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行城市轨道车辆上使用外挂密闭门系统出现下导轮故障频发,极易对车辆运营造成较大影响。为解决外挂密闭门下导轮故障而影响的运营问题,对下导轮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选取国外4条典型快速有轨电车线路,对其线路、车辆技术、供电及运营服务等系统特征进行描述。快速有轨电车采用与常规有轨电车类似的铰接式低地板车辆,最高运行速度达100 km/h,通常运行于城市中心与市郊卫星城镇之间,具备有轨电车的灵活性和市域快线的快速性双重特征;与常规的市域列车相比,快速有轨电车低地板高度通常在350 mm左右,最小转弯半径可达25 m,能有效降低站台高度、更灵活地避开障碍物以降低工程造价;此外,其单向运能在0.3~1.2万人/h之间,更适合于中小城市的市域通勤;更加灵活的选线与敷设方式,使其能很好地与市内有轨电车线网互联互通,扩大服务范围,增强客流吸引力;与常规的有轨电车相比,其速度更高,以适应于市郊大站间距的特点并缩短旅行时间。对该系统制式的特点进行总结,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运营数据是实现轨道交通客流控制、诱导、预测和状态分析的基础。对于国内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线网),就如何根据城市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营数据进行运营效果评价、运营状态界定和运营可靠性分析等数据管理的相关内容,目前还不十分完善。随着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水平的提高以及广大轨道交通出行者对服务需求的增长,迫切要求轨道交通各运营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管理和协作分工,有时甚至需要同常规公交运营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4.
抓斗用万向防磨导轮能适应开闭绳方向变化不定的工况,导轮表面做成与钢丝绳绳股绕向、捻距及外形吻合的股槽,加大了与钢丝绳的接触面积,减小碾轧磨损,使钢丝绳使用寿命延长,导轮经久耐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维修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公交应急联动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事件威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与秩序,严重的将导致运营中断和列车与乘客的大规模延误。鉴于其恶性影响和广度传播,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被列为城市应急管理的重点对象。利用地面公共汽车交通疏散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并实现运输接续是维持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整体运输秩序的有效方法。首先,分析突发事件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输送产生的影响;然后从应急运输服务的角度,提出公共汽车交通应急运能计算方法和机动车备车点选址方法;最后给出基于信息化条件的公共汽车交通应急联动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的运营协调是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自身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现以系统总成本费用最小为目标,对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协调运营组织进行优化,详细论述总费用(包括运营商和乘客费用)函数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概率论方法,提出4种不同类型换乘站乘客换乘费用的确定方法,最终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公共交通系统的总体费用和乘客的换乘时间,且平峰时段相对于高峰时段的运营协调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胶轮有轨电车在设计运营成本、爬坡能力、曲线通过半径和运行噪声等方面较传统城市轨道交通有很大优势。针对胶轮导轨电车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遇上冰雪天气,车轮爆胎、空簧失效、减振器失效等特殊工况,通过SIMPACK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对胶轮导轨电车在特殊工况下运营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特殊运营工况下通过降低运行速度等方法可以满足运行平稳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巴塞罗那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线网规划特点及初期投资,分析有轨电车车站设置及车辆特点,发现车站设置受线路位置限制小,车辆速度高且采用低地板等新颖设计。总结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通勤铁路、公共汽车)的无缝接驳、免费换乘等衔接优势,详细介绍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管理,包括运营计划、票务制度。最后结合我国有轨电车发展趋势,提出线网规划充分考虑共线运营模式,结合既有道路合理布设站位并确定站台型式,注重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采取多样化票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客流规模是决定轨道是否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以广州市的轨道交通发展为例,借鉴国外一些城市的先进经验,从沿线土地利用、城市经济水平、城市中心区潜在的增长前景、自行车-公共汽车的联运、有效的城市管理、高效的经营等6个方面对影响客流规模的因素进行了阐述.一般的客流预测量往往偏高.而实际影响客流规模的因素大都较难把握.  相似文献   

10.
1从有轨电车到现代轻轨系统 萨尔布吕肯市的有轨电车是在60年代中期从街头上消失的,因为当时国家对城市交通系统的着眼点主要是造价的高低,当然今天也仍然如此.萨尔布吕肯市并不是当时德国唯一遭受如此命运的城市.一些已经具备相当发达的有轨电车系统的地方也被迫用更"经济"的公共汽车来取代.因为当时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就是如此.特别是随着私有轿车的大量增加,许多中等城市都积极开发道路交通体系;而那些经济更为发达的国家更把私有轿车作为主要的交通手段.目前来看,在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中,公共汽车统是否比轨道交通系统更为经济,已经没有必要组织专家来进行讨论.虽然轻轨系统的造价并不低廉,但人们更看重在解决交通问题中的实际效果.所以,许多欧洲城市正在考虑恢复以往的轨道系统,认为当时弃之不用的想法过于性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