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发电车油箱吊梁裂纹分析及补强方案疲劳强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多起发电车油箱吊梁裂损故障,根据裂纹原因和有限元强度计算提出了油箱吊梁补强方案。为进一步验证计算结果,对原结构和补强结构进行了实车动应力测试,并进行了疲劳强度评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地铁轨道密封装置的设计方车、构胶材料的选取、机械构件的设计和工作厚理等,并结合有限元计算对地铁轨道密闭装置的密闭效果进行分析。该装置保证了地铁区间防护单元中密封装置密封性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解决了地铁轨道区间设防的难题。目前该轨道密封装置已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3.
以国产某型号动力学稳定车为研究对象,根据稳定车工作参数标准并参考工人实际经验,在其有效工作范围内各取3组激振频率和垂直静压力进行现场试验,对稳定车工作装置及轨道在不同工况下的加速度响应进行了采样,着重从水平加速度,即横向激振力的角度,对工作装置及轨道动力学响应进行分析,并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与列车真实运行情况的横向加速度峰值和振动频率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证明了稳定车能够有效的模拟列车运行时对轨道的振动作用,并总结了稳定车工作时激振频率和垂向静压力与激振力的关系,所取得的试验结果对将来研究升级改造稳定车的稳定装置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GJ-4型轨检车轨距-轨向检测系统改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GJ—4型轨检车的轨距-轨向测量装置安装于轴箱上的轨距吊梁上。随着我国铁路行车速度不断提高,轨距吊梁相对于安装基准的位移加大,梁本身震动增大,造成轨距、轨向测量准确性显著下降,甚至有时无法检测,严重影响线路检查工作。为此对轨检车轨距-轨向系统进行改造。以激光摄像式轨距-轨向系统替换现有的光电伺服式轨距-轨向系统。采用加大延时的方法解决轨距轨向信号与其他检测信号的同步问题。数据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采用面向字节的同步协议优化传输数据,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实时显示和几何波形打印,以及实时超限编辑和汇总资料打印。该项技术已在全路GJ—4型轨检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中低速磁浮车轨匹配关系,提出了中低速磁浮轨道检测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对中低速磁浮轨道检测装置进行设计、研制和试验验证,为今后开展更高效智能的中低速磁浮轨道检测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沪宁线行车安全监控系统是监督,处理铁路行车安全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由行车安全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维修支持系统,事故灾害快速救援支持系统共同组成,实现对固定设施,移动装备的实时有效监测,并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监督决策,以保证沪宁线的行车安全,目前已经安装或正在试验的设备有:地对车装置包括车辆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装置,铁路货运安全监测门,车站平过道予警装置,道岔状态监测系统,倒岔转换力监测系统,车对车装置包括旅客列车走行安全监测诊断报警系统,机车运行监控装置,机车故障监测系统,车对地监测子系统包括安全检测车,快速钢轨探伤车,轨道检查车,车载轨道动态检测单元,机车信号记录仪,红外轴温探测设备故障车等。已经获得了大值有价值的数据。系统正在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自带升降作业平台的轨道旋挖车(以下简称"轨道旋挖车"),具体包括该车的用途、技术特点、性能参数和主要构成,并对多功能作业装置进行介绍,重点介绍通过作业装置转换实现接触网支柱基坑旋挖、维保物料起吊、有砟轨道轨枕快速更换和接触网日常维护保养等功能,为提升铁路天窗利用率和解决现有设备功能单一问题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轨检车测取的轨道谱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格明  罗林 《铁道学报》1999,21(3):67-71
从理论解析,模型仿真分析及实测对比三方面,研究分析了轨检车移动负荷轮在不同速度时通过平顺轨道和不平衡轨道区段的动态轨迹变化。分析表明,在移动负荷轮作用下,轨道不平顺引起的轨道附加变形在不同速度时的量值很小,可忽略不计,基于负荷车轮进行轨道不不顺动态检测可如实反应实际轨道不平顺特征和幅值大小,用轨检车测取的轨道平顺样本进行轨道谱分析不会影响轨道谱精度,澄清了轨检车的检测数据可能包含较大响应成分的疑虑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架空的需求,采用有限元法和车-桥动力耦合分析方法对适用于通行速度80 km·h-1的梁式临时架空装置进行设计和研究,并就该装置提出临时架空线路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结果表明:梁式临时架空装置水平、高低和轨向变形设计指标限值分别为5.0,6.0和5.5 mm;所设计的架空装置具有较...  相似文献   

10.
《西铁科技》2005,(3):44-45,42
轨道模量是轨道道床垂直方向刚性的测量值,是轨道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参数。模量是通过钢轨挠曲与轨座和轨道基础之间垂直接触力的比值来表示。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种车载、实时、非接触轨道模量测量系统。缺少稳定的测量参考一直是利用移动轨道车对轨道模量进行测量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本文建议的是一种基于轨道与轮/轨接触点相对位移进行的测量系统。它包括激光可视装置,对相对位移进行测量,同时利用数学模型通过相对位移预测轨道模量。为评估建议测量系统的设计和灵敏度,证明系统的效率,对移动轨道车进行了分析和动态模拟。在各轨道区段,包括平交道口、钢轨接头和桥梁,低速(〈10mph)移动轨道车进行的现场初步试验表明,其测量结果与路旁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大跨度桥上梁端钢轨伸缩调节器及梁缝处抬轨装置的调研和现场实测,得出该区域轨道结构可出现的病害有轨道几何形位保持不良、混凝土轨枕与钢枕歪斜、混凝土轨枕拉裂、剪刀叉发生弯曲或扭曲、钢枕或混凝土轨枕与梁端挡砟墙间顶死等。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轨排框架左右枕端道床阻力不等导致轨排变成平行四边形,从而导致轨枕及悬挂式钢枕发生歪斜,剪刀叉发生弯曲或扭曲,严重时还导致轨枕开裂。针对病害的预防和整治,提出应对钢轨伸缩调节器区轨道结构开展监测,并详细介绍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相互作用理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梁轨纵向相互作用机理,建立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模型,以一座铁路常用双塔钢桁斜拉桥为例,对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相互作用规律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桥左右两端各铺设一组单向伸缩调节器,主桥上钢轨纵向力可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场试验测试的桥面纵向位移及钢轨伸缩力分布规律与理论计算基本相同,所建立模型可用于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相互作用分析;钢轨挠曲力计算时,可在斜拉桥主跨及其邻跨上布置荷载,且不必考虑列车入桥方向的变化;钢轨伸缩调节器可有效减弱列车制动荷载下的梁轨相互约束作用,减小线路受力变形。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重载铁路非等跨简支梁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分布规律,建立6-32 m+40 m+6-32 m(30 t轴重)重载铁路简支T梁与轨道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与13-32 m简支梁桥相对比,研究温度、竖向活载、列车制动及地震作用下系统的受力和变形特征,探讨非等跨简支梁(40 m简支梁)对系统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各类荷载作用下,钢轨应力峰值多集中在各简支梁相接处及跨中位置;地震作用下,钢轨和墩底承受着极大的纵向力;非等跨简支梁桥对伸缩力和挠曲力影响较大,将使钢轨伸缩拉应力增大70%、钢轨挠曲应力增大50%、部分桥墩墩顶挠曲力增大50%;非等跨简支梁桥对制动力和地震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小中低速磁浮交通单渡线道岔区线路的线间距,降低工程总体造价,研究设计一种小线间距单渡线道岔。详细介绍这种小线间距单渡线道岔设计的完整思路和随动移梁装置、梁端抬轨装置的设计结构,并阐述防止单渡线道岔转动时梁端对接不发生干涉的方法及梁间合理的预留间隙。该设计采用UG软件进行转辙驱动仿真模拟,为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工程化设计提供技术保障,为其他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小线间距道岔的设计提供设计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公路城轨两用大跨度斜拉桥钢桁梁正交异性板上铺设无砟轨道缺少相关规范及工程实例,理论储备和应用经验也不足。通过分析公路城轨两用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特点,结合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两座大桥无砟轨道的设计情况,为减少运营后的养护维修、降低轨道结构的二期恒载,提出了一种可在公路城轨两用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上铺设的轻型无砟轨道结构型式。通过在大梁缝处设置抬轨装置后,可有效避免线路刚度不均、钢轨支点距离过大的问题,使钢轨在梁缝处的各项位移减小,降低了钢轨在梁端的应力集中,保证轨道交通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桥梁跨度、联长的不断增加,复杂的梁轨相互作用给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桥上无缝线路计算理论和求解模型的基础上,以某长联大跨桥上无缝线路为例,对其力学特性和结构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长联大跨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较大,钢轨强度往往难以满足规范要求;(2)梁端设置伸缩调节器,可有效减小梁轨相互作用,放散钢轨纵向力;(3)梁端设置抬枕装置可有效缓解梁缝增大导致的轨道刚度不均匀问题,需与伸缩调节器配套使用;(4)长联大跨桥上轨道设置健康监测系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重庆轻轨PC轨道梁架运设备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重庆轻轨PC轨道梁架运设备的研制、试验、检测过程,以及架运梁作业工艺,并针对轻轨的大坡道、小半径、隧道内、钢箱梁等特殊工况下采用跨座式架运设备架梁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动车组前端钢结构的吊装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吊具的轿式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国内轨道交通高架桥标准梁设计的回顾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标准梁式的选择在高架线设计中极为重要。介绍了箱梁、工形组合梁、槽形梁三种典型梁式的特点和在国内的使用情况,探讨了简支和连续两种体系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刘磊  宣言  孙加林 《铁道建筑》2012,(5):136-138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钢轨导纳分析模型,采用完全法求解钢轨导纳,对Timoshenko梁与Euler梁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频率1 500 Hz以内,采用Timoshenko梁和Euler梁模型的钢轨位移导纳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当频率在1 500 Hz以上时,Timoshenko梁模型仍能较好反映导纳的峰—峰值变化规律;采用Timoshenko梁计算得到的前4个导纳峰值频率依次为450 Hz,700 Hz,1 000Hz和1 250 Hz,最大值发生在1 250 Hz,其中位移导纳最大幅值为4.19×10-8m/N;钢轨频响曲线的峰值与模态固有频率一一对应,通过对比认为,钢轨在1 250 Hz频率发生了Pinned-pinned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