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要求的基础上,研究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试验方法,进而研制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试验台,介绍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试验台的结构、测试项目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性能特性,研究了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特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在介绍电涡流缓速器结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特性与使用要求,提出了以缓速器的平均制动力矩、抗热衰退性系数、制动效能、单位质量制动效能、价格作为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的评价指标,并且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对车用缓速器的性能特性进行了加权综合评价。从所举实例看,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比较各种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的优劣,有着直观的可比性,得出的结果正确、可信。  相似文献   

3.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流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晔  何仁  衣丰艳 《汽车工程》2005,27(4):452-454
简要介绍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6191HS型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叶片二维有限元模型,确定适当的边界条什件并对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显示了叶片上的压力和叶间速度分布,其数值分析结果有利于叶片结构的改进设计,以达到降低转子盘温升,提高电涡流缓速器制动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用电涡流缓速器在制动过程中时需要消耗大量车载电能的问题,在建立车用电涡流缓速器制动特性和热力学特性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电涡流缓速器制动转矩分级控制和无级控制的耗能特性。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使用过程中,分级控制方法耗电量大于无级控制方法,主要原因是分级控制方法使制动任务分配不均匀,将过多的制动任务分配给低挡的励磁绕组,导致其温度迅速升高和造成耗电量的额外增加;而无级控制方法则将制动任务均匀地分配给所有励磁绕组,以保证单个励磁绕组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增加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5.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何建清  何仁  衣丰艳 《汽车工程》2003,121(Z1):110-118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理论推导出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功率和制动力矩公式,以此公式计算出的制动功率和制动力矩曲线与试验测定的曲线基本一致.同时提出了电涡流缓速器的设计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此设计方法能有效地指导电涡流缓速器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6.
论文对现有电涡流缓速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探讨,并且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电涡流缓速器。对其控制器硬件软件设计和制动效果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探讨。该新型电涡流缓速器运用PWM(脉宽调制)控制方法,实现了结合车速和制动量判断的制动力矩的无极调节、温度电子控制、电压和过载保护等全控制功能。同时采用制动量位置传感器代替传统的压力传感器,使缓速器的特性能独立于主制动系统,不受主制动系统的制约。通过试验台和整车实地试验可以得到本缓速器的最大制动力矩达2500Nm。同时单独作用时的制动减速度可达0.77m/s^2。  相似文献   

7.
何仁  汤沛 《汽车技术》2006,(11):28-31
介绍了车用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了车用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设计了一种额定制动力矩为1400N.m的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并且在试验台上测试了该缓速器有关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车用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实践为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优化设计和系列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在重型车辆上的使用效果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制动力矩特性,说明了缓速器作为辅助制动系统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从当前缓速器技术状况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出了电涡流缓速器使用及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电涡流缓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电涡流缓速器对驱动桥的利弊,说明了电涡流缓速器在驱动桥上的安装方法,总结了安装电涡流缓速器对驱动桥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摩托罗拉16位单片机为控制器的控制单元、以功率MOSFET为功率驱动器件、以智能PID算法为控制策略,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进行电涡流测功机控制器的设计开发,包括控制器硬件、软件和控制算法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良好,完全满足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控制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与永磁发电机功能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自励式电涡流缓速器的方案,并设计和制造了制动转矩为500N·m的自励式缓速器样机.最后在台架上进行了自励式缓速器的制动转矩、转筒温度和1 500r/min拖磨试验,揭示了自励式缓速器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13.
An enhanced parametric model for a copper-layered eddy current electric machine (retarder)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ed tor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pper-layered electromagnetic retarders are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a detailed electromagne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of these eddy current machines. The model uses a parameterized double-exponential function to model the steady state speed-tor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tarder. The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for optimal braking performance in conjunction with predicted speed-torque characteristics of a copper-layered retarder. A full vehicle model, along with the proposed retarder speed-torque model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a series braking even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s of the retarder speed-torque curves must be designed to occur within a specific range of speeds for optimal brak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Design and use of an eddy current retarder in an automobi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s of an eddy current retarder acting as an auxiliary brake set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ign a retarder whose nominal brake torque is 1, 900 N·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dy current retarder, an exclusive test bed was developed and used for brak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The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brake characteristics,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ower consumption, were measured with the test bed. The test data show that the brake torque of the eddy current retarder obviously decreased in the continuous braking stage and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amount of brake torque in the normal driving state because of the remnant magnetism of the rotor plat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ould be used to design an eddy current retarder. The exclusive test bed could be used for optimization of an eddy current retarder as well as for R&D of a series of products.  相似文献   

15.
汽油机缸内滚流运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内燃机缸内空气运动的评价方法,指出了这些评价方法各自的侧重点。设计了一种气道试验台,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并基于LabVIEW开发了一个与该气道试验台相适应的气道试验台测控软件;基于此气道试验台对CG125发动机进行了气道试验。结果表明,缸内气体流动是立体的、复杂的气流运动,传统气道试验台测出的几个孤立点的数据不能完全反映缸内气体流动的全貌,而本气道试验台能够测量缸内任意角度,任意方向的气体运动的矢量,从而更准确地反映缸内气体流动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6.
车用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典型液力减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适用于某车辆的某型液力减速器进行了制动性能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设备及性能、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液力减速器在高转速和大充油量的条件下制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电涡流测功器自适应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涡流测功器作为加载装置的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实验台具有成本低,控制空易,测试方便 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响应速度慢,模拟精度不高的缺点。为了提高电涡流测功器加载的动、静态性能,采用自适应控制来改变电涡流测功器的励磁电流,从而可以精确模拟实际工况加载。此方法应用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实验台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的理论与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永磁电涡流调谐质量减振器、大吨位的滚珠丝杠式轴向电涡流阻尼器等新型减振装置;板式电涡流阻尼及滚珠丝杠式电涡流阻尼器的性能仿真与设计方法;桥梁涡激共振、斜拉索振动控制的电涡流阻尼三元减振理论;以及基于电涡流阻尼力非线性特性的减震性能研究。介绍了湖南大学新建的大型阻尼器特性综合试验平台及主要功能,以及永磁电涡流阻尼技术的典型工程应用。最后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