监控是整个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的关键部分。根据施工控制方案,通过所建立的监测网,对主拱肋竖向转体过程中各个监控的重点部位进行状态数据收集,为竖向转体施工提供精确、科学的参数,确保主拱肋竖向转体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贵广铁路广州东平水道钢桁拱桥安装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平水道桥为下承式变高度钢桁拱桥,采用双片桁结构。该桥架设过程中,采用了"边跨半悬臂膺架法架设"、"边跨先平弦后拱肋"、"主跨吊索塔架辅助全悬臂架设"、"边墩落梁与调整扣锚索的综合合拢方法"等方法,技术方案合理,措施得力,为该桥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今后类似桥梁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湘桂铁路某隧道出口端基底发育一大型半充填富水溶腔,沿线路方向长12 m,横向宽19 m,溶腔深27 m,对隧道施工和结构影响很大。针对溶腔下切较深,两侧岩壁倒悬的特点,比选研究了梁跨方案和拱跨方案,由于拱跨结构对结构后基础产生推力,传力路径更有利于洞壁稳定,优选拱跨结构进行设计。基于动静荷载分开的原则,对拱桥跨越方案中拱桥、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排水系统进行特殊设计,在隧底溶腔整治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新寨大桥80m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为实例,介绍了大桥施工中转盘的制作、转体平衡体系的形成、转体施工和上部结构体系转换中采用有平衡重平转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双肋组合拱桥是一种将组成主拱肋的上、下拱肋部分分离且拱脚(支撑点)分设在不同墩(台)上的新型拱桥体系。结合一双肋组合系杆拱桥方案,介绍了该桥的施工过程。对施工过程中的单片拱肋进行了稳定分析,得出了稳定安全系数及相应的失稳模态。并对成桥及运营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比较,双肋拱较哑铃型拱从结构刚度、面内稳定性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使结构从受力和稳定性方面更容易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滹沱河特大桥是一座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采用先主拱肋转体,然后安装介龙段施工工艺.通过对各种工况整个转体过程进行计算,确保了转体施工的安全,并且使用了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确保了转体的精确控制和荷载由塔架向拱肋的顺利传递.该提篮拱的转体施工控制技术为以后同类桥梁施工提供厂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近20年世界拱桥的发展情况, 分析了钢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等拱桥的建设和技术创新, 展望了拱桥今后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 在活载比重较大、动力问题比较突出的高速铁路桥梁中, 拱桥刚度大, 应用优势突出。在跨径方面, 3种大跨径拱桥的平均跨径分别为464、370和425 m, 且最大跨径不断增大, 以钢管混凝土拱桥最为明显。在材料方面, 高强钢在钢拱桥中的应用趋势并不明显; 混凝土拱桥的材料强度随着跨径的增大而不断提高, 超高性能混凝土已经得到应用;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肋材料强度在不断提高; 超高性能砂浆的提出将有助于提高圬工拱桥的竞争优势。在结构方面, 主拱采用新材料和钢腹板(杆)-混凝土组合截面, 与其他结构形成组合结构, 以及桥面连续化、轻型化和强调强健性, 是重要的技术进步。在施工技术方面,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施工法、转体施工法和快速施工法等的发明, 推动着拱桥施工技术的进步。在结构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 由于拱桥在美观、经济、结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今后仍将被大量修建; 超高性能混凝土有望为拱桥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跨径方面, 近期可望取得明显突破的是混凝土拱桥; 桥面系与主拱共同受力、连续化、轻型化和强调强健性也是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给拱肋卸载及悬索桥不设锚碇的理念,提出一种新的桥梁结构体系——缆拱组合桥,其主要由主拱、主缆、主塔、边拱及主梁组成。通过选取适宜的垂跨比、矢跨比、拱轴线等参数来调整拱和缆分担主跨桥面荷载的比例,让缆承担更多荷载,从而拱肋得到大幅度卸载,既降低了其应力水平,又提高了稳定性,使缆拱桥的跨径可以超越拱桥。以1 008 m跨径为例,对缆拱桥进行概念设计,并通过有限元研究其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研究表明:缆拱桥不仅保留了悬索桥承载力高、拱桥刚度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金泉大街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施工为例,总结桥梁施工经验,开展超宽T构桥转体施工综合技术研究,对提高超宽转体桥梁施工效率,控制梁体转动稳定性,有效控制内力、线形及转体姿态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将填补超宽T构桥转体施工领域的不足,为在建工程或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施工工序来分析其施工监控技术,希望对今后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施工监控起到借鉴意义。沙颍河大桥上部结构为单跨112 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为刚性系梁拱,计算跨径L=108.0 m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矢跨比为1/5,矢高21.6 m。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拱肋的拼装合拢是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的关键技术。当工期紧、跨度大、吨位重、且边拱和主拱需要同时施工互不影响时,宜采用竖向转体合拢技术,该技术具有进度快、造价低、工艺设备简单、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大吨位平面转体连续梁桥转体施工和监控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平面转体施工是利用桥梁组成部分为转体结构,将支架预制拼装的梁体旋转安装到位,适用于跨越不间断交通的航道、铁路或公路的桥梁施工。为确保大吨位的平面转体桥转体的安全,转体时应对转体的落架、试转和正式转体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以市政桥涵工程中有支架拱桥施工为依托,从拱架施工、拱圈施工、钢管混凝土拱施工和中、下承式拱桥及系杆拱桥施工等方面,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就系统的拱桥常用的施工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跨简支系杆拱桥非线性稳定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宁杭高速公路南河大桥为主桥130m跨径简支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在考虑了拱桥非线性稳定性影响因素基础上,利用有限元ANSYS结构分析程序,建立了拱桥结构稳定性分析空间有限元模型,给出了该桥常见的失稳屈曲模态,研究了大跨简支系杆拱桥的非线性稳定性求解策略,并对南河大桥简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进行了非线性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拱脚处的拱肋首先形成塑性铰,破坏时的极限荷载达到正常使用荷载的3.50倍,满足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