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市城区绿道规划——以龙湾城区绿道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区绿道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温州市绿道体系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城区绿道的等级划分、功能定位、特性、规划原则与步骤,然后以龙湾城区绿道系统规划为例进行详细论述。最后,为了实现城区绿道与交通系统的有效衔接,研究了相关措施,包括:设置绿道出入口和绿化通道,以绿道为依托完善自行车和机动车停车设施,以及城区绿道与城市道路、河道、桥梁等相交时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自行车交通为主导的BOD开发模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国家和城市纷纷采取措施建设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以缓解小汽车带来的交通压力.以杭州为例,阐述了以公共交通为骨架、自行车交通为主导的慢行交通体系构建理论,分析了该体系在杭州实施的现状与成功经验,同时指出现存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为解决机动车迅速增加带来的大量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总结目前国内外慢行交通的发展现状,以沿海城市青岛市为例,分析青岛市的交通特点和发展方向,阐述青岛市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从自行车车道的设计出发,分析评价青岛市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根据城市道路网容量供需平衡原理及慢行交通系统计算包括慢行交通系统在内的青岛市道路级配,为沿海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机动化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有利于引导居民出行观念转变和城市交通结构良性发展.在总结中小城市自行车交通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以常德市获批第二批国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对其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进行研究,从自行车通道、公共停车场和公共自行车系统几方面对中小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思路和体系进行总结,并对相关设计指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杨松 《城市交通》2012,10(4):35-41
绿道建设是提升非机动交通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顺义区绿道系统规划将绿道定位为“景观体系纽带、绿色交通主干、特色旅游线路”.针对“绿色交通主干”定位,对顺义区非机动交通环境现存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统筹整合”的规划策略,包括用地统筹、整合设施、统筹设计三个方面.在规划策略的指导下采用线路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进行绿道线路规划,确定了由11条绿道线路构成的绿道系统,其中中央大街绿道、空港绿道、京密路绿道是以绿色交通为主要功能的绿道线路.绿道系统规划成为解决非机动交通系统连续性不足、衔接不畅、品质不佳等问题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6.
中国许多大城市核心区交通压力突出,业态传统、单一,公共空间缺失,吸引力和竞争力日益下降。打造活力高效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提升核心区吸引力和活力,成为区域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天津市核心区劝业场地区为例,采用PLPS调查方法,分析街道网络的主要问题与诉求,提出街道重建的发展原则及实施策略,为打造核心区高品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体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毛应萍  符林丽  林涛 《城市交通》2011,9(3):45-51,77
全天候步行系统的建设在拓展片区步行空间、改善道路交通瓶颈、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推动力.首先介绍了全天候步行系统的概念以及高架、地面、地下三种形式.以东京、香港、新加坡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全天候步行系统的发展模式与功能应用,并从区域特征、客流特征和客流规模三方面定量分析系统设置条件.以深圳市罗湖金三角片区为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快速公交过多占用道路资源、影响其他车辆行驶的矛盾,缓和交通供需压力,以杭州市为例,对"整合式"运营模式进行分析.首先介绍杭州B1线实施"整合式"运营模式的背景,然后分析其实施的可行性,提出这种运营模式的优势是使B1线客流明显增长,系统设备得以充分利用.考虑到该运营模式对快速公交造成排队进站、停车时间延长、准点率下降等不利影响,建议引入的线路条数不宜太多,并提出减小影响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介诚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74-180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枢纽往往区位优势突出但制式线路老旧、功能定位难以满足居民出行时间与活动空间的要求.因此,分析研究对既有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建或改扩建十分必要.通过研究旧金山湾区环湾客运中心的改造设计,总结湾区半岛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建可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水平、促进完善城市群出行链以及对现存枢纽的重新开发改造并融合周围城市设计有着有利于促进公共交通与土地的一体化,提振老旧枢纽的效率准时性与便利可达性,加强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发挥湾区经济价值和公共利益性层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张介诚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74-180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枢纽往往区位优势突出但制式线路老旧、功能定位难以满足居民出行时间与活动空间的要求.因此,分析研究对既有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建或改扩建十分必要.通过研究旧金山湾区环湾客运中心的改造设计,总结湾区半岛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建可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水平、促进完善城市群出行链以及对现存枢纽的重新开发改造并融合周围城市设计有着有利于促进公共交通与土地的一体化,提振老旧枢纽的效率准时性与便利可达性,加强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发挥湾区经济价值和公共利益性层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顶层战略,建设资源集约型生态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绿色交通是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京市南部新城为例,通过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强化绿色交通组织管理,营造绿色化土地开发模式,实现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建设目标.采用面向全过程的交通体系研究方法,同时探索新形势下绿色交通规划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中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维融合、三层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模式实施的实践条件保障建议,为当前开办该专业的中职、高职学校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周志莉 《交通标准化》2011,(21):158-162
从综合交通规划的实体规划和制度规划两个基本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发展规划特点,形成"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基本方法,并以丽水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为例进行分析,显现了该方法在实际规划项目中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顾杨 《交通与运输》2014,30(5):16-18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和城乡间人流、物流的日益频繁,建立城乡交通统筹的运输网络成为必然,因此,城市规划应把握全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公交统筹发展。要建立城乡公共客运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客运服务体系,支撑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求,交通行业肩负“一带一路”倡议“开路先锋”重任,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畅通国际化运行机制,打造“校-政-校”管理联盟,以标准牵引输出技术服务,以文化浸润共育国际化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四位一体构建了学院国际化“MOST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依据相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以及结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实践而形成的重在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多元的服务,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愿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文章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为例,从“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效果及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希望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集装箱港口普遍存在的港城交通矛盾,对国内外集装箱港口集疏运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提出由枢纽点、专用通道及港区组成的集装箱港口集疏运模式,即"点-线"疏解模式。以天津港为例,提出2020年港口"点-线"疏解模式的布局方案,并从交通、经济及社会效益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点-线"疏解模式能有效解决港城之间的交通矛盾,且能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本条件的分析,提出并阐述了"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模式,并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其积极意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部队对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生在思政教育上的高要求,提升士官生军政教学水平,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进行“对分课堂”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试点。“对分课堂”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需求,在教学内容上能灵活加入部队相关内容,对学生的考核进行过程性评价,能满足士官生在校培养中对思想政治素养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当前融合发展理念不清、路径不明、机制不全等问题,提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思创、专创、科创”教育三元融合的基本内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发展定位层、教学改革层和机制保障层进行系统改革与实践,通过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支持机制为保障,形成“思创通识教育、专创融合教育、科创实践教育”三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