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动车组重要零部件标识不统一,车辆履历信息记录困难,易造成构型及履历信息不准确的问题,结合当前铁路产品标识代码系统及智能标识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出利用智能标识实现动车组履历管理。通过构建企业智能标识管理平台,利用手持终端扫描智能标识,实现采集、校验和记录动车组车辆产品信息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这对动车组重要零部件的可追溯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一种高速动车组全生命周期履历管理系统,通过分析高速动车组全生命周期履历信息管理需求,提出履历系统的体系架构,即履历初始化、动态履历收集、履历异常处理和履历应用,描述了通过面向动车组结构的序列号管理,自动集成和动态记录动车组从设计使用到报废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整车与零部件状态数据,支撑序列号跟踪、运用信息管理、履历构型变更和版本管理以及履历查询活动。高速动车组全生命周期履历管理系统在企业应用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动车组重要零部件序列号的标识不统一、手工抄写困难、配置信息不准确等问题,结合当前不断成熟与完善的二维码技术,提出了采用二维码标识和扫描方式实现动车组重要零部件履历管理的方法。通过开发与建立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利用手持终端进行二维码扫描,实现对产品信息数据的采集、校验和记录,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实现动车组重要零部件全寿命周期履历管理与可追溯性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原规划的全国建设四个动车组检修基地已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发展的需要,到2020年全路配属动车组的检修能力缺口将较大。本文通过对全路动车组2020年配属及检修能力的分析,并考虑全路动车组检修基地的合理布局,提出在已建的4个动车组检修基地以外,在西南地区的成都枢纽新建动车组检修基地,以优化全路动车组检修基地布局,满足今后高速动车组检修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管理是动车组安全运用和高效检修的重要保证.立足我国动车组运用和检修的特点,分析动车组运用检修的关键业务过程,明确信息化管理的总体目标,研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通过建设全路联网运行的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支撑动车组运用检修业务,达到动车组运用检修的“作业高效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ATP车载设备是保证动车组运行安全的关键设备。传统的ATP管理以纸质履历为基础,由此而带来的信息引入不准、不全、不详的问题,对ATP车载设备管理造成困扰;同时,纸质履历信息共享率低,无法及时为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为此从ATP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入手,分析履历的来源和作用,梳理履历信息化过程具备的条件和关联性,及在ATP车载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运用与维护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信息化履历为中心的ATP车载设备信息管理模型并形成系统方案,实现了履历信息共享,有效提高了ATP车载设备信息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全路各铁路局使用的《信号图形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和《铁路信号技术设备履历簿》软件系统,实现了总公司、铁路局、电务段三级管理体系对信号设备履历的统一录入、自动汇总和集中管理。但目前的信号设备履历簿系统需要每年人工汇总更新一次,不能及时反映设备当前现状,而且缺乏动态的维护管理信息,无法满足现场维护需求。因此,实现信号设备履历管理的网络化、台账化,对铁路信号专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全路各运用所使用,本文依托于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故障模块,对动车组各部位故障数据进行样本采集,运用统计学理论系统阐述了对于动车组故障规律的建模分析方法和动车组配件寿命的估计方法,从而为动车组的运用和检修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为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在全路投入使用,成为动车组运用维修管理的重要技术平台,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动车运用所生产动态和动车组开行情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5T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铁路车辆运行安全监测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使用统一的接口标准接入各类5T设备履历信息、运行状态信息等,利用设备状态远程监控、设备预警综合评判、设备故障闭环管理等关键技术,实现对全路5T设备的统一管理和智能运维,为各级设备管理及运维人员提供技术支持.铁路车辆运行安全监测设备综合监...  相似文献   

11.
12.
TBM由PLC系统集中控制,对液压系统的温度、液位、压力、转速及机械机构的动作进行检测,使之按照设定的程序运行.从而完成各种工作状态。对PLC控制系统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抗干扰设计中采取多种抗干扰措施,从而有效地抑制干扰,使PL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3.
铁路工程建设实行监理,对于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控制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对铁道行业的监理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分析了施工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监理工作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房间式铁路客车空调机组性能检测装置,经实际使用,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京沪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中的防雷措施为例,针对该线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通过对避雷器分布方式与雷击跳闸概率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依据不同雷区等级差异设置避雷器,最后对避雷器的设置分布和安装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负弯矩作用下结合梁挠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砼结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随着荷载逐渐增加,混凝土板中的裂缝不断产生和发展,梁的刚度也随之逐渐下降,荷载-挠度关系趋于非线性,因而材料力学中求挠曲线的二次积分法对负弯矩作用下的砼-钢结合梁无法获得解析解。本文提出了求钢-砼结合梁负弯矩作用下挠度的数值积分法,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短区间的线性问题,推导了计算公式,建立了计算模型,编写了电算程序,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先获得结合梁截面的弯矩-曲率(M-φ)关系,再根据这一关系进一步求得结合梁各截面的给定荷载下的挠度,从而可绘出梁的某一级荷载下的挠曲线或某一截面的荷载-挠度(P-Δ)曲线,本文利用编写的电算程序对芜湖桥的两根大型试验结合梁T1,T2梁进行了试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19.
蓝浩伦  巨建民 《铁道车辆》2011,49(10):1-4,47
以轨道车辆为背景,依据转轴公式和平行移轴公式得到车体截面内任意倾角部件的惯性矩,进而获得截面的刚度及其灵敏度。在已知车体刚度分布的前提下,依据车体刚度及其灵敏度,通过调整刚度薄弱位置相关部件的截面尺寸,可达到提高车体刚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把它和其它AutoCAD二次开发方法进行了此较和分析.用编程实践的方法给出了C#结合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进行的二次开发在信号平面布置图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