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靳春梅  樊灵 《上海汽车》2011,(1):52-53,62
文章以一TRIMMED车身为例,首先进行车辆车身板件导纳和声腔模态分析,识别出车身板件导纳较高的频率和声腔模态耦合的频率,通过板件形貌优化分析改进板件结构设计,改进板件导纳性能以避开声腔模态频率,进而使得车辆声学灵敏度性能得到改进,满足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试试看,把你的iPod与C5的音响系统相连,然后坐在车里玩游戏,震撼逼真的音效绝对让你大呼过瘾。  相似文献   

3.
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车日益普及,由于缺乏了传统发动机噪声的掩蔽效应,其他噪声在车内凸显,在安静的车内和车外增加车辆主动发声尤为必要。在设计主动发声音效的过程中,为了对大量的音效进行分类,以便有更加清晰的自定义选择音效过程,利用梅尔频率倒普系数(MFCC)作为特征值,以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分类器,对大量音效进行分析并对其分类。研究表明,该方法对音效分类有较好的效果,对后续新能源汽车音效设计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今天和明天     
《汽车与运动》2013,(2):98-99
Bose: 每一套专属的汽车音响都是基于Bose工程师与汽车厂家工程师团队密切合作,在车辆开发之初就介入音响系统的设计。根据每款车的造型、空间、内部材质的不同,量身定制最适合这款车型的音响系统,并通过专业调校,打破车内“最佳听音”位置在中央位置的局限,最终为车内每个座位都营造出仿若置身音乐厅的逼真音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车载音响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评价整车音响效果的方法也很多,该文主要介绍频响曲线辅以主观听音来对整车音效进行评价,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对整车音效后期的改善起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满足模态分离且质量轻的乘用车制动盘结构,同时也为乘用车制动盘的模态优化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某乘用车制动盘为研究对象,创建某乘用车制动盘的模态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将某乘用车制动盘的结构参数作为制动盘模态优化的设计变量,通过可扩展的格栅序列法进行试验设计,使用克里格法进行某乘用车制动盘模态响应面分析模型的创建,再采用遗传算法对某乘用车制动盘模态响应面分析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基于响应面优化法获得的某乘用车制动盘满足模态分离要求,优化后的质量为8.114 8 kg,优化前的质量为9.739 kg,优化后的质量减轻了约16.68%,轻量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乘用车空气滤清器的固有频率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需要满足特定的设计目标值。文章运用HyperWorks软件对某乘用车空气滤清器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固有频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后的空气滤清器进行分析,确保其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借助CAE、CAD技术对某车型副车架进行结构设计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建立合理可行的结构设计方案。副车架是乘用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架通过副车架与车身相连,车辆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振动通过副车架的缓冲后再传递到车身,降低了振动,提升了乘坐舒适性、底盘强度和操控性,同时也提高了装配便利性及设计通用性。副车架的结构形式、刚度及强度对整车耐久性、舒适性、操控性有很大影响,是衡量乘用车底盘设计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乘用车副车架的模态、刚度、强度、疲劳耐久性成为设计人员首先关注的指标项。  相似文献   

9.
滑行阻力试验结果是现在乘用车能耗和排放性能指标的阻力输入来源,由于滑行阻力试验会受天气条件影响,在试验规范规定的天气条件内,如何提升滑行试验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一辆传统燃油乘用车基于车载式国六滑行试验进行了大量滑行试验,以及进行风洞试验测量不同横向风下风阻系数的结果,研究了试验环境因素(温度、风速、湿度及大气压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找出相应规律,为车辆阻力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结果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乘用车试验车辆仪表报ABS故障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定位相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制定改进方案。方案应用后,在解决问题、改良控制器处理策略的基础上,提升乘用车控制器之间合作的可靠性及CAN网络通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广州本田奥德赛轿车上的音响系统由调频调幅收音机、卡式磁带放音机和激光唱片(光盘)放音机3部分组成。它能够清晰地收听调幅(A M)和调频(FM)波段的广播,同时预设按钮能使驾驶员与乘员方便地选择喜欢的电台。音响卡带系统使用杜比降噪功能,可提供极好的放音效果,当播放金属磁带  相似文献   

12.
某轻型客车背门局部开裂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轻型客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背门板局部开裂现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轻型客车背门结构作静态和模态分析,验证车身薄弱环节,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模态及传递路径分析是车辆NVH特性研究的重要方法,振动噪声传递过程中的薄弱部位需结合传递路径及模态分析确定,薄弱部位零部件的振动噪声传递特性可通过模态分析得到。基于上述分析采取加强薄弱部位支撑等强化手段,改善薄弱部位的固有属性,避免共振,即可达到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提高整车乘坐舒适性的目的。整车轰鸣问题改善就是此类研究范畴,本文以改善某4缸乘用车整车轰鸣问题为目标阐述试验分析及解决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伟  贯怀光  陈忠廷 《汽车电器》2023,(4):23-27+31
为了提高车辆的悬架K&C特性以及操纵稳定性,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更改悬架硬点来改变K特性和更改弹性件动静刚度来改变C特性。悬架在汽车底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乘用车的操纵稳定性方面要求达到更高的标准。本文选取一款乘用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前悬架K&C特性和整车操纵稳定性展开分析与研究,以ADAMS/Car为平台,建立乘用车前悬架系统的刚体模型,更改乘用车前悬架参数,也就是硬点修改后车辆悬架K特性变化情况,最后对前悬架模型和刚体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通过分析侧倾中心、轮距、车轮外倾角、前束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性能参数在乘用车前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悬架设计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苛,越来越多的轻型乘用车企业推出了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其中48V 微混合动力系统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市场上某款乘用车,参照拟达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提升目标,计算系统关键部件—皮带传动起动/发电一体化电(BSG)电机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日常乘用车嫌疑调查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介绍了笔者在日常查验工作中总结出的通过车辆查验发现乘用车嫌疑线索的几点经验,主要包括车辆识别代号(VIN码)部件周围的焊点和胶粘检查、VIN码打磨情况检查、VIN码标贴检查、车辆标牌检查、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记载的VIN码检查、车辆底漆检查、整车生产日期和零部件生产日期检查等方面的经验方法,希望能够提升乘用车查验时识别套用事故残值车辆手续等问题车辆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乘用车整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的开发过程中,白车身的弹性体模态与静刚度是衡量车身结构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文中阐明了白车身模态与其扭转刚度的关系,以某小型乘用车白车身为例,通过模态试验数据计算得出各主要模态所对应的白车身扭转柔度、扭转柔度贡献度,进而得到其扭转刚度,并与刚度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白车身模态与扭转刚度的数学关联性,为新车型开发阶段综合控制车身重量、优化模态分布和扭转刚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通过白车身模态分析、Trimbody车身模态分析、声腔模态分析、噪声传递函数分析等CAE分析改进越野车车内噪声的方法,与实车试验结果对比,二者在低频范围内问题频率点基本一致。通过仿真方法确定了噪声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频率下车身板件振动较大的部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达到降低车内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乘用车手套箱组件设计中各种设计要点进行了归纳与剖析。文中首先论述当前乘用车内饰件设计的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将各种设计要点归纳为功能要求、人机要求和安全要求三大类别,并分别结合设计实例进行详细论述。本文总结的各设计要点的提出,基于深入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广泛的实践经验,对乘用车手套箱设计有极高的指导作用,并对同类其他车辆内饰件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弱GNSS环境下组合导航(INS/GNSS)系统存在的定位偏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车辆位置预测算法。首先,针对训练数据中噪声较大的惯导数据,提出一种融合经验模态分解与离散小波变换的降噪算法。该算法基于噪声能量估计和各阶本征模态函数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提出一种确定混合模态函数阶数上下界的方法,并采用离散小波变换硬阈值法对混合模态函数进行滤波处理,最终利用经过处理的各阶模态函数重构原始数据以达到降噪目的。训练数据经过预处理后,采用改进的堆叠式长短期记忆网络离线训练位置预测模型,利用该训练模型可在线实时进行位置预测。针对车辆定位序贯数据预测,提出一种局部数据降噪方法,该方法利用一定长度时间窗口的历史数据,通过线性最小二乘给出当下时刻数据的预估值,并与实际量测值进行滑动平均滤波,优化位置预测的结果。在封闭场地模拟隧道环境下,对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入端进行局部数据降噪与不进行降噪处理比较,经度和纬度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分别下降了13.34%和9.38%,经度和纬度的归一化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8.64%和5.41%;在复杂城市交通环境下,检验提出的方法,经度和纬度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分别下降了6.51%和5.66%,经度和纬度的归一化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5.70%和8.23%。试验结果表明,在弱GNSS信号环境下,提出的车辆位置预测方法有效提高了车辆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