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机车交路、乘务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青藏铁路格拉段的特殊性及部总体设计思想,提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机车交路、乘务制度设计采用超常规设计,机车交路推荐采用格尔木、拉萨两机务段套跑格尔木至拉萨间1140Km特长机车交路,乘务制度采用随乘制。并与按现行常规设计采用一般机车交路、轮乘制进行主要工程数量经济分析比较、指出采用特长机车、随乘制能够减少高原上机务布点、减少机车出入段作业环节、减少生产管理定员、减少高原业劳动强度及人员在海拔4000m以上作业停留时间、提高机车使用效率、节省工程投资、保护生态环境。并提出了采用特长机车交路、随乘制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围绕改善机车乘务人员分配导向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产量定额形式的单一计件工资制订机车乘务人员的收入分配方案,并就方案本身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列车乘务人员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在高原低气压低氧环境中列车乘务人员体力劳动强度状况,为制订合理用工制度、劳动定额及福利待遇,保障铁路行车人员身体健康和行车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北京-拉萨T27/28次(三组)特快列车乘务工务岗位的餐车厨师、餐车服务员、列车员和检车员4个工种在西宁-拉萨运行期间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测量。结果青藏铁路列车乘务岗位体力劳动强度均在Ⅳ级以上,其劳动特点为能量代谢率高、持续作业时间长,属能量消耗大的重体力劳动。建议高原旅客列车乘务工务岗位劳动强度级别必须控制在Ⅳ级以内,女职工不应超过Ⅲ级;进行高海拔大跨度运营作业前,必须进行适应性训练;必须建立青藏铁路职工健康监护体系,监察高原病及其他职业病发生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障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针对青藏铁路格拉段特殊性,提出机车交路采用格尔木、拉萨两机务段套跑格尔木至拉萨间1140km特长机车交路,乘务制度采用随乘制,相对于采用长交路、轮乘制比较而言,能够在高原上减少机务布点、减少生产生活管理定员、减少作业环节与劳动强度,减少高原停留作业对人体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有利于职工队伍稳定及运营管理,能够节省投资,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6.
旅客列车乘务质量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在服务器上建立职工信息库、乘务质量问题库、积分标准信息库和乘务交路信息库,通过乘务安全、路风、服务质量和相关业绩的信息输入、审核、逻辑计算,以综合积分、连带积分的方式,实现对乘务质量问题的对标积分、量化考核和分析评估,从而建立科学、公正、系统的乘务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高原列车男性三乘人员6年健康状况的评价,了解轮换周期对其健康的影响,为三乘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x2检验对三乘人员的体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分析3 628人次,总体不合格率以检车员最高,列车员最低.分层分析显示,2007年和2009年体检的总体不合格率和肺通气功能、ST-T改变、肝功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异常率无差异,2010-2012年有差异;2008年异常率有差异的指标为肺通气功能、ST-T改变和红细胞计数,下壁异常Q波的差异仅出现在2012年.结论 轮换周期长短对三乘人员健康有影响,肺通气功能、ST-T改变及红细胞增多三项指标用于健康监护敏感性较强,下壁异常Q波则偏弱.  相似文献   

8.
旅客列车乘务质量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在服务器上建立职工信息库、乘务质量问题库、积分标准信息库和乘务交路信息库,通过乘务安全、路风、服务质量和相关业绩的信息输入、审核、逻辑计算,以综合积分、连带积分的方式,实现对乘务质量问题的对标积分、量化考核和分析评估,从而建立科学、公正、系统的乘务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沱沱河区段的气候特征、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状况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若不加以保护,对当地的环境和铁路的运营将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研究高原旅客列车乘务人员职业适应性指标,建立可行的乘务人员医学选训,健康监护制度。应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不同行车路线、车次进藏列车空气环境试验,乘务人员人群试验,对与急性高原反应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理学参数进行试验调查,观察人体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生理指标随海拔增高,氧分压下降而变化的规律。筛选确定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3项指标能相对敏感地反映机体缺氧状态,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症状相关,可作为快速检测进藏列车乘务人员高原适应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西宁和格尔木机务段的403名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进行了研究,提出高原机车乘务员应具备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因子分不能超过10%,阳性症状的总分不能>160分,或阳性项目数不能>43项,或任一因子分不能≥3;高原机车乘务员的个性应首先考虑内向稳定的人,其次考虑外向稳定的人和中间型的人,而内、外向不稳定的人则不能担任高原机车乘务员。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沿线高寒缺氧,环境条件恶劣。通信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综合采用成熟、先进、可靠和少维护的设备,并运用了各种监测维护手段。本文从设计概述、设计特点及工程实施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病害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防治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病害,通过对4座涵洞的现场变形以及温度场监测,利用现场调查与监测数据分析,查明涵洞病害形成的7种不同原因。结果表明:青藏铁路的施工以及水热侵蚀引起地基多年冻土升温融化下沉以及冻土蠕变下沉是造成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病害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减少和杜绝涵洞地基周围的水热侵蚀以及采取埋设热棒等工程措施进而达到防治涵洞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青藏铁路站后工程在系统方案、设备选型与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特定要求。论述高海拔站后工程对相关人群的健康生存和正常工作的影响,对牵引动力和工程机械的工作性能的影响,对高低压电器设备的影响,对房屋和给排水工程的影响。认为青藏铁路站后工程设计必须在体现铁路行业共性要求的前提下,顺应和体现该线的个性特征。选定试验段位置应遵循的原则是:有足够的海拔高度,使实地试验能检验海拔4000m~4500m以上的情况。有足够的长度,使站后设备能在相应的系统中动作。亦对站后工程设计的要点,工程设计与科研工作的任务、特点,及其工程试验段的试验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青藏铁路综合监控系统的组网结构,分析了系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利用分流承载业务,增加网络带宽,减少网络节点,利用既有光纤和单独组网等几种网络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输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新建青藏铁路格拉段设计资料,按把全段分成一段和分成二段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区间通过能力及货物输送能力。分析得出,仅在不预留"天窗"情况下,按格尔木~那曲和那曲~拉萨两段分别计算,年输送能力满足各段近、远期的运量需求;而在全年或半年每日预留180min"天窗"和按全段计算的各种情况,输送能力都不能完全满足运量需求。研究提出,在不开通预留车站条件下,在部分区间增设计轴装置并在相应区间采取列车连发运行,输送能力会随计轴设备设置数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需要在部分区间增设计轴设备后,可满足设计年度运量需求。  相似文献   

17.
用冷却路基的方法修建青藏铁路   总被引:53,自引:6,他引:47  
青藏铁路将要穿越的多年冻土大多属高温冻土,其中近一半为高含冰量冻土。在全球转暖的情况下,青藏铁路的修建必须考虑50年~100年的气候变化。最近的预测认为,至2050年青藏高原将升温2 2℃~2 6℃。因而对该铁路修建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保护多年冻土,使其不融化。分析了世界上在冻土区筑路百年以上的历史,根据国内外在多年冻土区筑路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在青藏铁路的设计中应该改变单纯依靠增加热阻(增加路堤高度,使用保温材料)的消极的保护冻土的思路,全面采用"冷却路基"的积极的"降低地温"原则,特别在高温、高含冰量地段必须如此。并进一步提出了通过改变路堤的结构和材料来调控辐射,调控对流和调控传导,以达到"冷却路基"目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内嵌RPR技术在青藏线视频监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青藏线视频监视系统传输网络的基本需求,分析MSTP内嵌RPR技术的特点及在视频监视系统中应用的优势,总结RPR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RPR技术是铁路线路视频监视传输网络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与职业性高原病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施工自然环境恶劣,低气压、低氧、高寒、干燥、昼夜温差大、强紫外线辐射等危害因素严重影响着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高原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急慢性职业性高原病,甚至危及生命。而做好进入高原前的体检;坚持阶梯习服的原则;针对高原特点加强营养和职业健康监护;按照卫生要求控制体力劳动强度以减少氧耗;增加局部环境的氧含量,则是目前青藏铁路高原环境预防职业性高原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