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共享单车进驻长清各大高校后,在给同学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共享单车无法正常使用,给学生、学校、运营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们对长清大学城中的八所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初步了解了这八所大学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与出现的问题,并从学校、学生、运营商、社会环境这四个大的方面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同时让这八所大学的大学生为共享单车的问题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国内现有的共享单车与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异同,同时通过剖析高校共享单车现状指出了目前高校共享单车租赁系统所面临的巨大考验,在共享单车大大减轻环境负担为城市居民带来巨大优势的同时也存才着多种弊端。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在已有高校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共享单车租赁服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出行中站间距离过大造成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困扰,对西安地铁一号线“B+R”即共享单车接驳的城市轨道交通方案进行了研究。以西安地铁一号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空间句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系统分析使用共享单车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用户特点、车站周围辐射区域内的共享出行特点以及出行者基本状况等因素。结果表明:共享单车使用者年龄整体趋于年轻化,骑车时间多集中于10 min之内、骑车间距多分布在1 km之内;一号线客流量对共享单车的利用率存在着数量与时变特征两方面影响;通过增加街道之间的连接、优化街道路网结构和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计街道宽度等措施提高共享单车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解决接驳共享单车供需不平衡问题,以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公共交通站点接驳单车使用特征,提出基于数据的共享单车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集共享单车使用数据,对其进行起终点解码,并根据解码后的经纬度与周边用地类型将公共交通站点分为5种典型站点类型;其次,提出以接驳活跃度、接驳距离以及用户使用忠诚度作为共享单车出行特征指标;最后,以北京朝阳区的单车数据为例,分析共享单车出行特征指标。结果显示,共享单车作为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接驳工具,居住类站点接驳共享单车使用高峰为6:30—9:30,其他类站点为7:30—9:30。共享单车接驳距离一般在2 km以内,但办公类站点接驳距离可达到3 km,且该站点的用户使用忠诚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共享单车的兴起,为出行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交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可持续发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讨论共享单车如何与公共交通以及公共自行车的协调运行,分析共享单车的投放量,以及如何提高共享单车运行的安全性;最后针对当前共享单车运行系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共享单车(shared bicycles)是互联网经济下交通方式的重要创新,为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提供了简单、便捷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自己也会频繁使用ofo、mobike等共享单车。2017年11月,受彭博道路安全倡议行动项目的邀请,我前往芝加哥参与了第三届美国城市设计峰会,有机会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同行分享共享单车的经验,并实地考察了芝加哥的共享单车。  相似文献   

7.
正一、立陶宛首都还车时需拍照确认放车位置2017年笔者到欧洲旅游,发现几乎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共享单车。他们共享单车的管理确有我们借鉴之处,共享单车使用者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对共享单车的爱护亦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民众是怎么使用共享单车的。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合并成波兰立陶宛  相似文献   

8.
正小蓝单车成为近期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中"最大牌"的一个。而这一曾被市场称作是第三大共享单车品牌企业的倒下,对整个共享单车市场来说无疑具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有分析指出,在ofo、摩拜两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共享单车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显现出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共享单车的冬天似乎比今年的冷空气来得更早,一大批跟风而进的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停摆。之前有悟空单车、町町单车等相继倒闭,近期又有小蓝单车突然"掉链子",被坊间热传资金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9.
无桩共享单车故障的主要诊断方式为人工定期维修和APP用户反馈,但在诊断过程中存在浪费劳动力和资金、报修率较低等问题.因此,单车的故障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利于共享单车企业的未来发展.为提高故障诊断效率并节约成本,结合大数据技术,提出共享单车故障预测模型及求解算法进行探究:以无桩共享单车的行驶时间和行驶距离作为输入,构建有条件约束的故障预测模型;针对模型计算的复杂性,利用Fisher线性判别法设计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对北京市某地区的哈啰单车系统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两种方法相比较,该模型可快速预测该地区的故障无桩共享单车,且准确率高达86.13%,能够显著降低无桩共享单车的故障率并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使用决策形成过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以济南市历城区和历下区564 份用户骑行问卷数据为研究对象,将共享单车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用户的忍受疲劳程度等因素作为潜变量,将出行距离、用户可接受骑行时长、温度、地势、车体质量等因素作为显变量,量化了外生潜变量与显变量之间、内生潜变量与显变量之间以及外生潜变量与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构建了共享单车使用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户的忍受疲劳程度在影响使用决策上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共享单车管理与投放的合理化建议,以促进运营企业提高服务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规范已运营的共享单车服务,同时为尚未投放共享单车的城市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设计和发放李克特调查量表获取受访者对共享单车运营与管理的态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提炼受访者的潜在态度因子,建立表征潜在态度因子之间相关关系、潜在态度因子与调查题项之间相关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通过车辆停放管理和停放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手段可提升人们规范停放共享单车的意识,而规范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行为可改善民众对共享单车的认知,建立共享单车企业品牌效应,提高共享单车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在共享单车领域有两则消息引人关注:一是摩拜单车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最高纪录;一是正式运营仅仅5个月后,重庆的共享单车运营商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市场。共享单车是网约车之后的新风口。借助共享的理念,用节能健康为卖点,来完后最后一公里的路途,于是以ofo、摩拜等为标志的共享单车公司风起云涌,成了风口上腾飞的"猪"。经过了疯狂的发展与多轮的融资,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厘清共享单车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 率,从共享单车的经济外部性特征入手,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理论分析了共享单车的负外部性产 生的原因,论证了共享单车外部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最后从外部成本内部化角度,面向政府、企 业和用户分别提出了管理策略,为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共享单车的 正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促进自行车出行,优化交通结构,促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负外部性主要体 现在挤占道路资源,车辆乱停乱放,安全隐患突出;消减共享单车负外部性的根本手段是控制共 享单车的规模在动态最优投放量附近。在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政府的激励 作用,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共享单车企业、共享单车使用者紧密联系起来,共同消减共享单车带 来的负外部成本。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轨道交通的“第一/最后一公里”问题,接驳公交和共享单车是通勤用户最常选择的两种公共交通方式。为理解共享单车对接驳公交出行需求和线路设计等规划运营方面的影响,提出供需交互状态下的接驳公交线路设计与车辆配置模型。需求端考虑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基于用户在共享单车和接驳公交之间的模式选择行为,动态计算接驳公交实际出行需求;供应端考虑车辆容量、数量和流平衡约束,以最小化公交运营成本和用户出行成本之和为目标,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优化接驳公交线路设计及车辆配置。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松弛算法进行求解。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回龙观地铁站周边出行小区接驳公交线路设计,公交及单车出行需求采用真实的IC卡数据,以及摩拜单车骑行数据,站点间行驶时长采用高德驾车路径规划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车辆总数为10,线路数量为2时,考虑共享单车影响的接驳公交规划模型相较于只考虑单一模式可以有效避免规划需求误差。此时,各站点到地铁站的平均运行时间是15.58 min,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是3.35 min;在线路数量为4时,各站点到地铁站的平均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共享单车迅速发展,已有研究较少从微观角度来阐释共享单车的选择行为.本文基于随机效用理论,构建Nested Logit模型,选取出行目的、接驳时间、在车时间、停车时间、费用等出行特征变量,选取下雨(雪)、空气质量、气温、风力等级等天气状况变量,选取年龄、性别、收入等社会经济变量作为效用函数的特征变量,采用D-optimal法设计问卷,在济南市开展共享单车实证调查.基于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参数标定,找出影响共享单车及其他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共享单车的乘车费用与接驳时间进行弹性分析,明确了共享单车乘车费用与接驳时间变化对短途出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共享单车投放点选址问题,本文将建立投放点车辆预测需求模型预测小区总投放数量,同时构建投放点选址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利用蚁群算法寻求最优解。算例结果表明,模型与算法能有效地确定服务小区内共享单车投放点位置、数量及投放车辆总数,解决服务小区间调配问题中存在的选址难题。  相似文献   

17.
正立陶宛(LITHUANIA)位于波罗的海东岸,首都维尔纽斯,这个城市在2015年7月推出了共享单车系统,属于无桩智能共享单车,在手机上安装共享单车app(手机软件),想骑自行车时打开app,查询附近什么地方有共享单车,并按地图导航路线找到共享单车,扫描二维码直接解锁。维尔纽斯共享单车系统要求用户换车时,要把单车放在市政部门规定的自行车停车位上,上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评估共享单车和公共交通之间的复杂时空关系,根据替代或补充关系的具体成因类型,结合共享单车出行起讫点的分布情况,定义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多元关系;其次,考虑公共汽电车与轨道交通的差异性,提出一种基于弱监督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多元关系的分类模型,并根据共享单车轨迹数据,计算不同关系分类和交通方式下的公共交通可达范围、共享单车骑行时长及步行接驳距离边界阈值。结果表明: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的多元关系可分为接驳补充、空白补充、替代关系1和替代关系2。其中,共享单车与公共汽电车多元关系的三参数划分阈值分别为329.75 m、5.07 min和182.93 m,与轨道交通多元关系的划分阈值分别为816.96 m、10.27 min和653.91 m。共享单车与公共汽电车以替代关系1为主,占总行程的54.98%;共享单车与轨道交通以空白补充关系为主,占总行程的48.90%。共享单车与公共汽电车关系主要为多元替代与接驳补充,与轨道交通主要为多元补充与替代关系2。共享单车与公共汽电车的关系相比于轨道交通会更为复杂。本文可为促进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在各自优势距离上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两个月,共享单车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就火爆起来。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洪水泛滥"的地步。自从2016年9月摩拜进入广州开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共享单车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据统计,目前广州市面上在"服役"的共享单车就已经超过20万辆。网络约车、扫码解锁、随骑随停的便捷操作,使共享单车很  相似文献   

20.
共享单车系统自发的不均衡性导致单车数量分布与用户需求分布之间产生偏移,降低了系统服务能力,需要调度实现再平衡. 现有动态调度算法缺乏考虑起点车辆供给不足,用户在出行过程中“再次”取车的移步需求,难以准确识别用户真实的出行需求分布,降低了调度效果. 本文提出以用户出行选择行为为下层,以调度车辆路径规划为上层的双层规划模型框架,设计结合仿真系统的启发式求解算法. 算例场景基于上海市虹口、杨浦区共享单车历史出行数据搭建,并进行网格化处理. 算例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识别移步需求,提高共享单车的供需匹配能力. 针对各类调度资源配置情况,共享单车的供需匹配率提升18.07%~ 19.89%,提高了共享单车系统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