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琳 《船舶工程》2012,34(1):29-31
EEDI旨在鼓励船东及船舶设计者通过技术改进和使用节能技术,使新造船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尽可能达到高的能效标准。文章简介了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发展历程,通过对EEDI公式和参数的简要说明,初步探讨了在现有公式基础上优化EEDI指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船舶CO2排放水平的能效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际海事组织对于EEDI基线公式尚未确定,为在现阶段推动新建船舶的节能减排,提出了船舶能效数据库样本数据的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基本值(最低水准)的确定方法,用于新设计船实际EEDI相对于与基本值(最低水准)的比较;还推荐一个仅涉及主机参数的简化能效公式,用以船舶初步设计阶段对能效的评估;并建议加快建立我国船舶EEDI数据库,为提高我国船舶绿色程度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船检》2011,(8):16-16
巴拿马驻英国大使阿里阿斯日前在伦敦表示,若各地船东向巴拿马预先申请.该国会允许他们的船舶延迟至2019年执行IMO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中规定的碳排放标准。他指出,”如果他们有要求,我们会批准豁免许可。我们也会告诉船东.不是所有国家都会接受豁免船只靠岸。”  相似文献   

4.
祁斌 《中国船检》2012,(6):54-58
近年来,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相继推出目标型新船建造标准(GBS)、能效设计指数(EEDI),以及未来所要满足的TierⅢ关于气体排放的要求等一系列新标准.新规范.加之船东对于燃油成本的考虑.未来船舶的设计建造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针对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在设计阶段的初步验证和试航阶段的最终验证的差异性问题,基于1 000车长江商品汽车滚装船水池试验结果,开展EEDI初步验证,预报该船的实船航速功率性能;结合实船试航测试,开展EEDI最终验证和对比分析,基于该船的EEDI基准航速计算该船所达到的EEDI值,结果表明该船满足内河绿色船舶-1的能效要求。  相似文献   

6.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1,(11):18-18
EEDI将成为新造船设计能效的强制性指数,于2013年开始实施。届时.没有EEDI数值的船舶.其在二手船市场上的价值也将受到影响.航行范围受限.并且由于给人以效率低的感觉而在租船市场缺乏吸引力。BIMCO建议,成员企业应该确保新船遵循EEDI规范。为此.BIMCO已研发了EEDI计算器.来帮助成员估算船舶的EEDI。BIMCO希望EEDI计算器能使船舶的EEDI表现更加明显.并将提供更容易的方式.在设计参数改变时.以评估EEDI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EEDI时代的船舶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分良 《中国船检》2009,(8):62-65,118
自2008年10月召开的MEPC第58次会议上提出将新造船CO2设计指数改为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EEDI便迅速成为国际海事界各方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张向辉编译 《中国船检》2010,(10):I0013-I0013
一些著名船厂、船东和船级社呼吁国际海事组织(IMO)仔细研究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安全问题。9月初.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三方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三方代表决定在9月末召开的第61届伦敦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上.讨论船舶在恶劣海洋环境下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EEDI和SEEMP两项船舶能效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2015年起强制执行。EEDI指数超标的新设计船将不能通过船级社或IMO的审核,SEEMP指数超标的运营船舶将无法进入国际航运市场。船舶水动力节能附体装置,节能效果显著,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将会赢得船东或船厂所青睐。补偿导管,适用船型广,节能效果显著,结构简单,造价低,制造、安装方便,是一款综合性能优越的水动力节能附体装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海运业对环境的污染日益显著,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提出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用来衡量船舶设计能效水平.本文对27 000 dwt多用途船其EEDI指数进行分析研究,该船的EEDI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已经得到法国BV船级社的认可,相关研究结论可供船舶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关于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规则的最新发展,并以某型集装箱船产品为例,详细介绍该船的EEDI计算和证书申请,并研究分析该船型为满足未来EEDI更高要求而需要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船能效设计指数( EEDI)是国际海事组织(IMO)最新推出的衡量船舶能效水平的指标,用CO2排放量和货运能力的比值来表示船舶的能效.介绍了EEDI及强制性EEDI适用的船舶类型,探讨了EEDI计算公式中存在的不足,并从理论研究和技术途径两方面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胥苗苗编译 《中国船检》2011,(4):I0016-I0016
马士基公司近日称.虽然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存在缺陷,但业内需勇敢迈出第一步。EEDI是IMO三大减排措施之一,IMO希望在海事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夏季会议上落实此公式。然而.批评者称.落实EEDI将是一个艰难“旅程”。马士基专家Petersen称,抱怨应“止步”,船东以及其他组织应支持成员国.努力落实EEDI公式。目前仍有问题亟待解决,例如,  相似文献   

14.
欧盟认为,IMO及其成员在减少CO2排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EEDI,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提高船舶能效和减少海运CO2排放的约束性措施.它为提高新船能效设立了标准.预计到2030年CO2排放大约降低25%~30%.因此EEDI将被世界绝大部分的商船队应用。IMO决定.对建于1999到2009年间的船舶的平均能效基线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5.
胥苗苗 《中国船检》2012,(2):I0006-I0006
IMO将对所有船舶引入一项新的国际能效证书(1EE),该证书包括一项涉及到船舶能效的附加记录,例如发动机系统、新建船舶达到EEDI标准情况.是否采用SEEMP。能效设计指数(EEDI)将只是针对400总吨以上的新船,这里所指的“新船”是指:在2013年1月1日或这之后签订造船合同的船舶;或是之前没有签署合同,在2013年7月1日或这之后铺设龙骨的船舶;或者是2015年7月1日或这之后交付的船舶。  相似文献   

16.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2,(1):I0010-I0010
船东已经开始为强制性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准备文件。SEEMP是IMO起草的一揽子能效措施中的一个,另外还包括EEDI和EEOI。EEDI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实施。EEOI,可作为一项船东自愿使用的工具。SEEMP同安全管理规则(ISM)和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1等机制一样发展起来.是供船员在船上使用的一种特定核查措施。实际上,它是一个清单.内容包括如何确保每艘船舶在航行时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7.
, 《中国船检》2013,(1):97-100
将船舶能效规则纳入MARPOL公约附则VI的修正案,2013年1月1日生效。该修正案新增了关于船舶能效的相关要求,实则是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主要包括船舶设计能效指数(EEDI)要求及船舶营运能效管理计划(SEEMP)要求。相对于以往的修正案,该修正案给新船的设计和建造带来很大的挑战,因为EEDI指数反映的是船舶整体的能效,涉及到  相似文献   

18.
翁振勇  杨春华 《江苏船舶》2021,38(3):1-3,13
针对全球航运业的碳排放问题,以17万立方米级LNG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推进方式对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影响,具体指出了双燃料低速机直推型LNG船EEDI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相比二冲程柴油机及双燃料电力推进LNG船,双燃料低速机直推传动效率更高,EEDI更优;并且研究了不同节能装置对该型船EEDI的贡献效果...  相似文献   

19.
殷毅 《中国船检》2010,(7):52-53,110
2010年6月3~4日,来自中国造船界、船东、设计院,日本造船和船东协会,欧洲造船协会以及四大国际船东组织和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的60多名代表聚首北京,召开三方会谈特别专题会。会上,中国海事界充分表达了在GHG(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技术观点和立场。会议决定将工业界试行的EEDI(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共同经验在充分征求工业界意见的基础上向MEPC61(海上环境保护分委会第61次会议)提交提案。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引起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年1月1日以后,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简称EEDI)将正式生效,这是第一个专门针对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的强制性法律文件。这一强制性文件的生效无疑将对国际海运界,特别是对我国航运界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本文从EEDI诞生的历史、EEDI公式解析、EEDI计算、EEDI认证过程及EEDI公式实船应用和设计考虑等方面略作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