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及其最小转弯路径的半径在道路设计中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现有道路规范中给出了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但没给出各种设计车辆的最小转弯轨迹,难以在实际中应用。详细列出了中国目前与道路几何线形设计相关的几个规范中关于设计车辆的规定,及美国Green Book中关于设计车辆的规定,给出了《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每种设计车辆的最小转弯路径的最内侧轨迹、前轴中心轨迹、左前轮轨迹、前悬轨迹的半径,以供实际应用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路设计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在视距、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平纵组合、路肩与分隔带、平面交叉、交通安全措施等7个方面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这些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目的是希望道路设计人员能通过公路设计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低等级公路T型平面交叉的改扩建问题选取山西省内具有代表意义的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3种加宽条件下左转弯待转车道拓宽方案的特点和适应范围,并进行了工程量和造价的初步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在不同道路加宽类型中应选择最适合的改扩建方案,对以后的T型平面交叉改扩建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互通立交互通范围内平面线形、主线纵断面线形、变速车道、平纵组合等角度分析平曲线半径数值参数对整个互通立交安全性的影响。选取贵州高速水唐互通立交线形设计项目作为案例,对互通立交线形设计项目平曲线半径参数的计算选择展开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知,在对互通立交平曲线半径技术参数的数值开展计算与选择时,需在国家最新标准和规范要求下结合安全需求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5.
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有重要的影响,从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平纵组合、平面交叉等方面研究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对改进公路设计,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景鲍 《交通标准化》2014,(15):252-254
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在公路设计工作中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包括视距、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平面交叉、平纵线形组合、人为因素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供公路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区路线设计不同于城市公路设计,它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质特征,设计的同时要考虑直线与曲线、曲线与曲线的衔接问题,确保驾驶员视觉流畅性,转弯时的缓和曲线以及小半径曲线设计要考虑驾驶员的反应速度以及行车安全。以山区路线线形设计为出发点,分析了线形设计原则,讨论了相关线形设计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魏彬 《交通标准化》2013,(6):130-132
某一级公路平面设计线位于道路分隔带中心,纵断面设计线位于2m分隔带两侧边缘.路线平面布设遵循以人为本、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纵面线形力求视觉顺适,并综合考虑桥梁、平交的设置.路线的交叉设计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和公路与管线交叉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高速公路转弯匝道雨天行车安全,提出一种基于路段线形、行车速度、降雨影响的小客车行车安全性量化方法.面向人-车-路协同,基于CarSim建立行车仿真模型,以最大侧向偏移量、峰值反应时间、过渡反应时间为安全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雨天场景下圆曲线半径、超高、纵向坡度以及车辆目标速度对转弯匝道行车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匝道行车安全性与圆曲线半径正相关,与目标速度、纵向坡度绝对值负相关;车辆速度较小时,过大超高将导致侧向偏移量增加,危害行车安全;坡度、圆曲线半径、超高、车辆目标速度对行车安全性的敏感度分别为0.67,0.92,0.99,0.99.最后,运用MATLAB多元回归,建立了转弯匝道小客车雨天行车安全度量化模型,获得了最大侧向偏移量与行驶速度的量化关系,并提出安全及限速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要把旧路改造的线形设计好,对于平曲线半径等指标,必须按规范执行,对于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可以灵活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三次NURBS曲线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三次NURBS曲线建立描述公路线形的统一数学模型,并对用MURBS曲线描述公路各种线形进行了论证。该模型基于公路三维实体,应用于公路线形设计时,只需掌握公路的起讫点、交角点及曲线半径即可控制线形设计和进行局部调整。与传统设计方法和其它数学模型相比,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灵活性,为公路CAD软件开发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2011,(2):F0004-F0004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节点”,汇集多路交通流、多种交通方式和多个冲突点,交通秩序的好坏以及交通流的顺畅与否在此最为突显。因此,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平面线形、进出口道、公交停靠站和专用道、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等道路设施的设计,还包括交通岛、路面标线等渠化设计,信号配时设计,  相似文献   

13.
运行速度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的重要指标,而运行速度与高速公路线形直接相关。通过实测天津市高速公路不同线形条件下的运行速度数据,系统分析运行速度与高速公路线形指标之间的相关规律,回归得出直线长度、圆曲线半径、弯坡组合等不同线形指标下的运行速度计算公式,有利于掌握高速公路的实际运行速度规律,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路线形设计的实际情况及《标准》中关于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规定,结合竖曲线半径确定的限制因素,提出了调整提高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推荐数值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水平,文章结合实际从公路线形组合选线原则出发,在分析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的基础上,详细论述公路纵断面线形设计指标要点内容,实践可知,在设计过程中做好圆曲线半径值与平曲线最小长度以及线形的控制,能够提高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水平,这对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颖 《交通标准化》2011,(12):132-134
通过选取山区某三级公路的某一路段为研究对象,该路段内含有不同半径大小的平曲线。采用动态GPS仪,现场测试车辆行驶的动态速度,并与路段内各种平曲线半径相对照,收集不同半径曲线段的线形资料及速度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获得该三级公路平曲线半径与行车速度的回归模型,并利用运行速度理论分析该路段平曲线设计指标使用的恰当性和平曲线上实际行车状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车速决定线形,线形影响车速。运行车速是对线形设计效果最直接的反映,用其来检验及评价线形设计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本文从运行车速的角度出发,对公路线形设计质量的评价作初步量化的探讨,提出了在满足运行车速要求的前提下,确定路线平曲线半径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必要的推导。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公路线形设计的实际情况及<标准>中关于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规定,结合竖曲线半径确定的限制因素,提出了调整提高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推荐数值指标.  相似文献   

19.
回头曲线路段的轨迹曲率特性和汽车过弯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山区公路回头曲线上的车辆轨迹特性和驾驶行为偏好,通过实车路试采集了自然驾驶习惯条件下回头曲线路段上的车辆行驶轨迹线和轮迹线-车道线的横向距离等参数,基于实测数据计算了轨迹曲率,分析了轨迹曲率与道路设计曲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轨迹曲率变化模式,提出了轨迹等效半径的概念,研究了回头曲线路段的切弯行为和典型过弯方式. 研究发现:1) 回头曲线的入弯、弯中和出弯均可见严重的车道偏离. 2) 入弯时汽车在缓和曲线之前便已进入曲线行驶状态,出弯时车辆轨迹曲率在驶出缓和曲线之后的直线上降低至0,轨迹曲率的变化率要低于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率;左转轨迹的曲率变化率要低于右转轨迹的曲率变化率. 3) 左转轨迹曲率的幅值回头曲线中部低于或者接近道路设计曲率,右转轨迹曲率则高于道路设计曲率. 4) 左转弯的轨迹等效半径要高于弯道设计半径,右转弯轨迹半径最小值和均值普遍则低于设计半径. 5) 驾驶人可以通过不同的切弯方式来实现回头曲线路段轨迹半径的增加和最大化,但需要侵占对向车道. 6) 驾驶人切弯时,左转弯的轨迹半径增量要高于右转弯的轨迹率半径增量,即车辆左转驶入回头曲线是更容易取得切弯效用;在大头线、平头线和小头线(转角分别大于、等于和小于180°) 3类回头曲线中,小头线和大头线上的切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说明了对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和日本现行的平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由此指出了我国现行的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