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纲  刘涛 《交通标准化》2016,2(2):34-38
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地改变地形地貌、扰乱土壤结构、破坏自然植被,极易引起 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为有效控制因高速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快速恢复和重建水土保持 设施,预防水土流失危害,以新疆G314 线库尔勒至库车段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土 流失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主体工程中兼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植物措 施与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的互补关系,确定了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分区防护的具体 措施。研究结果有助于补充和完善新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也可为该区同类工程建设 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阳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公路绿化中原生植物的筛选为研究目的,对阳城绿道、省道229阳城段、蟒河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区域沿线的原生植物种类运用样线调查法进行调查,并根据公路乡土植被恢复及景观绿化配置中对乡土植被种类的需求从生境适应性、水土保持、固碳与污染物吸附、景观营造、繁殖培育、养护管理等方面确定原生植物的筛选原则,筛选适用于阳城市公路建设的原生植物种类,为阳城市公路生态绿化中乡土植被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提供重要的选择,为国内公路生态绿化建设中原生植物的筛选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阳蟒高速公路植被生态护坡为研究对象,对分别应用双聚交联型土壤固化生态修复技术、客土喷播生态修复技术、植被穴栽生态修复技术3种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的植被生态护坡开展实地调查,分析不同植被生态修复技术对绿化植被生长情况及边坡坡面侵蚀情况的影响,探讨不同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得出影响高速公路边坡水土保持效益的关键因素,为同类型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生态修复及水土保持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干热河谷泥岩坡地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坝周低山区是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而泥岩坡地植被恢复又是坝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的难点。在中科院元谋水土保持生态试验站进行了泥岩坡地的封禁植被恢复、半封禁植被恢复及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并对比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禁、半封禁和人工促进的植被恢复方法都能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均有改善,而封禁恢复可能带来相对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陈雷  孙西平 《交通标准化》2009,(15):207-210
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造成水土流失的施工期重视不够,未采取有效的临时防治措施,从而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针对该问题,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宜长段为例,对高速公路施工期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阐述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可为高速公路建设水土保持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造成水土流失的施工期重视不够,未采取有效的临时防治措施,从而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针对该问题,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宜长段为例,对高速公路施工期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阐述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可为高速公路建设水土保持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绿色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及评价依据。水土保持绿化设计作为生物措施是防治水土保持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分析了公路水土保持中绿化的应用现状,论述了公路水土保持乡土植物的应用难点,提出了水土保持乡土植物在公路中的应用原则和建议,并以山西省某高速公路路域绿化设计为例,通过选用乡土植物为公路绿化进行配置设计,最大化模拟、还原建设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公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公路边坡干湿客土喷播生态恢复效果,以京沪高速公路莱芜至临沂(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边坡生态恢复工程为例,在归纳边坡客土喷播干湿工法的基础上,通过现场采样测试分析,对干湿客土喷播两种工法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了边坡客土喷播生态恢复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与客土干喷工法相比,湿喷工法具有作业快、生产效率高、初期出苗快、种类多、植被覆盖度好等特点,但初期灌草比例中草本植物出苗偏多,对后期草本向灌木植物演替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干湿两种客土喷播工法均能实现边坡生态恢复,但两种工法的差异性导致边坡生态恢复的效果有所不同,对于具体的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工程而言,需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确定适宜的干湿客土喷播工法及相应植生材料配比,以达到最佳的边坡生态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本文对英文推理小说中预设的应用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从指称预设和背景预设两个角度研究了作者如何设计情节和构建推理,总结了指称预设和背景预设对推理小说的创作和阅读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从新视角加深对此类作品的研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分析了在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护坡工程、拦渣工程、截排水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和临时防护工程监测的要点,详细论述了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监测项目和监测要求,以期能够为提高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监测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寒区湿地占我国自然湿地的60%,具有特有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公路穿越中国重要的寒区湿地,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回顾了公路建设对寒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总结了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指出对人工恢复湿地开展长期监测,针对寒区湿地特点开展生态恢复技术研发,形成成熟技术方法。对今后公路建设寒区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进行了展望:1开展长期公路建设湿地影响生态监测;2加强宏观尺度寒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3开展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2.
边坡防护效果的评价直接关系到边坡防护的质量和安全,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其防护效果进行正确评价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保龙路边坡综合防护实体工程,采用模糊层数分析法,从边坡防护的适宜性、生态恢复、安全性、水土保持、耐久性、美观性等方面,对边坡的防护效果进行分析,得到了合理的评价结论,为解决边坡效果评价问题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伍松 《交通标准化》2012,(17):122-123
新疆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而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这就要求在公路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工作,建立起完善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提高新疆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水平,实现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曾田  王莉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5):19-19,21
随着开发建设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山体遭到破坏,产生更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边坡综合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再造我国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绿色通道和保证交通要道畅通的迫切需要。根据边坡生态恢复工程的基本原理,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恢复途径的选择原则,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充分体现了边坡生态恢复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因忽视扰动土壤的生态管理而导致植被营建失败和成本居高不下的普遍问题,结合我国公路景观生态工程建设的实际,对路域环境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和论证,提出了一些路域环境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徽杭高速公路(皖境段)水土保持设计的概况。分析了工程造成的几种水土流失状况及如何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使公路两侧的环境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7.
生态公路设计理念在韶山高速公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韶山高速公路的生态公路理念,介绍了韶山高速公路建设中采取的边坡生态设计与恢复,生态排水系统设计,取弃土场的设计及生态恢复,生态绿化设计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等生态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猪屎豆和白灰毛豆两种灌木在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2012年在海南省中线高速(S21)选择骨架防护、三维网防护、普通喷播3种典型防护形式坡面进行了猪屎豆、白灰毛豆灌木种子不同配比方案恢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猪屎豆、白灰毛豆两种灌木的株高、冠幅、胸径、生长密度4个生长指标变化特征与前期种子配比情况有直接关系,其中冠幅和胸径指标正相关,但是与株高和生长密度指标负相关.该结果说明这两种灌木在海南省中线高速边坡(包括普通土质边坡和膨胀土劣质边坡)生态恢复中具有可行性,但是应调整灌木种子用量,确保灌木适宜的生长空间,维持灌木健壮的生长势,同时种子应合理搭配以维持后期边坡物种的多样性.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中线高速边坡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付杰 《北方交通》2012,(5):15-16
结合《辽阳灯塔至沈阳辽中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对路线方案进行的水土保持定量分析评价,提出了公路项目水土保持评价因素,验证了公路项目路线方案比选水土保持定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是相对水土流失而言,生态公路是相对生存环境而言。分析水土流失、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的结果、原因;指出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建设生态公路的必要性与科学性。以唤起全社会对生态公路的理解、关注、重视、支持,进而实现生态公路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