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国黄土分布面积非常广阔,它复盖着华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过去在确定黄土路堑边坡时,由于对黄土地区的地质地理条件注意得不够,室内试验工作和野外的观察没有密切结合,因此要全面地探寻出黄土边坡稳定性规律是很困难的,本文根据我国黄土地层分布、成因类型、地貌特征、黄土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各类黄土的破坏特征,初步讨论黄土路堑边坡的坡度和高度,同时指出黄土路堑边坡横断面型式必须根据黄土类型、层位条件、气候特征等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
黄土具备岩土材料所具有的物质成分上的非均质性、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过程的非连续性、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高度的非线性和复杂性,对其工程性质的定量描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发表的大多数关于黄土方面的研究资料主要是针对湿陷性黄土即新黄土,且埋深都较浅,基本属于非饱和状态,针对的工程也主要是涉及黄土的地基工程。对于深埋黄土、黄土隧道特别是大断面黄土隧道等方面研究资料较少。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黄土隧道的土工实验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该地区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力学性质指标的变异性和特征,用以指导对该地区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的取值,为黄土隧道围岩分级及相关的黄土工程问题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黄土的微观结构及其湿陷性质特征,阐述了黄土湿陷机理特征,从荷载作用、水的作用等角度详细分析了黄土湿陷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可为黄土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二灰黄土饱水强度试验、不同龄期二灰黄土在6次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强度试验和不同龄期二灰黄土在1次冻融循环后的强度增长试验,分析了二灰黄土的强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二灰黄土强度随龄期增长而缓慢增大,长龄期二灰黄土饱水强度仅降低2.4%;低龄期二灰黄土经过1~6次冻融循环后,强度平均降低19.0%,长龄期二灰黄土强度基本...  相似文献   

5.
我国黄土分布广泛,许多建设工程位于黄土分布区内,为配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研究黄土的工程力学特性,从工地现场取回扰动土样,进行了重塑黄土的室内三轴试验,并用邓肯张模型分析了实验结果,获得了重塑黄土的邓肯-张模型参数.所得参数可作为黄土地区工程设计、计算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分布情况及特性概念及形成年代 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导致建筑物破坏具有特性的黄土,称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黄土滑坡成灾机理,基于典型工程活动触发黄土滑坡案例分析,采用野外调查、物理模型试验和应力路径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堆载触发黄土滑坡剪切带形成过程、卸载触发黄土滑坡演化模式和灌溉诱发黄土滑坡的成灾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堆载和卸载触发的黄土滑坡,垂直节理易演化成裂缝带,剪应力作用下剪切蠕变带逐渐由坡脚向坡体内部扩展,直至发展成贯通的剪切带,坡体整体变形破坏,堆载触发黄土滑坡具有典型浅层、深层双滑带特征;灌溉诱发黄土滑坡主要发育在黄土塬边,长期农田灌溉导致地下水抬升,坡体内形成饱和带,重力荷载作用下发生蠕动剪切破坏,滑坡开始启动,大规模的快速覆盖加载导致坡体前部浅层黄土液化,最终触发黄土泥流远程滑坡。   相似文献   

8.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黄土总分布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其中湿陷性黄土占黄土总面积的60%以上,在西北各省区分布甚广,其地表上层多覆盖着湿陷性新黄土,下层为湿陷性老黄土。在河北的张家口、邯郸等地也存在湿陷性黄土,如在邯长公路更乐至冀晋界段13.09公里的高速公路中就有一半为湿陷性黄土。以下结合本人参加该高速公路的设计体会,谈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看法,供同行商讨。  相似文献   

9.
黄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以上,其中湿陷性黄土占比达到60%左右,山西地区有广泛分布的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特殊的力学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性、欠压密性和湿陷性。正确评价黄土的湿陷性和预测工程运营期间土体饱和度变化所引起的附加变形,对于科学选择技术先进、施工便捷、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简单介绍了几种近年来出现的低碳环保的地基处理新技术,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与石灰、水泥改良黄土填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标准铁路路基对填料选择要求较高,人工压实素黄土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结合兰新铁路兰(州)武(威南)复线工程,对素黄土、粉煤灰黄土、粉煤灰与石灰(二灰)、水泥改良黄土填料,在不同掺合比、不同含水量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粉煤灰与石灰、水泥改良黄土的强度特性与水稳性.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压实素黄土强度低,水稳定性差;粉煤灰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土强度特性.采用石灰与粉煤灰或低掺量水泥与粉煤灰可显著改善黄土强度特性,能满足高标准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及以下部位填筑要求;其改良效果与掺合比、含水量等有关.工程中可选5%石灰与10%~30%粉煤灰、2%水泥与10%~30%粉煤灰改良黄土作为路基工程填料,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及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