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现有轮对的管理现状和踏面镟修标准,统计分析不同车型轮对踏面等效锥度、轮对磨耗以及镟修比例系数等的变化;建立了轮对质量监控平台和流程,以轮缘厚度和轮径的变化为参考指标,考虑全列车的轮对磨耗情况,提出轮对踏面镟修策略模型、管理流程和轮对踏面镟修策略设计流程,并通过实际应用,对比分析采用踏面镟修策略和传统踏面镟修的差异,指出采用踏面镟修策略的轮对整体镟修量有所降低,有助于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列车镟轮流程耗时较长的问题,根据现镟轮流程推测影响时长的因素,采用ASME分析法量化流程,采用关键路径法提取关键路径,采用PERT方法建模,计算出列车数和镟修完成率的关系;从缩短镟轮时长、优化调车方案、增加动态调试环节三方面提出优化流程的措施;并计算出流程优化后效率提升量以及可节约的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3.
直线电机车辆轮对按照现有的镟修模式效率其非常低,完成一列车的镟修任务需要5 d。实行新的轮对镟修模式后,可以实现两天完成一列车的镟修任务,大大提高了轮对镟修效率,并能保证轮对按照最佳的镟修周期进行镟修,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列车悬挂部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如果车轮踏面形状出现变化,例如出现擦伤等,列车在运行中会产生异常,从安全、车辆晃动、乘车舒适度、防止噪声等方面来看,务必要进行踏面的修正。为了能在列车编组不摘钩的情况下进行车轮的切削修正,在车辆基地配置了不落轮镟轮车床,无需拆解列车,由移动装置移动车辆以进行车轮镟削。介绍了日本最早引进镟轮车床的京浜特快电铁公司应用该型机床的概况、效果,第1代及第2代镟轮车床的技术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内镟轮作业时出现车轮与轨道间打火的问题,研究了车辆基地内镟轮线在总平面图中的布置方式。提出了不同组合方式下镟轮线的设置方案,主要包括八字形往复式布置和单独设置方案,并提出了不同布置方案下镟轮线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根据项目实践及试验,分析了镟轮作业的打火原因,并提出了避免镟轮作业时出现打火的3个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6.
分析地铁车辆段镟轮库地坑防汛现状,结合现场实际设计智能防汛排水系统,不仅实现了积水倒灌后的自动排水功能,还能通过远程报警实时监控镟轮库地坑防汛情况。  相似文献   

7.
U2000型不落轮镟床功能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铁2号线赤沙车辆段采用德国Hegenscheidt-MFD公司生产的U2000型不落轮镟床进行电客车轮对的镟轮作业.为了能对不同踏面轮廓外形的工程车轮对进行镟修,需要对U2000型不落轮镟床进行功能拓展.以JX-3DT型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的轮对镟修为例,从轮廓类型数据的描述、加工程序的编写及新轮对曲线的建立等方面,对U2000型不落轮镟床的功能拓展进行了详细介绍.用新编轮对曲线加工后的轮对踏面,经踏面廓形模板校验后,与模板之间非常吻合;机床测量值与实际结果也非常吻合.由此证明对U2000型不落轮镟床的功能拓展是成功的,为重点设备功能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针对安邦项目车辆不能在安邦线车辆段的镟轮设备上进行镟轮的问题,对国内外镟轮设备进行调研分析,设计了一套独立的夹紧装置和控制系统,解决了安邦项目车辆整车镟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
现在,基于采用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创新设备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铁路机车业务上.本文将论述有关使用传统的机车车辆轮对镟削工艺与采用新镟削工艺的经验.事实上,每一位从事机车和其他类型机车车辆技术运行的专家都会注重于轮对业务.本文特别关注到了用于镟削轮对的现代化综合机器人机床.考察了它们相对于传统车轮车床和车轮磨床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动车组不落轮镟牵引对位作业模式中存在对位效率低、作业环境恶劣、智能化程度低等多个弊端。结合不落轮镟的现场作业条件,通过对公铁两用车、镟轮工位及动车组运行线路的周边加装智能设备,采用视觉深度学习和图像配准技术,构建一套不落轮镟作业智能牵引对位系统,实现镟轮修库单人操作自动定位,改变了传统的多名作业人员协同配合的作业模式,在提高动车组整体镟修作业效率,改善作业环境的同时,建立一种新型的作业模式,有效的提升了作业劳效。  相似文献   

11.
铁路车轮扁疤动态检测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铁路车轮扁疤动态检测系统根据车轮对钢轨冲击力的大小,在线检测车轮扁疤的位置和尺寸。本文简要介绍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轮缘润滑对车轮磨耗的影响效果,对国内某地铁线路安装轮缘润滑器的列车和未安装轮缘润滑器的列车的车轮磨耗进行了跟踪测试。结果表明,该线路地铁车轮轮缘磨耗分布在-40~-30 mm位置范围内,主要集中在轮缘根部,踏面磨耗分布在-30~60 mm位置范围内;轮缘润滑对车轮的轮缘厚度、轮缘高度及踏面磨耗速率影响较小,且对踏面为LM30的拖车轮缘磨耗速率的影响也较小,但能极大地减缓踏面为LM32的动车和拖车车轮轮缘磨耗。仅在动车上安装轮缘润滑器时,减磨效果能达到24%,而在整列车(包含动车和拖车)安装轮缘润滑器时,减磨效果则能达到36%。针对所调查的地铁线路实际情况,建议整列车均保留轮缘润滑器。  相似文献   

13.
徐伟民 《铁道车辆》2004,42(7):41-42
简要分析了轮轨关系,提出了货车轮对检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某地铁线路的车轮磨耗规律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分析。车轮磨耗集中于轮缘根部和踏面-25~30 mm范围。LM32模板动车车轮踏面磨耗突出区为-8~-4 mm,25万~40万km里程车轮最大磨耗量为2.5~4.0 mm。采用薄轮缘LM30模板镟轮的拖车车轮踏面磨耗集中在-10~10mm范围,19万km以内里程踏面磨耗量为0.2~0.5 mm。利用轮轨接触几何理论和轮轨滚动接触理论,研究不同车轮磨耗状态下的轮轨静态匹配性能,包括接触点对分布和轮轨接触应力,分析车轮表面裂纹的机理。车轮轮缘根部与钢轨轨距角集中接触容易导致接触光带偏向轨距角。轮缘根部及踏面上小曲率半径区与钢轨集中接触是产生车轮踏面接触疲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车轮硬度的提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对客货车辆车轮运用中造成各种类型损坏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片面提钢轨头部硬度使轮轨系统造急剧损坏的教训,通过轮轨硬度的对比分析和试验研究,阐述了采用车轮轮辋淬火提高硬度、使之保持略高于钢轨头部硬度的水平,从而提高车轮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车轮磨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减小车轮磨损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莱伯斯轮缘润滑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轮缘润滑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大幅度地降低车轮与轨道的磨损.介绍了莱伯斯(REBS)轮缘润滑系统特点及其组成部件的功能,以及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工作,系统的应用效果、优势、润滑剂的选用、电控方式等.使用该系统后,轮缘修磨的间隔时间延长了数倍甚至数十倍,轨道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运行噪声显著降低,列车脱轨的危险性也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铁道机车的称重调簧计算方法的研究,文章提出了"边际轮重"的概念,建立了铁道机车用于轮重分析的模型和通用方程组,演绎了轴箱弹簧加垫对机车各车轮轮重分布影响(即边际轮重)的计算过程,并以某三轴转向架为例给出了具体的边际轮重计算结果。文章还介绍了基于整车称重试验台实际测到的轮重称重数据和二系悬挂的结构特点,计算理想轮重和理想加垫量的方法,以及对理想加垫量计算结果进行规格化处理的原则。最后给出了所介绍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大轴重货车已被公认为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轴重增加将加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分析轴重增加对动力学性能,特别是磨耗问题和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表明小曲线半径条件下,随着轴重的提高,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加剧;在曲线半径较小的情况下,轴重越大,导致的钢轨RCF损伤越明显;而且,轮轨接触应力随着轴重的增加而增加。充分分析轴重与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关系将有利于重载运输的安全性,减缓对线路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