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40例胎龄6~10月死胎肝脏进行了原位解剖,10例胎肝进行引了门、脐静脉造影,并测定了20例新生儿脐静脉压。结果表明:①胎龄8月以上的胎肝作为0~2岁婴幼儿原位肝移植供体和成人辅助性异位肝移植供体,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②在胎肝移植中重建门静脉血供选择脐静脉较优越,但需结扎静脉导管。③在胎肝取材经门静脉或脐静脉灌洗时,压力不宜超过3.92kPa。④根据正常胎儿脐静脉压推测,胎肝可以耐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的门脉压力。  相似文献   

2.
20例胎龄在7个月以上的脑死亡胎儿肝脏用作辅助性移植的供肝,采用原位灌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方法,在胎儿有心跳的情况下,气管插管,人工控制呼吸,行肝脏原位灌注和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本法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肝脏的热缺血时间,操作较容易,费时短,保证供肝质量。腹主动脉灌注为最佳途径;脐静脉可作为全身肝素化及补液的途径,亦可辅助灌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一例由于脐动脉破裂引起胎儿死亡的罕见病例。该产妇系足月妊娠入院,分娩前流出大量羊水并伴有血性羊水,随后胎心消失,并娩出一男性死婴,且自子宫腔内流出鲜血300ml,未见母体血压有所下降。检查胎盘发现脐轮段脐动脉破裂,故诊断为脐动脉破裂引起胎死失血过多,为胎儿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氧液在胎儿窘迫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胎儿窘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胎儿窘迫需行剖宫产孕妇7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TG)40例术中静脉输注高氧液;对照组(CG)30例静脉输注50 g/L葡萄糖溶液。对两组母体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检测胎儿脐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血气指标检测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母体血PaO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胎儿脐静脉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DA明显下降(P<0.05);PO2、SaO2、HCO3-、B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有效改善宫内胎儿窘迫的缺氧状态,为进一步治疗胎儿窘迫争取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5.
器官外肝动脉及肝蒂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肝脏外科迅速发展,肝脏或其它上腹部器官(如胃、胆囊、胰和门静脉等)的手术,均涉及肝蒂及肝动脉的形态和位置。关于器官外肝动脉的研究及肝蒂结构的观察,国内外已有文献记载。但尚有某些分歧,特别在变异类型方面差别较大。观察肝动脉的变  相似文献   

6.
杂交犬23条,按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在灌注前、后及肝动脉缺血1h分别取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并通过自动图像分析仪测算肝胆细胞线粒体的平均光密度、平均面积、平均体积、平均周长及形态系数。结果显示,灌注后上述各种参数与正常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肝动脉缺血1h,其几何参数较正常值有明显差异(P<0.001)。本实验通过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定量地说明肝动脉缺血对肝脏尤其是胆道系统的影响,比较准确地和客观地说明肝动脉对肝胆系统的重要地位,为今后肝移植手术中充分认识肝动脉的重要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173例肝血管影像与肝癌的介入治疗资料,结果显示:①肝动脉起源及其分支走行形态与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密切相关。②肝动脉解剖变异23例(13.3%),主要为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其次为胃左动脉供血型。③肝癌的动脉血供主要为规则性供血(136/157),变异性供血21例(13.4%)。④肝癌合并脉动静林瘘20例(11.6%)。⑤动脉性门抓造形可了解门脉内有无痛性及门脉血流方向,可为选择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结合本组肝血管影像资料,讨论了肝癌的肝动脉介入治疗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50只成年SD大鼠肝脏及其附属管道的解剖学研究,明确了大鼠肝脏的位置、分叶、形态、韧带、管道系统及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同时测量了肝脏各叶径线、重量百分比及肝脏附属管道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表明:大鼠肝脏分为6叶,即左外叶、左内叶、中叶、右叶、尾状叶、乳头叶,各叶县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回流系统;各肝叶形态、比例较为恒定。本文还对以大鼠作肝胆疾病医学研究模型,如肝叶切除、肝脏再生、肝移植等的应用解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胎儿肝、肾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 16~ 2 2周妊娠要求引产的 16例孕妇 ,随机分为两组 ,米非司酮组 (8例 )给予口服米非司酮 2 5mg ,每日 2次 ,共 3d ,第 4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对照组 (8例 )给予水囊引产。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解剖 ,取胎儿肝、肾组织各 4小块 ,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电子显微镜室电镜标本制作规范制成标本 ,电镜下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米非司酮组胎儿肝、肾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广泛的病理变化。结论 中期妊娠用米非司酮引产可造成胎儿肝、肾组织损伤 ;中期妊娠米非司酮引产失败时不宜继续妊娠 ,并且应慎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相似文献   

10.
肝癌患者病理性血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复发和转移的原因。方法 对 62例肝细胞癌 (Hepaticcellcarcinoma ,HCC)中的 50例做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Selectioncavityartery ,SCA)检查 ,对 48例行氰基丙烯酸正酯 (TH胶 )肝动脉支铸型栓塞治疗。结果 发现肝内、外侧支交通 1 5例 (2 4 2 % ) ,肝动脉与门静脉和肝静脉瘘 2 1例 (33 8% )。肿瘤血管栓塞完全 30例中 ,9例生存超过 2年 ,4例超过 7年 ;栓塞不完全病例中 ,仅 1例生存 2年。栓塞完全者 ,生存率高于栓塞不完全者。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有显著性差异。TH胶栓塞治疗后发现肝动脉 -门静脉、肝动脉 -肝静脉瘘 5例 ,其中 4例 7个月内死亡。结论 肝内、外侧支动脉供血是影响栓塞治疗疗效的关键 ;动 -静脉瘘是肝癌向门静脉、肝静脉方向转移的通道。也是小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BUILDINGOFASIMPLE MODELOFAUTO-OLTINDOGS ANDITSSIGNIFICANCEKangYa'an;,LiYiming,JiZongzheng;,QinZhaoyin;(DepartmentofGeneralSur?..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评估门静脉脾动脉化对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对丝线栓塞性门脉高压模型犬进行脾动脉门静脉吻合联合完全门体分流(PACS术),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脉高压犬采用脾切除、门静脉(入肝段)-脾动脉吻合、门静脉(远肝段)-腔静脉吻合。测定入肝门脉、入下腔门脉血流、压力;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观察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肝脏蛋白质合成变化。结果术后向肝门脉流量(PVF)上升至原来的180%,向肝门静脉压(PVP)上升至原来的196%,门静脉入下腔门脉血流量增至原先的130%,而压力降至原来的45.5%,均具有极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周末肝功能指标和蛋白合成与术前比较,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ACS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死亡率低,可同时提高入肝血流和降低侧支压力,是一种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中心10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汇总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门脉流速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肝动脉流速降低,后逐渐恢复正常。107例中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87%),肝动脉狭窄5例(4.67%),门脉血栓形成3例(2.80%),肿瘤复发7例(6.54%),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18例次(16.82%),慢性排斥反应10例次(9.34%),胸腔积液105例(98.13%),腹腔积液65例(60.74%),假性动脉瘤1例,胰漏1例,胆道感染4例(3.74%),胆道狭窄4例(3.74%),胆漏5例(4.67%),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肝上和肝下下腔静脉,制造犬无肝期模型,在SWAN-GANZ导管的监护下,使用国产心肺机单泵进行门、下腔静脉向颈外静脉的转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个转流期间血液动力学指标维持在正常低水平,转流量39ml/kg·min左右,90min的转流对血液成份影响不大,本转流方式可用于临床原位肝移植。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分析肝移植术后正常及常见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使用Philips Secura螺旋CT扫描仪对5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检查,CT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腰3椎体下缘水平,对比剂1.3mL/kg体质量,注药流率2.5mL/s,延迟时间30、60、120s。对拔除T管后出现胆管并发症患者使用Philips Gyroscan NT1.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使用GE Advance Lp/Lc数字血管造影机,经股动脉穿刺进行肝动脉造影。结果27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移植肝下积液及右侧胸腔积液,门静脉伴行影像4例,肝动脉吻合口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1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胆管吻合口部位狭窄1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胆瘘4例,肿瘤复发4例。结论CT、磁共振胆道水成像(MRCP)和数字减影(DSA)可以清晰显示肝移植术后血管、胆管并发症及其他少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这一方法是否能够减轻肝动脉缺血(hepatic artery ischemia,HAI)引起的肝胆细胞凋亡。方法应用简易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将24只杂交犬随机分为肝动脉缺血组(HAI组,8只)、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TBB组,8只)及对照组(8只)。在制模后,3组动物均于冷灌注后不同时点切取肝脏、胆道组织,分别用戊二醛及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电镜观察和TUNEL染色,观察肝胆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两组的凋亡指数。结果在冷灌注后2 h,HAI组电镜下出现较明显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少见;对照组难以找到凋亡肝胆细胞。TUNEL法染色切片显示,冷灌注后3组肝胆组织内均有少量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相差不大(P>0.05);随冷灌注后时间的延长,3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均有所增加,但HAI组凋亡指数的升高更为显著,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次之,对照组变化不大,3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对肝移植时肝动脉缺血所导致的肝胆细胞凋亡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应在继续完善改进的基础上实施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犬同种异体肝段互换异位移植的手术方法。14例手术9例成功,说明该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占全肝重量30%的供肝段(左外叶下段)植入右肝下间隙,不会造成明显的腹腔占位问题。此处,供肝段位置接近生理状态,手术操作较为方便。供肝段切取的技术要求较高,任何损伤供肝段肝动脉和胆管支的疏忽都将导致供肝段的废用。尽量缩短供肝段的缺血时间亦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移植对胃黏膜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对胃黏膜pH(gastricintraumucosalpH ,pHi)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 0例行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 ,采用胃管法 ,分别于入室、无肝期前 2 0min、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术后 2、2 4h抽取胃液 3~ 5mL ,分析胃液的PCO2 ,同时在以上各时点监测动脉血PaCO2 、PaO2 、pH、HCO3 -和BE ,并代入Henderson Hasselbach公式计算pHi。结果 pHi在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P <0 .0 1) ,且新肝期 30minpHi为最低点。术后 2h虽较术前有所回升 ,但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移植阻断下腔静脉后胃黏膜有明显的缺血低灌注现象。随着阻断时间延长 ,胃黏膜低灌注、酸中毒的症状加重。提示术前选用抗酸药物治疗 ,术中减少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尽量缩短无肝期的时间对提高pHi、保护胃黏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16例“简易犬自体肝原位移植模型”,用酶组化光镜观察及分离肝细胞酶活性定量测定技术,检测了肝组织细胞在肝动脉系统缺血(HAI)1h及3h的情况下其SDH(琥珀酸脱氢酶)和LDH(乳酶脱氢酶)的活性,并与正常肝细胞及冷缺血15min的肝细胞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当HAI达1h,肝细胞线粒体SDH活性已明显减低,而LDH活性显著增高,与冷缺血15min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HAI达3h时SDH活性极度减低,而LDH活性极度亢进。提示:HAI可能是移植术后供肝病变致某些早期并发症和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尽量限制在1h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