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索雾天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雾天能见度低,驾驶人的视线及判断能力受到很大影响.雾给高速公路交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如何在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开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管理实践角度出发,剖析了高速公路雾情特点及雾天行车驾驶人的心理特征,阐述了不同雾情及不同路段单元的管控要点,提出了低能见度条件下“小循环重叠的...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雾区通行智能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宏 《北方交通》2006,(11):64-67
从雾的定义、类型、形成条件及对高速公路行车影响出发,论述了加强高速公路雾天智能控制的重要性,并全面介绍了雾区通行智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山区高速公路是团雾多发路段,完善雾区交通监测与诱导系统是高速公路正常安全运营的保证。介绍了雾区交通监测与诱导系统的功能及设备配置,实践证明,在山区高速公路应用雾区交通监测与诱导系统,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雾区监控系统功能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速公路雾区的交通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每年由雾引发的交通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提高高速公路在雾天低能见度条件下的交通安全水平,保证运输的畅通、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针对雾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机理,分析驾驶员的服务需求,对雾区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雾区的交通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每年由雾引发的交通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此,提高雾天低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并保证公路交通的畅通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对高速公路雾区监控系统应实现的功能与设计要求进行探讨,并提出高速公路雾区管理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雾区路段常伴随雨、冰、雪等复杂气候,综合考虑雾与雨、雪、冰等复杂因素耦合对高速公路事故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引入“场”理论,构建高速公路雾区风险场模型,并基于模型对雾区多气候耦合路段的参数指标和道路风险进行分级研究. 首先,截取典型雾区路段进行栅格化分析,构建高速公路雾区风险场;然后引入PRA方法进行雾区风险场链式风险叠加分析,构建雾区风险场数值模型;最后以G5高速雅安至石棉段作为分析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基于场理论给出了与当前国内气象预警分级相匹配的高速公路雾区耦合段风险分级指标,并将雾区路段的风险分级为四级,其中行车风险等级最高的为第1级.研究结果表明:场理论适用于多气候耦合的高速公路雾区段风险分析;高速公路雾区风险场是一种数量场和不稳定场,其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雾区路段各气候参数的时变性;风险分级结果综合考虑了道路线形和环境特征以及基于时间变化的道路气候耦合特征,风险分级指标更符合基于时间动态变化的道路交通风险特性.   相似文献   

7.
湖南作为中部交通枢纽,特别是西部山区的三条高速公路是与东部连接的纽带,同时处在大雾高发地段,降低雾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已成为交通管理和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通过2000年~2013年大雾资料分析湖南大雾发生时特点及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找出高速公路大雾易发路段,并探讨了大雾预报预警方法,为高速公路建设交通气象站、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交通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沪渝高速公路重庆绕城段(G5001)和渝昆高速公路(G85)重庆段上的天气、交通检测设施采集到的信息以及重庆高速公路路网的雾天管理信息,分析了雾对高速公路交通的影响,并对高速公路路网雾区路段的雾灾害严重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不同能见度下雾使G85高速公路重庆段运行车速降低7%~61%,流量损失6%~95%,G5001运行车速降低4%~29%,流量损失24%~93%。综合考虑雾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路段交通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法建立了高速公路雾灾害严重影响程度指数计算模型,提出雾灾害指数的分级标准。对重庆高速公路网146个管理单元的雾灾害指数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确定特别关键路段19个,关键路段24个,次关键路段49个。  相似文献   

9.
应用沪渝高速公路重庆绕城段(G5001)和渝昆高速公路(G85)重庆段上的天气、交通检测设施采集到的信息以及重庆高速公路路网的雾天管理信息,分析了雾对高速公路交通的影响,并对高速公路路网雾区路段的雾灾害严重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不同能见度下雾使G85高速公路重庆段运行车速降低7%~61%,流量损失6%~95%,G5001运行车速降低4%~29%,流量损失24%~93%。综合考虑雾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路段交通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法建立了高速公路雾灾害严重影响程度指数计算模型,提出雾灾害指数的分级标准。对重庆高速公路网146个管理单元的雾灾害指数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确定特别关键路段19个,关键路段24个,次关键路段49个。  相似文献   

10.
方伟  蔡能  蒋康 《交通标准化》2013,(19):21-23
在总结并分析湖南省雾情气候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大雾灾害对公路交通运输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防雾规划与设计水平、加强公路气象信息数据采集与监测、加强雾天雾区交通安全管理和大雾条件下交通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等几方面措施,以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的防雾灾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建设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做好科学规划,以指导整个工程建设。论述高速公路编制计划的原则和计划的下达、计划的执行;计划下达后要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加强对工程计划的动态管理,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加快和里程的不断延伸,雾对高速公路的正常行车危害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及时检测并进行预报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小气侯与交通事故发生量有一定关联性。利用吉首-凤凰、吉首-茶洞(简称吉凤茶)两条高速公路的4个自动气象站18个月实测资料,高速公路警察2012年4月—2015年6月目测天气信息资料,以及1960—2012年吉首、花垣、凤凰三县(市)的年雾日数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Morlet小波方法分析了吉凤茶高速公路小气候和交通事故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影响吉凤茶高速公路安全的主要气象因素是大雾和结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容易发生车辆追尾和撞击交通事故;结冰天气道路湿滑,容易发生翻车、漂移、追尾等交通事故。两条高速公路所处区域雾日数变化规律为:花垣有准32 a的大周期和准3 a的小周期,吉首有准2、4 a小周期,凤凰有准4 a的小周期。  相似文献   

14.
雾严重地影响了高速公路安全通行,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交通、法律等问题。根据美国道路天气管理计划的资料报告,简要介绍了美国高速公路雾天通行管理技术和策略,并针对国内高速公路雾天通行管理技术现状,提出了研究和应用高速公路雾天通行管理技术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雾区引导防撞系统是应对大雾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的重要交通安全引导设施。通过详细剥析运城到三门峡高速公路K99—K104段落雾区引导防撞系统,结合现有技术手段及科学有效的安全引导方案,从具体诱导设备、气象采集设备、数据传输、网关设备等方面,结合运三高速总结雾区引导防撞系统的技术参数,为雾区引导防撞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含砂雾封层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对高性能含砂雾封层在沈彰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材料性能、施工工艺、施工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性能含砂雾封层材料可以有效填补路表微裂、处置路面贫油、麻面等病害,并且能迅速黑化路面,从而显著改善路表状态,并能修复表面的微观粗糙度,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高性能含砂雾封层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工程中,施工效率高,对路面改善效果好,全寿命周期建养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雾区智能电子诱导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雾区智能电子诱导系统,是由多种高速公路监控设备、入侵探测技术和控制软件构成。采取动态节点探测器对驶入雾区的车辆作为移动物体进行连续检测,根据能见度仪检测的数值控制公路一侧的双色诱导灯转换数量,形成前后车辆的需要保持的安全行车距离,对车辆在雾区行驶实行诱导,旨在保障雾区不封道的情况下车辆行驶,它将有助于我国的智能交通管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湖南交通科技》2010,(4):I0036-I0037
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直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怀通高速公路全体建设者紧紧围绕年度总体目标,通过狠抓计划管理,加强目标控制,积极开展劳动竞赛等措施确保了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通过加强质量教育培训,加强质量巡检、试验检测,强化监理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实现整体可控;  相似文献   

19.
雾封层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有很多优点,如价格低廉、施工迅速、防水效果优良、性能改进明显等。文章阐述雾封层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最后展望了雾封层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雾的形成机理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雾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从交通工程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和相应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