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前很多地方公路部门对涵洞和管道顶以上填土高度和涵洞与管道土压力计算问题重视不够,导致大量拱涵、管道出现开裂。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出发,本文介绍国内外高填上埋式结构垂直土压力理论,结合模型实验,指出目前高填上埋式结构垂直土压力理论的不足,总结了一些有价值的规律性成果,对于指导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牵引变压器散热涉及冷却油与绕组的共轭传热和热油在油冷却器的二次散热. 为准确模拟其温度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在一维假设基础上,建立了牵引变压器(含绕组和冷却油)和油冷却器的分布参数模型,并与油泵和管道等集中参数模型耦合,建立了牵引变压器动态温度场数学模型,同时提出了一套数值求解算法;对一台牵引变压器及其散热系统进行动态温升实验,以此检验了模型预测精度. 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牵引变压器冷却油温过渡时间(58 min)与实验值(61 min)吻合良好,稳定工作的冷却油和绕组温度与实验值的偏差分别为1.3 ℃和2.5 ℃,可以用于指导牵引变压器散热系统的工程设计及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振动模态的测试、分析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健康监测/检测的方法,文中推导了基于测试频率数据进行结构损伤评估的损伤因子,利用Ansys软件对一压力管道结构和简支梁结构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以刚度折减和挖槽法模拟结构的损伤状态,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损伤因子是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函数,并可据此进行损伤定位和损伤程度的评估和判订。方法原理简单,操作易实现,在结构损伤监测、检测过程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将滤清器简化成由多段不同管径的管道串联而成,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干湿复合式空气滤清器的串联模型。把非圆形截面管道简化成圆形截面管道来分析,用非圆形截面管道的当量直径来代替圆管直径;把钢丝滤网和滤芯部分简化成多孔介质来分析。整个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等于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之和。所得到的模型是紊流沿程阻力系数λ、局部阻力系数ζ、穿透率K、流体密度ρ、流体平均速度v等的函数。计算结果表明:干湿复合式空气滤清器的压力损失大部分集中在粗滤和精滤部分,且大部分是集中在粗滤部分的钢丝滤网部分,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关实验以及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模型实验系统主要用于分析隧道内压力波的变化规律,难以对空气动力学效应进行完整的分析。针对这一局限性,从科特流(Couette)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实验系统即旋转式高速列车-隧道模型实验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可行性、结构、实验原理及其特点。分析表明:该新型实验系统结构简单、功能完善、成本低、实验重复性好,适用于进行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压力瞬变、微气压波、列车活塞风、行车阻力和气动噪声等一系列空气动力学实验,并能测量隧道内和列车隧道环形空间的气流速度场,对研究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EQ491型发动机油底壳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法得到了油底壳模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运用模态实验技术,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在原始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对油底壳模型进行约束模态分析,验证了油底壳结构的合理性,即油底壳固有频率远大于发动机机体激振频率。  相似文献   

7.
以某S50双筒液压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减振器示功机进行实验研究,获得该减振器阻尼、速度特性。通过流体力学以及弹性力学知识,在分析减振器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学模型,再通过AMESim软件建立了减振器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该仿真模型研究了减振器活塞杆直径和复原阀阀片片数等关键参数对示功、速度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减振器的以上研究,可以为减振器的设计、调校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地铁车辆枕梁服役安全性问题,考虑到大量疲劳实验耗时长且成本高,利用虚拟实验方法对枕梁结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根据EN12663-1标准设计枕梁静力实验,获得枕梁表面特征点的应力值和位移值;然后对枕梁进行有限元建模并仿真,对比静力实验结果,调整后获得与枕梁实际结构相符的有限元模型;最后利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地铁车辆枕梁在恒幅载荷与变幅载荷作用下的虚拟疲劳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规定的恒幅载荷作用下,该地铁车辆枕梁寿命大于1 000万次载荷循环的可靠度约为0.73;在变幅载荷作用下,寿命大于1 000万次载荷作用的可靠度约为0.81;因此,该地铁车辆枕梁完全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汽车风洞是专门用以产生人工气流并能观测气流,或气流与汽车之间相互作用的管道实验装置。现代汽车风洞通过对汽车与空气之间相对运动的力学研究,对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关减小空气阻力、降低油耗、减少噪声,保障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发动机冷却等方面进行科学验证和改进的专门设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当今普通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环节的突出矛盾,及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把计算机技术引入电路实验的必要性.阐述了发展虚拟实验的意义、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前钢管混凝土拱桥虽然建设了不少,但在钢管混凝土的剪切滑移的研究和认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该文对短期静力荷载作用下的钢管与混凝土界面接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节段模型,对剪切滑移的ANSYS实体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两相邻吊杆间的单肢拱肋的时间历程响应曲线,得出了荷载从初始加载至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拱肋位移的变化规律及各主要阶段的接触状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钢结构建筑工程中常用普通低碳钢管壁厚度、力学性能及含S夹杂物等相关因素对钢管冷弯性能的影响,对诸多工程大跨度桁架主弦杆的弯制工艺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制定出弯管制作方案,通过计算机对弯钢管模型进行实体放样、对弯管机器模板进行精确调试,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13.
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纯弯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合理的钢材和核心混凝土拉压本构模型,利用截面分层法对钢管混凝土纯弯构件弯矩-曲率进行全过程分析,建立了钢管混凝土实用组合抗弯刚度、极限抗弯承载力等计算式和钢管混凝土组合梁单元弯矩-曲率全曲线实用计算方法,通过3根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和1根钢管普通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土强度和含钢率对构件纯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受弯构件受压区钢管对混凝土产生约束套箍作用,受拉区钢管处于双向受拉应力状态,提高混凝土强度对提高极限弯矩作用不明显,而增大含钢率对提高极限弯矩作用较明显,并且与分层法相比,组合单元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减少了截面分层,提高了程序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4.
钢管混凝土简支系杆拱桥管道摩阻系数确定及施工监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钢管混凝土简支系杆拱桥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提出用弦振频率法实测系杆张拉力来分析系杆与管道之间摩阻系数的方法,根据得到的摩阻系数对系杆锚下张拉力设计值进行调整,保证了现场实际施工对张拉力的控制要求.指出了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永和大桥为实例建立计算模型,利用大型空间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永和大桥在施工阶段的线性稳定性和非线性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分析表明应该采用非线性分析来评价大跨钢管砼拱桥的稳定性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钢管微膨胀混凝土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膨胀混凝土在钢管拱桥中能够抵消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并使混凝土初始处于受压状态,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因此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实践中,对于微膨胀混凝土的膨胀规律还缺乏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新技术的推广.文中利用封闭钢筒里灌装微膨胀混凝土试验,来模拟并研究了钢管混凝土桥梁钢管内混凝土的膨胀情况.采用适合钢管微膨胀混凝土生长模型,其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较吻合.文中还讨论了微膨胀剂含量对膨胀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膨胀含量下的膨胀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大跨钢管拱桥转体施工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广西永和大桥为实例建立计算模型,利用大型空间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永和大桥在施工阶段的线性稳定性和非线性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分析表明应该采用非线性分析来评价大跨钢管砼拱桥的稳定性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核心混凝土脱空对钢管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心混凝土脱空对钢管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营运6 a的西南某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核心混凝土的填充状况,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浅述了脱空对钢管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发展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论述了我国发展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管道压强、遮挡系数及其关键技术等基本问题展开讨论.重点论述我国发展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战略方针和技术方案.提出采用高温超导磁浮导向,同步线性电机牵引和低压强管道所组成的系统.建议立即开始研究试验,以期能于2030年前实现600—1000km/h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列车的商业运行.  相似文献   

20.
钢管混凝土模型拱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振动台试验,获得了钢管混凝土模型拱结构的自振频率.利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采用三维梁单元,视钢管混凝土为组合材料,对结构动力特性进行了有限元计算,获得了结构的频率和振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了扩大研究的范围,进一步分析了模型拱在不同条件下的动力特性.通过改变拱肋的刚度、横撑数目以及支撑条件,研究了结构频率和振型的变化,分析了影响钢管混凝土拱结构动力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加强横撑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横向自振频率,拱肋刚度对结构自振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