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高含冰量路堑边坡挡护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青藏铁路北麓河厚层地下冰路堑试验段设置的L形挡墙、加筋土挡墙、骨架护坡、加筋土护坡、泡沫玻璃板护坡和草皮护坡6种挡护措施,从设计、施工和应用效果全面分析,总结青藏铁路高含冰量路堑合理的挡护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高原、冻土和环境问题是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难题,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世界铁路史上独一无二.由于独特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的稳定性异常复杂并具有多变性.因此,为保证青藏铁路路基长期稳定和运营安全,应加强对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的系统研究.研究结论:多年冻土斜坡路堤的稳定性计算,不仅要参考普通斜坡分析的方法,也要考虑边坡失稳的时间因素;除此以外,还可以从填料的选取、铺设土工格栅、采用抗滑桩加固等方面提高多年冻土地区斜坡路堤的稳定性,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对今后的高原铁路建设及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自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在多年冻土区已经出现了几处冻土斜坡路堤变形较大的情况.本文针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的维护提供帮助.研究结论:青藏铁路的修筑改变了沿线多年冻土的生存条件和路基周围的水热环境,同时气温的年际变化和多年变化也影响着路基的工程状态.论文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水、地温、冻土类型、坡向和坡度)着手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路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第七标段多年冻土路基按保护冻土原则进行设计,高含冰量冻土地段采用片石通风路堤、通风管路堤、保温护道等措施减少冻土扰动,缩小冻土融化沉降范围;采用换填保温层、设置挡水埝、U型水沟等防排水保温措施,使冻土路基重建热量平衡系统,满足了多年冻土路基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重力式挡土墙和桩板式挡土墙是两种常见的铁路路基支挡结构形式。对于陡坡路基路堤侧支挡工程,当重力式挡墙的墙高、墙趾埋深或基底应力等受控制时,常采用桩板墙进行路堤支挡。但当桩板墙悬臂端过长,桩顶水平位移难以控制或不经济时,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桩基托梁重力式挡墙,可较为经济地实现路堤支挡的目的。结合某在建高速铁路工程案例,详细阐述陡坡路基桩基挡墙的设计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6.
椅式桩板结构是岩质陡坡地段的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可严格控制路基沉降、保证路基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山区陡坡路基,但目前对其工作机理的认识尚不够深入。本文结合某软岩陡坡路基支挡工程,针对椅式桩板结构的工作机理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软岩边坡椅式桩板结构支挡路基的变形以沉降为主;挡土板与承载板上土压力沿纵向呈漏斗型分布,形成了以椅式桩与基岩为拱脚的空间土拱效应;当岩体弹性模量大于20 GPa时可不考虑岩体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可将其按线弹性材料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7.
强降雨季节易造成路堤边坡溜坍、路堑山体滑坡、挡护设施变形、桥台护锥变形溜坍等灾害,对路桥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中要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对高路堤、深路堑的支护结构建筑及桥梁的基础设计均应严格按标准和实际情况确定。路基边坡的防护措施要认真落实到位,高填筑路基防护措施采用坡脚挡土墙和路肩挡土墙。施工中要结合土质、地形、坡度、水文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采取相应的措施。要科学养护维修,应用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提高路桥整体基础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青藏铁路厚层地下冰地段路堤填筑及路堤防护、排水、过渡段综合施工技术,通过采用通风管和片石两种方式成功地解决路堤堤身热量的散失问题,从而提高基底的冷却量,维护基底多年冻土的稳定。另外,通过碎石及抛片石护坡、U形水沟以及挡水埝等路堤防护及排水工程的施工,有效地解决路堤的热融问题,减少路堤下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幅度,改变路堤下多年冻土人为上限的状态,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研究片石通风路基、热棒路基、通风管路基施工技术的工作原理、施工工艺和方法、主要质量保证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总结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堤施工技术,为高原多年冻土路堤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根据分析确定不同冻土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灵活选择冻土施工技术.路基面过宽、暖季过长的冻土地段不宜选择热棒路基;通风管路基与风向密切相关,目前我们很难把握风向,建议少采用通风管路基;片石通风路基要注意选好石材,防止地表水进入路堤;在高路堤地段,建议采用以桥代路方式通过.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玉蒙铁路位于云南省境内,地质环境错综复杂并且活跃的新构造运动使得该区域地震多发。对于玉蒙铁路陡坡高路堤工点,设计采用路堤桩板式挡土墙支挡结构加固。为评价路堤桩板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支挡结构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沉降和变形,进行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路堤桩板式挡土墙在不同地震加速度作用的动力响应,研究支挡结构的抗震可靠性,并与现行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1)桩板式挡土墙的水平位移、桩身弯矩、挡土板的土压力随加速度增大而增大;(2)当地震烈度大于等于8度时,试验得到的桩身弯矩和挡土板土压力均较目前规范的拟静力法的计算设计值大,说明地震烈度小于等于7度时,可以按照传统的拟静力法进行设计,而当烈度大于等于8度时,则应该适当增大结构的安全系数;(3)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广大新双线铁路等高烈度地震区的路堤支挡加固工程中。  相似文献   

11.
杨显文 《铁道建筑技术》2015,(2):100-103,112
为研究开挖边坡稳定性及其变形破坏机理,选取典型开挖边坡工程实例,在调研工程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开挖边坡特征、边坡病害发生情况、边坡破坏类型及破坏机理,获取边坡工程灾害的发生机制及边坡失稳破坏规律。基于赤平极射投影法,对边坡危险优势节理组特征以及优势节理组、边坡面产状进行分析,得到边坡潜在的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边坡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机理展开研究,并运用Flac3D有限元法对开挖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验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理论计算、定性分析、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能够得到边坡稳定性分析较为满意的结果,从而可以为边坡的支护提供支撑及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边坡失稳问题一直是工程界极为瞩目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对非线性理论在斜坡稳定性和滑坡预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内容包括:非线性模型研究、水的作用机制、滑坡预报模型等,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路基边坡坡面冲刷强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南方花岗岩地区和北方黄土地区修建铁路公路时,路基边坡常常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坡面冲刷问题,坡面冲刷强度是路基坡面冲刷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坡面冲刷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坡面流挟沙冲刷能力,包括推动冲刷和悬移冲刷两部分,水流中土颗粒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会产生颗粒剪切力和粒间离散力,结合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得出坡面流推移冲刷强度,土颗粒在水流中下沉时,土颗粒重心作为一个重体基本保持在一定高度,那么水流必须以与沉速相同的速度将土颗粒举起,推导得出坡面流悬移冲刷强度,以南方花岗岩风化层路暂边坡为例,对路暂坡面冲刷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可供路基边坡设计和养护参考。  相似文献   

14.
《6502电气集中电路》中规定:“当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范围内,进站方向为下坡道时,如果其平均换算坡道等于或大于0.6%(即6‰),则原则上应设计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止列车进站后停不住车,引起重大行车事故……延续进路可通向安全线、牵出线、专用线和车站的进出口。”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对三福高速公路SA8合同段K207 939~K208 200段高边坡病害整治进行了总结,并对采用锚索(锚杆)加固处理措施进行了简要介绍。研究方法:通过现场实地操作进行组织管理,结合实际不断发生的情况,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取得了相关的施工参数,找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法。研究结论:在有病害的高边坡施工时,第一级台阶必须有足够的宽度,锚索施工张拉的各个环节操作必须规范,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林 《铁道勘察》2014,(1):90-93
结合陡坡地段桥梁设计实例,对走行于陡坡地段的铁路,进行桥梁、路基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桥梁路基设计分段,并提出适用于陡坡地段的特殊桥台设计。  相似文献   

17.
应用非饱和土水分运动基本理论建立了二维降雨入渗 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用于计算雨后土体的瞬态含水率 分布,将总粘聚力引入抗剪强度公式,采用极限平衡方法,讨论 了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边坡稳定性问题已经成为土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折线边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边坡类型,但对折线型边坡自稳高度的研究并不多见。建立了一个边坡自稳高度求解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由于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剪切带湿化作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导致抗拉强度减小与内摩擦系数的降低。地下水对诱发边坡失稳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对这种滞后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揭示了边坡演化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超 《铁道货运》2011,29(4):11-15,5
随着我国铁路线路技术条件的改善、机车功率的提高,既有线改扩建时,为了软化坡度、降低工程难度,可以考虑合理地使用超限坡。根据我国铁路现行标准中关于线路及机车牵引的规定,分析了在保证运输安全、满足运输能力的基础上,电气化线路改建设计中采用超限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讨论了采用超限坡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超限坡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冻土区热融滑塌的机理,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各项因素,包括冻融交界面位置和暖季强降雨等因素;采用现场实例评价了目前关于冻土边坡稳定性5种计算方法,且利用改进极限平衡法评价了具有上部结构物的斜坡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冻阻法"计算比较适合青藏铁路安多段自然边坡稳定性评价;改进极限平衡法能评价较复杂条件下的斜坡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