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在英语教学中,这些文化的差异对语言的制约性表现得更为明显。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形式、内部系统和语用条件影响着语言的使用,有时虽然用词恰当,语法正确,但表达却不得体,从而引起误会,影响信息的获得和交际。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将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使文化渗透到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学习、语言能力培养各个环节当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的差异使中西方社会群落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在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的研究可以为汉英对比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的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下的中西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文化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阐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分别由顾曰国和利奇提出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了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与成因,说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对礼貌原则的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语用失误,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说话方式或表达习惯的不同,或者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误解、障碍或冲突,影响交际效果的现象.本文在对商务管理专业二年级的语用能力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提出从课内外加强目标文化的介绍和教学中更多采用交际教学法开展教学两方面来提高学生语用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交际用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民族由于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生活习俗以及不同社会制度,在思维方式上存有较大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了解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提高跨文化交际,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教学并重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界关于语言与文化教学的讨论已有十多年了,但多数教师至今仍以输入语言知识为主,文化教学尚未被足够重视。本文基于作者本人对语言、文化的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分布、文化内容教学原则和语言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框架,旨在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浅论高职英语的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有效的交际。但是当今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教学由于对跨文化教育重视不够,语言学习者没有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导致交际障碍、交际失误等现象屡屡发生。归根结底,中西方源于自然环境、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的文化差异造成了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当前外语文化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当前进行外语文化教育提高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警告言语行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了警告言语行为的实施规律,从跨文化视角分析了影响中美两国人实施警告言语行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了对跨文化交流及英汉语言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二外日语除了培养学生日语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日本文化课程或忽略文化知识的讲授,仅仅强调语言层面的学习。实践证明,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机融合,在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日语应用能力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论文拟从这四个方面阐述文化背景知识在二外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词汇与文化密切相关是词汇联想意义的主要特点。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英汉词语之间在联想意义上存在非对应性,因此掌握词汇的联想意义和文化内涵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与培养有效跨文化言语交际能力的关键。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高专学生对词汇联想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掌握普遍比较薄弱,说明词汇联想意义教学的确是亟待加强的环节。教师应加强学生词汇联想意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培养,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传播结构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就其表层看,以大众传播为核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共同构成了社会传播结构的不同层级。就深层看,传播结构表现为以"意义构建"为核心的社会话语生产。如何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播结构,从而深刻认识传播的社会功能,发挥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意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大众传播发展中具体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社会文化分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问题凸现出来。传播分化引起传播冲突,传播冲突的直接结果是传播的非均衡发展,也就是传播失衡。对于这些问题,传播学理论研究尚未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拟就传播冲突的基本特征、传播失衡的表现形态,以及传播失衡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本文研究认为。传播失衡的表现形态主要体现在地城层面的传播“倒流效应(backwasheffect)”、社会群体层面的传播对立、媒介内部层面的结构失衡以及管理层面的市场力量和国家控制的深层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非典事件传播场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场由大众传播和小众传播两个层次构成,在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非典”事件中,信息在传播场的两个场域间流动.从而形成了相离、相接、相交三种模式。本文对这三种模式的结构细加分析,从系统结构的角度来观察整个信息传播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监理工作不能离开沟通,沟通是否有效,取决于监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结合实际,阐述了监理工作中有效沟通的3种主要方式,即全通道式沟通、链式沟通和轮式沟通,试图为监理人员提高工作技能。  相似文献   

15.
文中在对佛冈县现有的交通运输体系和公路路网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现有的公路网络和长远的国家综合运输发展规划来构建县域综合交通体系,最后,提出了公路大交通的发展构思。对现有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市县如何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工业持续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认识和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省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为例,简要分析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现状以及特点、通信层次、设计目标及基本功能组成,并讨论了数字通信网络的优点和构成。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及满足日益凸显的实用需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启动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工程建设.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在设定场景执行紧急救援时的功能需求分析,指出了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的主要区别,提出了不同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的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的通信系统组网方案.并对该方案的系统构成、系统功能、系统特点及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无线图像传输环节采用的COFDM技术做了简单介绍.该方案能够对轨道交通领域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作为媒介的世界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遗产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可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它进行多维观照。本文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作为媒介的世界遗产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及功能等等,揭示世界遗产在现代信息传播特别是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从现代传播学的媒介理论来看,世界遗产也是一种媒介,它的信息特征是历史阶段性和恒久性的统一。地域局限性和共享性的统一,文化汇聚性和延展性的统一。世界遗产作为媒介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在文化传播中是分析文本,在教育传播中是讨论案例,在经济传播中是稀缺资源,在娱乐传播中是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产生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相似文献   

20.
人类是符号的动物,人类的交际都是以一定的符号为媒介在一定的规则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交际就是符号活动.作为符号的语言或者非语言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又是约定俗成的,没有约定俗成的意义,任何符号都不能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符号的意义因文化不同而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既要注意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差异,又要了解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深刻认识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性,对于促成有效交际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