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通过对船舶在追越中的安全正横距离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追越中两船安全间距的求取方法,以提高船舶追越中的安全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2.
船舶在狭水道航行中,当本船前方遇有同向行驶船和对驶相遇船,且本船船速比同向船船速快时,如何判断本船是先追越还是先会遇,是船舶安全避让中必须准确判断的问题.1997年12月3日1839时,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永池"船与芜湖振兴河运公司"长江4214"船队在长江浏海沙水道29号浮上约453 m,距南岸445 m处发生碰撞,长江4214船队散队,拖船沉没,11名船员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1万元.事故调查中发现,"永池"船与"长江4214"船队对驶相遇,与长江4802形成追越,发生碰撞时三船几乎航行在同一断面上,而追越船"永池"在与"长江4214"会遇时,占用下行航道而导致事故发生,损失惨重,因此有必要分析船舶同时存在追越和对驶相遇情况时的避让及其判断,以避免船舶在航行中,尤其在狭水道航行中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3.
法音 《汽车运用》2014,(6):38-38
某单位的几位同事驾车到外地办事途中,坐在后排座的向某因有急事要办,驾驶员遂将车停在路边。就在向某打开后排左侧车门要下车时,骑摩托车的钱某从后面追赶上来,正好撞到刚打开的车门上,钱某当即摔倒在地,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钱某死于严重颅脑损伤;经事故认定,事故全部责任由向某承担。向某的行为是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是构成交通肇事罪?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有50%车辆事故是追尾造成的。尤其是城市交通事故,大多数是两车追尾,有些是连环追尾: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追尾或连环追尾.一般是重大交通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因此.如何预防追尾,包括不追别人的尾和让别人也不追你的尾.就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请教了几位具有30年驾龄的老驾驶员,他们告诉我一些切身的体会和很重要的经验.记录整理几条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杨勇 《汽车运用》2006,(7):36-36
近几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均60多万起,亡人10万左右,伤亡率居高不下,仅中保集团每年赔付金额160多亿元,其中一半是碰撞所造成的损失,约40亿元是追尾事故造成的。在事故形态中,交通追尾事故占到了20%左右,军车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占的比例更高,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引发交通追  相似文献   

6.
船舶碰撞荷载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多年来.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发展.船舶碰撞桥墩的事故日益增多,桥墩的防撞设计越显重要。文中介绍了桥梁船舶碰撞荷载的一些计算方法,并举例作了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近年来,我在阅读订阅的<驾驶园>杂志中,"交安宽频"中的事故报道尤为令人警醒.但是,我也发现每次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各类媒体报道中"高度重视"一词出现的频率都格外高.哪里出了事故,都可以看到领导"高度重视"的字眼,而且是事故越严重,领导越"高度重视",或许事实也确实如此,但这种惯常的"高度重视",似乎只是体现在"补牢"上--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检查,而不去追究何以"亡羊"--忽视对事故征兆、事故苗头的排查,忽视各种制度、职责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山区公路交通特征的基础上,参照交通波理论模型,建立了山区公路交通事件传递模型,并以平均检测时间作为判别检测间距合理性的主要指标,建立了山区公路事件检测点与事故多发点间距的定量化关系模型.通过模型表达式和算例分析得出,期望平均检测时间越长,事故发生后路段的排队长度也越长,事件检测点离事故多发点的距离越远;当山区公路...  相似文献   

9.
2019年6月14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江大桥发生倒塌事故,对此次事故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为有关事故鉴定部门提供参考依据。针对此次桥梁倒塌发生的原因,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①系统地收集事故相关资料,包括事故监控视频、事故残骸照片、桥面车辆行车记录仪画面、桥梁设计图纸。②根据倒塌视频、照片等资料结合拱桥力学特性对事故原因进行初步推测,提出几种可能导致该桥倒塌的因素。③基于设计图纸建立有限元静力模型,模拟验证得到最有可能导致此次事故的因素,并建立动力模型,还原倒塌过程,验证初步推测得到的事故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事故桥3#墩存在明显的横桥向偏位,使相邻2跨主拱圈的内力发生了显著不利影响,并且越靠近拱脚位置结构更易失效,应力的变化引起第3跨拱脚强度薄弱处最先发生破坏,引起连锁倒塌;早晚温差对事故桥内力的变化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3#墩顺桥向偏位对相邻2跨主拱圈所带来的内力变化与实际破坏情况不符,可以排除其为事故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出租车驾驶人的疲劳驾驶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发现疲劳驾驶与驾驶人年龄、驾龄的关系,以及疲劳驾驶事故与驾驶人年龄、驾龄之间的关系。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年龄、驾龄的驾驶人疲劳驾驶状况不同;2.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3.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出租车驾驶员的驾龄有关,驾龄越小,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14,(26):76-81
<正>如果把上一代奔驰GLK比作不修边幅的粗狂男人,那么全新一代的北京奔驰GLK你大可以看做是一个衣冠楚楚的优雅男士。GLK的外形也许不是那种第一眼就能使人痴迷的类型,但是与它相处的时间越长,越会发觉它身上的每一道线条都是如此精准,不需要任何附加的修饰,如一坛藏窖多年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久而久之,你便会对那些虚浮于世、拼命追赶潮流反被潮流远远地抛在身后的车型感到不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整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关于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数据和资料,从事故发生的路段和时段、事故类型、事故中的人员和车辆等几个方面对国外乡村公路交通事故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乡村公路等级越低,交通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曲线路段和限速值不低于80 km/h的路段是乡村公路上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路段;第三,在乡村公路上周末和晚上的交通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第四,单车事故(主要是驶出路外事故)、平交路口事故和正面碰撞事故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第五,机动车驾驶员和乘员、男性、年轻人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中的主要伤亡人群;第六,在涉入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车辆中,以小型乘用车为主.  相似文献   

13.
控制好车速 不可超速行驶超速行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占事故起因的第一位。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超速行驶时,驾驶员容易紧张、恐慌、疲劳、出现操作失误,一旦遇到险情,往往反应不及时,酿成事故。超过规定时速越多,可能发生险情的几率越高,安全系数越小,事故的后果也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关注,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和相关研究也得以快速发展。分析车速对交通事故率及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建立车速与交通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2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车速偏差越大,事故率越高;事故冲撞前后车速变化越大,事故越严重。由此可知,车速对交通安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乘员受到的伤害主要是座椅和头枕对脊椎的伤害。哪款车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最不怕“追”呢?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日前公布了81款2007年款乘用车的座席及头枕安全性能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3月1日,博格华纳正式完成对湖北追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追日电气”)充电及电气化业务的收购,这项价值4.1亿元人民币的本土收购案例,对于博格华纳拓展国内充电市场至关重要。“本次收购有助于博格华纳提升在电动汽车直流快充领域的业务能力,并有力支持博格华纳在欧洲和北美的充电业务布局。”在3月8日举行的追日电气开放日活动上,博格华纳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谈跃生说道。自两年前发布蓄势·前行战略以来,博格华纳正加快电气化转型。除发展势头迅猛的电驱动业务之外,充电桩也是博格华纳电气化业务核心板块之一。在收购追日电气之前,博格华纳已陆续收购了英国Sevcon和美国Rhombus公司,在欧洲和北美开启了充电业务的布局。而追日电气的加入,补足了亚太充电业务版图。  相似文献   

17.
正道路越拓越宽,高架越架越多,但莫名其妙的堵车现象却越来越频繁发生。对于车一族来说感触会更加深刻,尤其生活在大城市,交通从来都不会让人省心。多年的"逆来顺受",我们已经能坦然面对早、晚高峰这种可以预料的堵车。但是,突如其来的堵车还是让人抓狂,前方明明没有事故,没有停顿车辆,  相似文献   

18.
【案情】2005年10月23日4时许,个体从业人员赵某驾驶重型普通半挂车行驶至一路口时,将行人高某撞例后逃逸。几秒钟后,严某驾驶微型轿主路过此地,未来得及刹车就与倒地的高某发生碰撞并碾轧,造成高某当场死亡。相关部门认定:越某负该起事故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于事故车辆占用车道,使得车辆通行的车道数目减少,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造成排队和交通拥堵,对交通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双向6车道的城市道路为例,运用Vissim仿真软件模拟交通事故下的交通运行,分析车流量、占道类型、事故持续时间以及借道超车4种因素下的交通影响.结果表明,流量越大、事故持续时间越...  相似文献   

20.
公路工程安全生产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如何抓好工程安全生产成为广大建设者关心和研究的课题。很多起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追其根源,人的因素成为事故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公路工程领域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结合公路重点工程建设特点和自身从事工程监管实践,提出加强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