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喜发 《摩托车》2004,(5):16-17
2004年,我的工龄已满30年。30年来,我与摩托车有着不解之缘。 在童年时代,电影、小说、家乡驻军的行动中。 “摩托车”与“驾驶摩托车”在我的童心中打上了“神秘”的烙印。我十分羡慕“摩托车”与“驾驶摩托车”,曾有过一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带有三分野性的女人。“爱”上摩托车是因为我的男人。是摩托车成就了我与他的夫妻情缘,是他对摩托车的痴迷感染了我,使我也“爱”上了摩托车。但也是他对摩托车的痴迷使我常常会被酸酸、苦苦的感觉笼罩着,使我觉得他对摩托的痴迷超过了他对我的爱恋,车友们经常开玩笑说:“在他心里我永远都是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今生缘     
刘立东 《摩托车》2004,(7):15-15
1990年的春节过后,经过无数次的软磨硬缠,并保证绝对安全后,父母终于答应为我买一辆摩托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怀揣3000元钱,偕同一朋友去了县城。那时骑摩托车的人少,卖车的自然更少,偌大的县城,只有一家店铺销售摩托车,所售的也只有原野250、金城70等少数几个品种。经过工作人员的推荐,我以2150元的价格购得一辆河南洛阳生产的洛嘉L150型摩托车。那一夜自然是彻夜未眠,我搬了一个小座位,坐在“她”的身边,静静地欣赏“她”,直至天色发亮。  相似文献   

4.
摩托轶事     
石炎 《摩托车》2004,(3):28-29
“为什么要骑摩托车?” 妻子多次问我。 是的,我实在是可以不骑摩托车了。就工作条件而言,单位为我配了小车,出行很方便;就身体而言,我  相似文献   

5.
“不是你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在我生活的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县城里,消声器中冒着滚滚蓝烟的二冲程摩托车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外观时尚、节能环保的四冲程摩托车。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跟随了我五年,曾经风光一时的建设55摩托车也该退役了,但面对让人有些眼花的摩托车市场,我又该买一辆什么样的摩托车呢?  相似文献   

6.
说起摩托车,我可算是个超级车迷了。我对摩托车的感情用“痴迷”来形容可以说一点也不夸张。不管它是一辆怎样的车,只要是摩托车就能使我为之心动,而大排量摩托车更是让我心仪已久。在我们这个只有40万人口的西部小城里,很难见到超大排量的摩托车。一次我正在吃饭,一位摩友突然打电话来说:“快来,××车行里有一辆雅马哈1300旅行车。”我一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对力帆摩托车的关注不够,一门心思都放在汽车上了,造成力帆摩托车一直徘徊不前,为此我要向全国的经销商朋友们表示歉意。我打算从2009年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摩托车上来,一定要将力帆摩托车做强!”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如何防盗”一直是困扰摩友们的一大难题。作为一个专业摩托车修理者,我不但见多了摩友们丢失爱车那份痛心疾首、欲哭无泪的表情,也有体会摩托被盗的痛苦经历。所以很久以来“如何才能防止摩托车被盗”这个问题一直是我心头解不开的千千结…一  相似文献   

9.
炎炎夏日,曾一度被认为与摩托车“绝缘”的北京却精彩连连,首先是第2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及零配件交易会让京城百姓“零距离”领略了摩托车的超凡魅力,再有就是五羊一本田在北京创办的“品牌文化概念店”正式开业吸引了众多摩托车“发烧友”的眼球,同期举办的“快乐赛道”活动更是让大众参与者体验到摩托车运动的速度与激情。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摩托车文化”已经成为摩托车行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企业打出“文化牌”也正当时。  相似文献   

10.
刘永 《摩托车》2005,(11):25-26
我接触摩托车是在1996年,当时我刚从成都一所技校学习摩托车修理回来开业,由于手头拮据,购买一辆新车成为梦想。后来我花300元钱买来一辆即将报废的成都CD250二冲程摩托车。根据自己从技校学来的知识,我把它彻头彻尾地翻修了一遍,终于可以骑着上路了,在当时能骑上摩托车的人并不多,骑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别提有多舒心了。但由于频繁地维修和该车“油老虎”的贪婪,让我不得不放弃了它。后来,我又买了一辆二手的南方NF125摩托车,  相似文献   

11.
谜面曰:“任我污染任我走,只因有牌身份优,交警吸我污浊气,股股烟尘路人愁”,谜底请在文章里找。我是一名摩托车爱好者,对实行“禁牌”政策的城市中摩托车的命运很是关注,并以我所居住的沈阳市为例对“禁牌”政策谈些看法。现在沈阳市拥有摩托车正式牌照并有市内通行牌照的数万辆摩托车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2.
范晓东 《摩托车》2004,(12):33-34
在我国的摩托车制造史上,曾经有一个直立并列双缸、排量750mL 的偏三轮摩托车,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它的排量和发动机的独特设计都是一流的。可惜的是,它在我国的摩托史上仅仅是昙花一现,为爱好摩托车的朋友留下很多遗憾。至今,我国也没有自行设计和制造过如此大排量的并列双缸摩托车,它就是“东海750mL”摩托车,您听说过吗?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并拥有了它,我的“东海”是1973年出厂的,比我小两岁,提起这辆车还有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3.
陈航 《摩托车》2003,(5):12-12
当你在街上行走,一辆华丽、惹眼的摩托车与你擦肩而过时,你是否怦然心动?你肯定在心里说: “要是我也能拥有这样一辆豪华的摩托车该多好啊!” 现在我就以我的摩托车为实例,供大家参考。图中装配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气日渐污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都是摩托车惹的祸?显然这有失公允。摩托车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对摩托车的认识问题却始终未解决,导致国内摩托车陷入“朝阳工业”“夕阳市场”的尴尬境地。是该端正认识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面对“家电下乡”,摩托车企业热情高涨,但传来“摩托车下乡”因“汽车下乡”而延后的消息时,沮丧和失望传遍了整个行业,难道“摩托车下乡”就是中国摩托车企业的那根救命稻草吗?是的,除此之外,中国摩托车企业很难看得到前路上的光明。这让我们意识到:2009年的中国摩托车行业,注定在希望与失望中沉浮,2009年的中国摩托车行业,或许不得不因为伤了脚而在奔跑中停下来。  相似文献   

16.
刘兵 《摩托车信息》2006,(20):35-35
儿时的我对摩托车说不上是喜欢,只是很好奇,对于当时还处于童年的我而言,摩托车就是个庞然大物,它只有两个轮子却能带着人飞驰,让我觉得很神奇。那里由于人们都穷,能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都算得上是一件稀罕物,所以借给别人还要看情面才行。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摩托车却从来就没有人借,一方面是会骑的人不多,另外由于那东西贵,谁也不好意思张口。  相似文献   

17.
国际摩托车营销主要经历了“以产定销”、“市场营销”和“社会市场营销”阶段。我国目前为摩托车产量第一,摩托车市场的买市场已形成,消费者日趋成熟,对人格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在在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企业就应改变“以产定销”的经营方式,完善“市场营销”在价格,质量上占有优势,以用户需要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短波     
红雨 《摩托车信息》2006,(18):60-60
广东江门市最近隆重举行“拥军固边,军民共建”摩托车捐赠仪式,该市10余家摩托车企业向江门武警边防支队官兵捐赠了100辆摩托车。广东省、江门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捐赠活动,武警边防支队向企业回赠了“赠我铁骑,壮我警威”纪念牌巨。  相似文献   

19.
魏信 《摩托车》2004,(7):16-16
在“骑士”这个队伍里,我实在是一个迟到者,因为我迷上摩托车时已经四十多岁。1996年退休之后,出于对身体特别是安全的考虑,在家人的再三督促下,我终于选择了放弃摩托车。当看到自己那辆刚刚换过机油、擦拭得锃亮,而且动力强劲的嘉陵JH70被新的主人推走,心中大有“秦琼卖马”的  相似文献   

20.
我是广东省汕头市朝阳区文光新兴摩托车行的黄育新,是全国《摩托车》维修技术俱乐部的2161号会员。我与摩托车结缘是1988年的春天。当年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能继续学业,为了求得生存,在汕头市职业中学摩托车维修培训班学习,在陈桂发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初步懂得了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原理。维修培训班学习毕业后,在汕头“坚明车行”实习一段时间,年底自己办起了修理店。刚开始,碰到很多困难,如本田CG125启动弹簧断,必须拆卸整个发动机。拆卸时我一点一点做上记号,然后,装上弹簧,小心地按记号重新装上,整整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当发动机启动的一刹那,心情是无比兴奋的,时至今日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由于在维修培训班学习时间短,我除了虚心向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外,主要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学习内燃机书籍和《摩托车》杂志,使自己的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