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跨径简支转连续箱梁桥收缩徐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杆系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大跨径简支转连续箱梁预制和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线形变化, 研究了预应力束二次张拉对收缩徐变的作用。以6×70m连续箱梁为例, 按照老化理论原始算法、老化理论修正算法、JTJ023—85规范附录算法与JTG D62—2004规范附录算法, 进行了收缩徐变效应对简支状态和连续状态下箱梁结构应力和变形影响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算法的收缩徐变效应对各跨跨中或支点应力影响的最大差值均在15%以内, 对边跨、次边跨、中跨跨中挠度影响的最大差值分别为36%、79%、54%, 其中JTJ023—85规范附录算法计算的挠度最小, JTGD62—2004规范附录算法计算的挠度最大, 也最接近实测挠度, 因此, 收缩徐变理论的计算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过程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出现温度裂缝的问题,提出了箱梁预应力孔道通水和内腔通风的温差控制措施.确定了混凝土温度应力场仿真参数的取值,并通过温度场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参数取值的准确性.对自然养护状态下和温度控制措施下简支箱梁温度应力场进行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温差控制措施,简支箱梁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力由支点截面段的2.77 MPa降至跨中截面段的2.21 MPa,最大拉应力由支点截面段的1.255 MPa降至跨中截面段的1.00 MPa,从而有效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我国规范规定的15℃的温差限值显得过于严格,可放宽至20℃.  相似文献   

3.
基于Midas Civil软件建立某特大桥施工挂篮有限元模型,分别验算了挂篮在施工、空载时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底模前后横梁最大弯曲应力为75.6 MPa;底模纵梁最大弯曲应力为96.4 MPa;主桁架最大组合应力为36.25 MPa;上横梁最大弯曲应力为47.3 MPa;门架最大组合应力为36.3 MPa;挂篮各部件在施工过程中均在容许应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结合张家口清水河商务桥的施工实践,简要介绍了贝雷梁支架系统的组成及其在箱梁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在该工程实践中,贝雷梁支架系统达到了汛期在市区河道安全施工的预期目的,可为同类型箱梁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桥梁索塔横梁多采用空腹箱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架设支架进行分层分段浇筑。为了合理设计施工支架及探究横梁底层混凝土结构与施工支架耦合受力性能,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索塔塔柱、横梁和施工支架仿真模型,并导入ABAQUS仿真软件对施工支架与横梁下层混凝土结构进行耦合受力仿真分析,再将有限元仿真模拟结果与施工监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梁底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施工支架与底层混凝土结构能共同承担上层混凝土荷载;相比一次成型浇筑法施工,横梁采用分层浇筑法施工能有效减小钢管立柱应力,底层混凝土横梁能为施工支架分担30%~40%上层荷载;对于横梁分层浇筑上层混凝土,梁底设置施工支架可明显改善底层横梁混凝土结构受力;支架钢管立柱受力分布形式由中间向两端减小,因此可对横梁底索塔侧立柱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施工现场采集立柱应变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表明施工支架与横梁底层混凝土结构能协同工作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支架法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高架桥施工设计采用架桥机节段拼装技术,但由于部分桥梁采用了异形梁,通用架桥机无法拼装,因此采用在支架上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技术。主要介绍了支架的结构形式、支撑滑移系统的设置、拼装工艺等。通过本桥施工实践,采用钢管柱与贝雷梁组合的墩梁式支架进行预制节段拼装,既解决了本工程单线与双线异形梁的安装,又节约设计经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M桥为例,采用挂篮施工,连续箱梁施工采用悬臂浇筑。对挂篮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M桥所处的地形及箱梁结构类型,从支架性能和经济角度分析满堂碗扣式脚手架和贝雷梁两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秦淮河特大桥主桥上部结构箱梁的应力进行了全过程施工监测。实测应力和理论计算应力对比表明主桥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控制之中。  相似文献   

9.
抱箍+贝雷梁现浇箱梁支架施工技术及受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现浇箱梁抱箍和贝雷梁片支架施工进行介绍并对受力进行验算,对于贝雷梁片上面的碗扣支架及其他的受力构件按常规的验算方式验算即可。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跨轻轨宽幅钢箱梁吊装技术的应用,解决宽幅钢箱梁吊装施工过程中线性施工精度与榀组合支架的安全稳定性问题,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到吊装施工支架最大组合应力为86. 63MPa,最大剪切应力为6. 03MPa,最大轴向应力为58. 9MPa,均小于Q235B钢材的各项容许值;同时详细介绍了宽幅跨轻轨宽幅钢箱梁吊装施工时线型测量与控制,为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采用贝雷梁作为支架进行系杆拱桥现浇施工的方法;对共用钢管桩支撑的整体式贝雷梁支架进行理论模拟,并结合现场加载试验研究了施工支架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变形;通过对施工后支架的实际变形和理论变形的比较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利用这种整体式支架进行系杆拱桥的施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方前沟现浇箱梁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搭设施工,砌筑临时墩运用贝雷梁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通过对支架的布设及受力验算,验证了施工体系的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齐甘高速嫩江东江桥上部结构为简支转连续4×30 m预应力箱梁,主梁采用预制场预制,采用跨墩门架进行箱梁安装。主体桥面系施工分为横隔板、中横梁、湿接缝、护栏底座、桥面混凝土等,其中湿接缝施工中存在模板支立工程量及钢筋焊接量大的特点,其施工周期制约着整个桥面系的施工进度。齐甘高速B1、B2合同段采用了箱梁现浇湿接缝滑模托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洪水作用导致施工过程中的整体现浇箱梁桥支架倒塌后的结构受力性能,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对某箱梁桥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模拟支架垮架的过程,分析支架垮架后梁体的位移、裂缝形态及应力状态,并与现场实测挠度及裂缝形态进行对比,理论分析发现,支架倒塌后跨中附近截面下挠8.16 cm,与现场实测值9.70 cm比较接近,混凝土裂缝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支架倒塌这一过程,基于有限元模型对整个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该桥支架倒塌后的状态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可为同类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24.5 m路基宽度装配式小箱梁为背景,以由4片小箱梁组成的20 m跨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不同虚拟横梁间距及刚度参数对梁格模型位移的影响,得出改进梁格法模拟小箱梁时最优的横梁间距及刚度参数取值,为同仁计算其他跨径小箱梁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贝雷梁支架体系存在很多的优势,不仅有效地为市区河道在汛期时安全有效的施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还为同种型号箱梁的施工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城市社会车辆通行城市人行桥施工区的要求,往往需在其施工区域设置支架通行门洞,结合人行通道工程高架桥现浇箱梁工程实例,选择采用了"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与"临时保通门洞的钢框架支撑体系"组合式的模板支架系统。该人行通道工程高架桥桥宽20.0 m,上部结构采用单跨42.0 m预应力混凝土(C_50)简支箱梁,横断面中心梁高2.3 m。分析可知:落地钢管满堂架按照900 mm×900 mm×1 200 mm布设的同时还必须坚持计算与构造并重的设计原则;钢管柱加H型钢、工字钢分配梁搭设保通门架的方式,易于实现临时保通的使用要求,亦可成功解决大跨、宽幅、地形复杂、施工场地狭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水上整联现浇箱梁施工必须保证支架体系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对支架体系进行设计和验算,并明确施工要点。中洲大桥水上支架采用钢管贝雷梁柱式结构体系,施工前对桩基、横梁、贝雷梁进行力学验算,在对支架进行预压和观测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措施,明确钢管桩打入、横梁和贝雷梁架设施工要点。实践证明这种支架体系的设计是可行的,能够满足施工安全稳定性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伊犁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分析混凝土箱梁在施工阶段最大悬臂状态下产生的剪力滞后效应,采用三杆比拟法和有限元法,计算混凝土箱梁主要控制截面的剪力滞系数,并与施工过程中实测应力数据进行了对比,从而为分析和控制施工中不可忽略的剪力滞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南淝河大桥为下承式钢桁架结构,首先介绍该桥梁支架设计及施工方案,支架结构组成按钢管立柱+分配梁+横梁+贝雷梁组+垫梁的组合形式进行设计,利用搭设钢管贝雷支架,汽车吊逐节段进行拼装至合龙,由于设计受临时通航孔限制,支架设计在跨中预留24m临时通航孔,为确保支架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支架进行静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支架通航孔主要受力杆件指标均能满足要求。最后,通过相关的施工注意事项要求,确保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便整个支架的顺利施工。本案例相关支架设计、计算及注意事项均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