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浅谈山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是根据公路基本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对地质资料的深度要求分阶段进行,一般采用资料收集与研究、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及各种测试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手段进行勘察,其最终目的是详细查明隧址区的地质条件,确定隧道围岩级别,为隧道施工布置、各段洞身掘进方法及程序、支护及衬砌类型或整治工程设计提供详实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新吉坪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地质作用剧烈,碳酸岩分布广泛,不良地质特别发育.针对斜井进正洞施工,提出了纵向爬坡导坑法.并以2#斜井为例,介绍了纵向爬坡导坑法施工工艺和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的控制要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量测方法,为新吉坪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摇前隧道右线出口段洞身沉陷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良地质、浅埋地段隧道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地表和洞身沉陷是施工中常见的一种事故。文章结合摇前隧道右线出口不良地质地段地表和洞身沉陷事故,对工程监控量测、应急处理、原因分析和整治处理方案及整治效果进行介绍,以期为类似事故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采用多种物探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大地电磁法、浅震法等)对建昌至兴城高速公路灰窑予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勘察,为布置钻探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物探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速公路线路勘察中,经常会遇到地下煤矿采空区、灰岩溶洞等地下不良地质体,这对公路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快速有效探明地下空洞的赋存范围,对公路勘察设计部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分析了地下采空区的瞬变电磁响应的特点,同时应用瞬变电磁法对某高速公路线路范围内的地下煤矿采空区进行了探测,解释结果得到钻探资料验证,成果表明:瞬变电磁法探测煤矿采空区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朱良和 《湖南交通科技》2005,31(1):94-95,110
介绍了分水岭隧道洞身k25 196~ 230地层地质情况,以及隧道开挖后出现的病害,从设计和施工上提出了根治隧道溶洞拱顶下沉、隧道拱脚位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洞口斜交、偏压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山隧道右线进口不良地质段为实例,详细介绍了洞身与山体斜交、偏压时,采用双层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隧道围岩进洞时小导管的设计参数、施工工艺、施工要点等,对同类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吕梁山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极丰富,洞身穿越含水层厚度大。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对隧道洞身内富水段、涌水量进行预测评价。富水主要集中在隧道中前段、断层上下盘裂隙带。施工中有遇涌水突水的可能,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区水文环境,保持原有自然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辽宁抚顺(旺清门)至南杂木高速公路红升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情况,即采用地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围岩级别,并对隧道施工时的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公路铁路运输要求标准的提高,公路铁路的分离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并保证通行的安全性。通过地质调绘、钻探工作,查明鸡西公铁分离立交桥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了沿线不良地质条件,为桥梁设计提供了基本参数,达到了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鸡西分离桥岩土勘察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广西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发达隧道因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隧身结构受到浅埋、偏压、滑坡、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的综合作用,开工前设计补充技术措施,掘进后时地表、洞身结构跟踪监测,积累了完整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掘进100多米后,考虑山体、地表、洞身严重变形等情况,再次采取补强措施,使隧身变形情况得到控制,保证了结构质量和工程的顺利开展,可为同类地形、地质条件的隧道选址、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在旺清门至南杂木高速公路玳珉关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地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等勘察手段,查明了该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了隧道围岩类别,并对隧道施工时的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13.
广西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发达隧道因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隧身结构受到浅埋、偏压、滑坡、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的综合作用,开工前设计补充技术措施,掘进后对地表、洞身结构跟踪监测,积累了完整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掘进100多米后,考虑山体、地表、洞身严重变形等情况,再次采取补强措施,使隧身变形情况得到控制,保证了结构质量和工程的顺利开展。可为同类地形、地质条件的隧道选址、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白鸽岭特长隧道的地勘察资料,结合隧址区现场踏勘的成果采用地质分析法对隧道整体地质情况进行预报,并在此预报结果基础上,采用先进的TGP法对隧道进行长距离预报和瞬变电磁仪法对隧道进行短距离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和地质方法的结合较好弥补了现有物探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平地园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隧道施工中,影响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开挖方法。因而,在进行开挖方法的选择时,必须根据隧道断面的形状、大小、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恰当的开挖方法。主要阐述了隧道洞身开挖的几种方法,并且阐述了平地园隧道洞身开挖技术。  相似文献   

16.
BQ值法是目前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普遍采用的方法,实际应用中勘察结论多与施工现场存在一定差别。以石家庄西部某隧道为例,采用EH—4大地电磁法对隧道围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结合BQ值综合确定了围岩等级。结果表明,采用BQ值和EH—4综合评定隧道围岩等级可有效提高勘察精度。  相似文献   

17.
申家坡隧道是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巫山至奉节段的一项地质条件复杂的重要工程。通过在地质勘察期间综合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查明了相关的地质条件,为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相应的地质参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申家坡隧道地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阐述了申家坡隧道综合地质勘察的内容、作业程序和主要做法,最后通过申家坡隧道综合地质勘察的应用,总结出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综合地质勘察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郭彪 《北方交通》2023,(4):77-80
详细介绍了大关口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就隧道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经综合勘察分析,大关口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发育有岩溶、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经一定工程措施处理后,可进行隧道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断层是一种破坏岩体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不良地质体,危及隧道施工;同样地下含水层也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时常造成地面崩塌。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准确判断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以炸山嘴隧道为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隧址区的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密度电法断面上的低阻异常带划分出了含水层的位置、埋深及规模,利用低高阻垂向分界面划分出了断层破碎带位置。为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0.
以某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工程为背景,探讨其洞口工程安全措施和洞身施工安全技术,并结合该隧道对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分析,介绍该隧道工作面所采用的地质钻孔探测方案,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