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汪旵生 《路基工程》2015,(4):247-251
针对向莆铁路高盖山隧道掌子面的突水突泥情况,采用挡碴墙对掌子面堆积体进行加固,并在堆积体上设计三级止浆墙,采用在上半断面钻孔辐射至洞身全断面的帷幕注浆方案进行加固。设计了超前帷幕注浆孔位置及轮廓线,并确定注浆长度为30 m,扩散半径为5 m,注浆压力4~6 MPa,针对开挖后可能的渗水情况提出了径向补强注浆设计方案,注浆效果及注浆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徐骞  李立 《隧道建设》2013,33(12):1048-1053
为解决北京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中国美术馆站区间盾构长距离穿越古建民房群沉降控制及沉降监测难题,通过工程类比及理论计算,确定区间中心线两侧15 m为强烈影响区,并对该范围内房屋进行分段、分类监测。针对区间下穿、旁穿及叠落下穿民房群的不同穿越形式,采取洞内径向注浆、地表袖阀管注浆及洞内注浆结合地表袖阀管注浆等加固措施,在富水卵石层中通过进行渣土改良及同步注浆结合洞内径向注浆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地表建筑群的沉降,确保了穿越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龙洲湾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大断面富水地层的注浆堵水问题,从注浆堵水的原则、注浆材料的选择、注浆的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针对项目工程中不同的渗漏情况,提出了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局部注浆、径向注浆3种注浆堵水方式,在实践中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注浆效果,并制定出了适宜本隧道特点的最优注浆堵水方案,确保了本隧道顺利通过富水段,同时优化和提高了目前的注浆方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金强国 《隧道建设》2010,30(3):281-284
针对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地下水特点(类型多、水文地质条件及赋存环境复杂、水量大、水压高等),制定了象山隧道超前预注浆、后注浆(径向注浆)的起始条件、注浆方式、注浆材料、主要注浆参数、结束标准、工艺以及质量检查、评价方法等内容,具有适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并在象山隧道施工中应用,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殿会 《公路》2005,(10):205-209
结合紫桐隧道右洞涌水段的综合治理,就隧道在渗漏水、淋水、涌水等病害治理中,对所采用的超前导管注浆和径向导管注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做总结。  相似文献   

6.
孙振川  游金虎 《隧道建设》2017,37(11):1455-1461
引汉济渭工程岭南隧洞TBM施工穿越高压富水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施工过程中隧道断面高压突涌水严重。为解决高压富水破碎带的大量出水问题,本文提出"钻孔分流+表面嵌缝+浅层封堵+深层加固"的裂隙径向注浆堵水处理技术,配合新型注浆材料,实现了对高压富水裂隙出水的有效封堵。结合岭南隧洞工程隧道断面出水情况,给出裂缝宽度、注浆量、注浆压力等计算公式以及注浆过程控制标准。通过对工程现场8个出水段实施径向注浆堵水技术,洞内出水量由原来的46 000 m3/d降至7 800m3/d左右,实践证明该技术方法有效,可为同类高压富水破碎地层径向注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隧道穿越F4-5、F2-6宽张断层破碎带,右洞长6350 m,左洞长6336 m,超前探孔最大涌水量为1650 m^3/h,静水压力右洞为4.3 MPa,左洞为4.8 MPa,围岩为Ⅲ级安山玢岩。为解决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高压涌水问题,施工采用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技术,纵向加固范围为41 m,径向加固范围为轮廓线以外8 m,注浆终压为水压的2~3倍,浆液扩散半径为2 m。通过对注浆材料的灵活运用、注浆顺序的优化等措施,总结并提高了目前帷幕注浆施工工艺和技术,加快了扫孔、注浆的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达到了最佳的注浆效果和工效,确保了该隧道顺利通过高压富水宽张破碎带,供类似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参考。  相似文献   

8.
象山隧道径向注浆堵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志杰 《隧道建设》2009,29(2):235-238
象山隧道是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全线最长的双洞单线隧道和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施工期间隧道集中涌水点多、涌水量大,施工防、排水压力大。通过对象山隧道已开挖地段地下水采取有效的径向注浆堵水措施,大大减小了隧道内的涌水量,减小了抽排水压力,节约了工程成本,同时阻止了地表沉降,恢复了地表地下水位,维护了地表周边的生态环境,取得的径向注浆堵水经验值得在今后类似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打出原油在国内还及其少见。对隧道施工中出现高纯度原油,无处治经验可借鉴。本文提出了注浆封堵为主,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结合局部径向补注浆封堵措施,结合结构加强、防水全封闭的思路,御油气于隧道之外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岩土注浆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渗透注浆、压密注浆、裂隙岩体注浆及劈裂注浆等方面,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岩土体注浆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作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分析表明:目前岩土体注浆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工程实践;现有岩土体注浆理论,都有各自的假设条件与适用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今后在加强注浆理论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岩土体注浆力学机理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伴随国内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式,地面交通压力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向地下扩大城市交通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地下有限空间内要建设地铁运营网,不可避免要出现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邻近、侧穿、上穿或下穿等复杂情况。如何在特殊环境下保证既有线"不停运、不减速"的运营要求下安全施工新建线路,已成为此行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北京地铁7号线下穿既有5号线磁器口站工程实例,对洞内深孔注浆、小导管注浆、背后回填注浆及径向注浆技术及作用进行剖析,希望能为今后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议双排小导管注浆法处理隧道塌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处理浅埋隧道塌方的施工工艺,结合塌方长度及周围岩体情况等,选择施工方法。抢风岭隧道在无任何征兆下突然塌方,土体呈粉状,综合分析塌方原因后,采用小导管注浆法处理塌方,待临时拱架及径向小导管注浆结束后,加强对周边位移的监控,随时掌握塌方体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采空区道路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通过对煤田采空区注浆工艺的研究,确定了施工中注浆孔的布置形式、注浆施工顺序、注浆施工控制参数和注浆结束标准,以及注浆效果的检查方法。重点介绍了自下而上分段纯压式注浆施工工艺和孔口封闭纯压式注浆施工工艺,很好地指导了煤田采空区预留煤柱段路基抗变形注浆治理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综合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岭脚隧道涌水突泥实例,分析了该隧道涌水突泥的原因,阐述了该隧道涌水突泥综合处治技术及相关的防排水措施,采用管棚结合径向注浆的预支护与预加固施工技术措施。对典型断面开挖过程的监控结果表明:开挖后拱顶下沉值稳定在13cm左右,周边收敛值稳定在50mm左右,说明采用管棚结合径向注浆的预支护和预加固措施能够很好的控制围岩塑性区并且能够保障初期支护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彭昌海 《隧道建设》2011,(Z2):108-112
为了解决重庆地铁1号线歇台子车站1号出入口下穿既有2层砖房,且埋深较浅、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的难题,采用静态破碎开挖,尤其是结合大管棚施工、超前小导管支护、掌子面注浆、径向注浆、洞内跟踪注浆等技术的运用,成功解决了出入口隧道安全下穿地表2层砖房的技术难题,为该工程的关键技术所在。  相似文献   

16.
何勇华 《路基工程》2021,(4):225-231
以西南岩溶地区某双线铁路隧道出口平导和正洞穿越富水深厚块石土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设置迂回导坑、集水廊道、正洞局部超前预注浆加固、拱部大管棚、隧底袖阀管注浆、拱墙径向注浆等方法,成功通过了该不良地质体,隧道变形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隧道施工工期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焦雷  邹翀  徐海廷 《隧道建设》2016,36(1):86-91
某隧道在穿越破碎盐溶角砾岩与完整石膏夹层接触带时,由于充足的地表水源和良好的补给通道,引发隧道底部3 800 m3/h的大规模突水,给周边环境和施工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如何有效的处治隧道底部如此大的突水,控制施工风险和保证隧道结构稳定成为最关键的技术问题。经过多种方案对比研究,通过“先引后堵、先径向加固再底板封堵、先易后难局部集中处理”的总体步骤,实现了隧道底部突水由快速流动状态到相对静止状态的转变,为隧道底部注浆堵水提供施作条件,再通过径向注浆和深孔底板注浆降低围岩的渗透系数和提高隧道结构稳定性,控制地下水流失,不给通车运营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甘肃省永古高速公路乌鞘岭特长隧道F4断层破碎带施工期间突发涌水、坍塌情况,基于现场情况及涌水量观测,采取了支护加强、径向注浆加固、塌方体注浆、优化开挖方案等综合工程处治对策,现场观察及监测表明上述措施实施后,涌水及变形等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与结构安全。本文成果对穿越断层涌水破碎带地层隧道的修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岩体注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岩体注浆技术的基本理论,综述了常用的注浆方法即压力注浆与高压旋喷注浆的加固机理以及相关注浆参数的确定,最后提出了注浆技术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注浆技术是加固地层的重要技术,本文结合六甲洞隧道病因整治注浆加固工程,通过对浆液类型选择,注浆参数的确定和注浆工艺的完善,应用注浆技术加固了大范围松驰围岩,为结构抽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