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交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又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交通的飞速发展必将带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提速"。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哪些方面有待完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  相似文献   

2.
新闻快递     
<正>综合中国—亚行共商交通基础设施发展11月8日,第二届中国—亚行知识共享平台高级研讨会在京开幕。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宾度·罗哈尼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3.
宋亮 《人民交通》2022,(1):12-19
近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助力探索智能交通"中国方案"》,提出:"中国已具备构建智能交通体系的良好基础.从现有规模看,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意味着可运营资产丰厚;从政策前景看,《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中国交通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文件,特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调研浙江、内蒙古和新疆三省区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历史演变、远景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变化的规律,并对我国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六个平行主题会议之一,以"互联互通、走向繁荣"为主题,各国共商共议交通、能源、通信等设施联通务实合作。随着未来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和互联互通,交通、能源与通信技术融合发展,催生新的业态,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新一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建设中,后发国家面临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中国基础设施发展的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智库大西洋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绿色发展?》报告认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初见成效,给亟需改善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地区带来了诸多益处。与之几乎前后脚的,伦敦政经学院国际事务与外交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的《新丝绸之路带来的贸易效应》报告中,即对新型和改进交通基础设施之于"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7.
结合甘肃省情,用交通经济带的理念拓展甘肃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思路,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发展的契机,积极探求和引发有甘肃特色的交通经济带发展的模式,以加速构建"甘肃走廊"交通经济带,将一般意义上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到广义的"大基础设施"发展上来,这对于减少盲目、克服随意,实施有系统的良性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东 《综合运输》2016,(3):70-74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赛事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类体育比赛日趋频繁。为应对比赛的各种要求,近些年来大部分城市在体育赛事场馆和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力投入。随着体育场馆的投入使用,对城市交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型体育场馆交通组织的目标、内容及特点,并重点阐述了大型体育场馆交通影响因素,结合吉林省通化市体育馆的案例,分析了体育馆在赛事期和非赛事期的交通影响差异。本文认为,大型体育场馆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决策以及提升交通集散效率和交通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投资规模逐年加大,交通事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交通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质量已经成为交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执法监督体系尤为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主要发达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对国土开发的支撑作用,并总结出相关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中,先行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显得尤其重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海外事业部执行总经理王京春表示,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务实推进,交通发展也将成就和见证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为中国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开发建设者,中国交建在"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承建了众多的地标工程,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中国交通运输需求与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的五年,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入黄金发展期,总投资约12.5万亿元,铁路、公路、民航、内河航道及港口、城市交通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极不平凡"的五年中,中国实现了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随着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运输服务质量亦得到明显改善,交通智能低碳发展取得新成就的同时,交通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实质性突破,交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交通基础设施震后重建技术为灾区重建提供技术支撑四川汶川发生严重地震灾害后,四川全省及临近省市的公路、桥梁、隧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使科技在交通基础设施重建中发挥作用,交通运输部科技教育司、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和中国交通报根据“十五”以来西部交通建  相似文献   

14.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以来,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成长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十年以来,中国交通建设企业随着祖国的和平崛起在世界更广阔的地方、更高端的领域参与市场竞争;一年以来,中国更是通过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抵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提供了强大经济动力。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怎样的行业发展和社会变迁?2010年开始,我们将为读者开辟一档全新的栏目——观察,每期将刊登特约顾问的一个观点,同时介绍国际领先的研究机构或试验中心,借一双慧眼洞察世界交通前沿。  相似文献   

18.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